反思顾雏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7日 18:43 南方人物周刊 | |||||||||
顾雏军,“格林柯尔”系的领军人物,科龙的前董事长——个一向有着“远大志向、雄心勃勃”的人,在这个炎热的夏天倒下了。 见过他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感觉:他的外貌远大于实际年龄——四十几岁的人头发已经斑白。为什么这个富翁会老得这么快?这个“聪明”人在思考些什么?
他曾是一个资本市场的新贵:入主科龙,收购吉诺尔、收购美菱、收购亚星……一路走来,他出手豪阔。他也有不光彩的历史:上世纪初,生产低劣空调的他,抗拒执法。为了减轻处罚,竟然起诉当地的技术监督部门…… 时至今日,对于他——一个被逮捕的人,道德衡量已经失去意义。 我们想探究的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出道时起,身上就不乏光环、鲜花、口水以及唾沫的他,何以在那么多的争议声中铿锵前行?依靠的是自己的智慧与勇气,还是某些灰色地带的规则成就了他? 或许,解读他的成长路径,是对那个混乱时代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原罪的反思,也是对我们这个曾经无序的社会的反思。 顾雏军或许从来就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起初空调被查封,制冷剂所获无几,冰箱产业整合无功,汽车产业也无甚效果。但他依然能够做到控制数家上市公司,成为亿万富豪,何以至此? 对于大势的精确把握,曾经成就了他。直到最后,他再也无法自如控制越来越庞大的格林柯尔系,终于栽倒在“资本大鳄”的名头之下。 顾雏军的个人沉浮,正好折射出中国经济改革大舞台上十多年来的风云变幻。那些至今仍然光芒四射的企业家们,或许也曾有过如顾一般的命运变迁,以及复杂的精神感受。 顾雏军,这个固执、聪明而又有行动热情的前高校教师,不管你怎么评价他的行为和道德,在这十余年里,他一直行走在时代大潮的前沿:善于把握机会,善于四两拨千斤,也善于拿捏局势。 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期,顾雏军扮演的角色是下海经商的科学家,致力于把科学技术转化为产品。当是时,上至庙堂之高,下处江湖之远,都希望“脑体倒挂”的状况能得到根本改观,顾雏军,这位“青年民办科技实业家”的出现,正可谓恰逢其时。 对顾雏军来说,一个绝佳的可供他上下腾挪的背景出现了:当时,世界舆论对地球变暖一片惊恐,认定空调和冰箱使用的氟利昂是元凶之一。中国自然不甘落后,从中央到地方,停止使用氟利昂的呼声日渐高涨。 于是,“一种能替代氟利昂的热力循环节能新技术”——顾氏热力循环系统就此登台。利用政府以及媒体对“无氟”的热情,顾雏军抓住机会,展示出他长袖善舞的本事。格林柯尔系由此开始发端。 但是,由于技术不过关,其新产品盈利乏善可陈。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这个有超强市场嗅觉和洞察能力的工程师商人,已看到了一个新的发财机会:在香港上市。 数年间,顾雏军在全球各地注册了100多个格林柯尔的子公司。他对内宣称,自己的产品行销全球,是全球“第三大制冷剂制造商”;而对外宣传时,他似乎又有无可置疑的政府背景:许多地方政府的“红头文件”支持、其董事会成员北京部委的官僚经历、巨大的垄断优势…… 挟这些被香港证券市场看重的优势,格林柯尔成功登陆香港创业板。顾雏军成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看起来,此时他的公司有着国际化销售和融资背景,既能开拓海外市场,更扎根于国内大地,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但他缺乏的是更大的知名度,以及能和他的野心相匹配的更大舞台。 此时,顾雏军再次找到机会。2000年前后,一批知名公司在多年的强力奔跑后,纷纷出现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产权和公司治理结构层面。于是,解决产权纠结、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成为了许多地方政府以及公司的当务之急。通常的解决之道是,国退民进。 科龙恰恰也是其中一个。当时,有许多国际国内的知名家电厂商觊觎科龙,但最终得到的却是顾雏军。 这让许多人不解。事实上,这再次证明了顾雏军对复杂国情和人情世故的老辣理解。对绝大多数受地方政府控制的企业而言,产权改革的目的大抵有二:一是引入新的机制,一是找到愿意接包袱的人。而跨国公司通常不明白个中道理,总想按通行规矩行事,自然无法得到地方政府青睐。 顾雏军完全明白这些门道,所以他顺利入主科龙。他最重要的一个跳板开始搭建起来。 由此,一个过去屡屡败北的企业家,居然被看成了“治疗老国有企业体制弊端顽症的手术专家”。 不过,精明的他,非常明白地方政府的需求,是——税收和就业。从公开的材料可以看出,只要是顾雏军收购的企业,其利润立即上升,尽管现在看来这些利润多是纸上富贵。同时顾雏军总声称要扩张规模,这意味着更多的税收和更多的就业。 借此,他获得了大片的土地以及更多的资源。和地方政府的谈判中,他的付出远远比得到的少。利用这些资源,他继续他的四两拨千斤的游戏,疯狂扩张规模(很不幸,他的手法为香港财务专家郎咸平所洞悉,郎归纳为“安营扎寨”等“七板斧”,并披露给传媒,从此,顾的行径开始受到注意)。 他在产业领域内的垄断梦想,此时需要资本市场支持。于是,顾雏军摇身一变,成为了资本大鳄,开始利用上市公司规范的缺失,利用监管的宽松,利用公众的资金去延续他个人的豪赌,直到今天被正式逮捕。 今天,当公众和媒体对顾雏军大加挞伐时,我们却更想知道:一个并不成功的企业家,为何却能纵横捭阖十数年? 这是顾雏军的幸运或者不幸?还是社会的幸或不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