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CXO > 正文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取道美国制造的全球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 16:08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前边有戴尔,后面紧跟着海尔,或许量身定制当真可以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大规模生产的替代选项

  王育琨

  同亨利-福特、山姆-沃尔顿、盛田昭夫这些商业巨子一样,张瑞敏相当重视直觉和体
悟。禅宗妙语“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令他着迷。他说,“搞企业,如果你悟不出来,没用。别人告诉你也没用,真的。”引起广泛争议的海尔全球化,就是他慎独悟出来的东西。

  当初海尔到美国投资设立工业园,国内外专家、学者一片质疑声:世界家电产业正在实现向中国的大转移,海尔却踏上了高制造成本的美国!近来,由于海尔联合美国私人基金竞购美国家电巨头美泰克,质疑又起。《证券市场周刊》发表《海尔全球化战略突然变线》评论,认为这是“一个重大而惊人的变化”,即海尔全球化战略从独创自主品牌到对海外品牌并购的捷径。起初,我认可了这种一般性的观察。可是当仔细研究海尔实施全球化的过程以及张瑞敏的企业思维后,我却发现这纯属不明真相者对张瑞敏全球化思维的误解。

  张瑞敏一向对“一切人”的真理保持着距离。在“一切人”的真理占据优势的地方,善于见微知著的张瑞敏却看到了美国制造另外的东西:量身定制。

  电脑厂商戴尔,剑走偏风,居然凭借缝隙战略和直销模式,一举击败IBM、惠普等的大规模生产,使美国制造发生了逆转。戴尔成功显露出来的商业智慧和模式意义,不可能逃脱对张瑞敏这个商人敏锐的眼睛。他从中看出了消费类电子产业的新模式——量身定制。在以客户为本的个性化时代,非大规模生产,非主流流通渠道,同样可以获得令人瞠目的市场规模。只要你速度足够快,只要你的市场卡位准。或许,正是戴尔的速度和差异化制胜战略,强化和坚定了张瑞敏贴近最大家电市场“量身定制,投其所好”的决心。

  迄今为止,海尔在美国市场上制胜的利器就是量身定制。例如,Office Depot希望海尔的小冰箱能够上锁,方便办公室和宿舍使用;一家高档的家具公司提出把海尔的冷藏酒柜改装成木制,诸如此类的需求,海尔一概满足。美国的大电器商如GE、惠而浦和美泰克对这种繁琐的定制要求不屑一顾。你尽可以说海尔的产品还很边缘,说海尔还没有进入主流。不过,张瑞敏清楚正是这些似是而非的舆情,却把戴尔悄悄送上了全球电脑厂商的头把交椅。

  诸多评论纷纷作出预测,海尔竞购美泰克,会将产品制造从美国的基地转移到其他地区来降低成本,同时在美国投资以保持品牌和销售渠道。而我看,海尔竞购美泰克的一个重要着眼点是强化美国制造。张瑞敏对于戴尔模式的执著,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他现在正把戴尔的速度与差异化,提高到海尔的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来强化。

  众多迹象表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时代即将结束,出井伸之甚至还给出了2006年底这样一个明确的时间。大规模生产时代的结束,将是量身定制时代的到来。在这样的时代,真正较劲的地方是生产制造反应个性化需求变化的速度和能力。

  竞购美泰克更为重要的意义可能在于:这是海尔对消费类电子产品大规模生产时代行将结束所作出的方向性选择。当初,看着消费类电子巨头索尼放弃巨大的眼前利益果断转型,而中国公司联想和TCL不问就里贸然收购即将被淘汰的制造基地,很有点着急。这一回,看到海尔以量身定制改造生产基地的魄力和决心,不由得心情舒展起来。前边有戴尔,后面紧跟着海尔,或许量身定制当真可以成为消费类电子大规模生产的替代选项。

  张瑞敏的一句话可以用来表证他全球化思维的变化:“像禅宗所说,30年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30年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必须要悟到这个程度,真正把问题看出来。”起初,在国内生产出自主品牌的产品远销美国,这时“看山似山,看水似水”;后来去美国开办工厂,生产出标有“美国制造”的海尔产品推上市场,这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后来收购美国研发制造基地,打出海尔品牌与美国名牌这样的双品牌,就“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了!全球化的海尔,拥有多个知名品牌,当在情理之中。

  (作者为首钢企业成长研究所所长)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