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中国:要学会用公关消除敌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 04:58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特约记者 冯郁青 发自纽约

  《财富》编辑部在纽约中城时代华纳大厦的15楼。走进罗伯特·弗里德曼(Robert Friedman)的办公室,里面稍有些凌乱,窗外是曼哈顿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系硕士毕业的弗里德曼,从1968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先后在《生活》、《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媒体工作过。2001年来到《财富》杂志。弗里德曼递给记者的名片上印有:《财富》
杂志国际编辑,上面还有一个中文名字:富德民,他笑着说:“这个姓不仅意思好,还正好代表着《财富》。”

  《第一财经日报》:和世界级的CEO交谈,现在最频繁出现的话题是什么?

  弗里德曼(下称“弗”):是中国。如今和所有的CEO交谈,“中国”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话题。有的CEO一半话题谈的都是中国,也有的CEO只愿意谈中国。这些CEO都有在中国拓展生意的计划。其实这也很正常,因为中国已经是本世纪最大的经济热点地区。而且美国、欧洲商业的市场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而中国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可以去发展。这些跨国公司虽然已经足够庞大,但是它们还都想变得更大。中国给了它们发展的空间。

  《第一财经日报》: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弗:有一种比较天真的想法:只要到中国做生意就一定会成功。实际上中国现在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不错,中国的劳动力便宜,但是需要充分了解中国市场的规则。意识到在另一个国家做生意的复杂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知道有些跨国公司中国区负责人躲在公司里,很少接触中国社会,不吃中国菜,不和中国人交朋友,没有这样一个体验和学习的过程,很难取得生意上的成功。

  《第一财经日报》:从您所接触的中国CEO来说,你认为中国的管理人才现在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弗:我接触过很多的中国CEO。他们大部分是很好的管理者,非常聪敏,而且他们都非常迫切地想尽快地掌握更多的东西,学习西方同行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而且这些CEO也都有国际发展的战略。从联想收购IBM,海尔集团试图收购美泰,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以及在欧洲国家的一些并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向外扩张,不仅是政府战略也是企业战略。

  《第一财经日报》:《财富》最近一期的封面文章谈及中国企业的“扩张”,以及美国人对自身竞争力的忧虑,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弗:我对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在美国社会引起的敌意感到吃惊。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美国人对中国的恐惧:害怕失去工作,害怕工作机会流到中国。其实并不是针对中海油,反对联想的也是抱这一心态的人。这个国家的保护主义比我预期的要强得多。此类保守心理主要存在于制造业中,对中美关系非常有害。

  其实美国大多数跨国公司的CEO理解贸易的价值,理解全球化意味着世界的中心在不断变动中,生意总是会流向成本最低和最便宜的地方。他们并不想把商业关系和政治挂钩,把事情弄糟,因为他们都希望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不愿意看到中美关系受损。所以在美国,规模相对小的制造业仍在大唱保护主义的老调,而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处之泰然。

  《第一财经日报》:那么中国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怎么才能减少负面影响?

  弗:开拓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其实是刚刚起步,这是一种趋势,也是中国发展的一部分。其实进军国际市场也不一定非要通过并购,像合资企业(JointVenture)、取得经营权(Franchise)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商业上和平地向外扩张符合中国的利益。至于如何在进军国际市场的同时,通过机敏的管理和公关,消除遭遇到的敌对情绪是一项非常艰难,但值得一试的工作。

  《第一财经日报》:您认为中国企业现在最缺乏的是什么?

  弗:我个人认为,中国企业现在对于“市场”和“市场广告”两方面缺乏真正的理解。占据市场在中国现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大企业的垄断势力,二是企业利用价格优势。中国企业要学习的其实是真正的“市场”概念。此外广告也要能够代表公司的理念,传达出一种产品的内在精神。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