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中国纺织品遭遇特保调查 > 正文
 

解决纺织品贸易摩擦可运用WTO争端机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 10:50 新京报

  

解决纺织品贸易摩擦可运用WTO争端机制

6月1日,Kim Hak-su在北大演讲。本报记者康亚风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联合国副秘书长Kim Hak-su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6月1日,联合国副秘书长、亚太经社理事会理事长Kim Hak-su,出席了由北大中国经济与WTO研究所和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联合主办的“后纺织品配额时期的地区合作”高级研讨班。Kim Hak-su,韩国人,2000年7月1日,经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名出任亚太经社理事会理事长、联合国副秘书长级别。此前,他是个出色的经济学家,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获得经
济学博士学位,并曾担任韩国国际经济事务大使。最近欧盟和美国相继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设限,如何解决目前的贸易摩擦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6月1日,Kim Hak-su在接受本报专访的时候表示,希望各方本着长远考虑的良好意愿,把贸易摩擦转为探讨产业调整和利益共享。

  纺织品摩擦应着眼长远

  新京报:您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而那里是美国的纺织品生产基地之一,我想您对纺织品问题应该比别人更有发言权。我想请您就最近发生欧美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设限,谈谈您的看法?

  Kim Hak-su:纺织品和服装对于中国是非常重要的产业,它是紧跟办公设备(大约占15%)、IT产品(大约12%)之后第三大重要的出口产业(大约是10%)。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数百万的就业岗位。

  虽然纺织品配额在10年内是应该取消的,但是在2005年1月最终取消时还是有些争论。发达国家拿出数据说,中国纺织品出口非常迅猛,呈现了400%在某些方面甚至是1000%的增长。

  问题一方面在于,45%的纺织品配额是在2005年1月一下子取消的,这太迅猛而导致市场混乱。不过,我们现在有必要着眼未来,政策的制定要分长期和短期。目前的混乱最终将平稳过渡到一个正常的模式。从长远来看,一次长期和不可逆转的结构性改革正在进行中,生产和贸易将更多地有赖于市场而不是人为限制。我认为,如果中国确实感到权益受到挑战,可以运用规则甚至是WTO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问题。

  新京报:目前解决这个贸易摩擦最好的思路是什么?

  Kim Hak-su:各方的努力正在进行中。我确信各方已经意识到形势的严重性以及对多边贸易规则造成的结果,甚至是很多人的经济福利。WTO体制过去已经成功解决过这样的问题,所以希望它也能解决目前这个问题。各方应进一步推进区域一体化,推进产业调整,把市场份额之争转为推进公司垂直或水平的合作,达到利益共享。

  中国的成功是亚太的成功

  新京报: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的时候,您曾表示,中国加入WTO将对亚洲其他国家解决经济困难带来鼓舞和帮助。如今,您所预期的实现了吗?

  Kim Hak-su:是的,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十多年保持了大约9%的增长,这已经成为一个传奇被世界上很多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以及发展中国家所研究。这种持续的增长来自中国持续的开放,这样迅速的发展与政府支持的开放有关系。

  在WTO的自由化合法承诺向世界发出了一个信号,就是中国与世界长期一起自由化。

  几年来,中国非常壮观的成就在于绝对贫困人口的减少,每天不到1美元收入的人在大量减少。中国的成就和开放政策显然是有关系的。这对于封闭经济是不可能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证据表明任何一个国家在封闭经济的情况下能在减少贫困人口方面取得成功。当然开放不是减少贫困的充分条件,但是在这个地区有证据表明开放对于减少贫困是必要的。这样的成功也是亚太区域的成功,对其他国家是有积极影响的。

  新京报:作为一位经济学家,您认为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Kim Hak-su:中国的成功伴随着挑战,但是如果能巧妙应对,挑战也是机遇。简单地说,中国可能面临这样一些挑战,比如人口增长、环境保护,还有,使得贸易伙伴相信中国并愿意向中国开放市场,因为繁荣的中国也离不开繁荣的世界经济。另外,缩小贫富差距也是一方面:从国家层面看,收入不均的增长和新的相对贫困的出现一定不利于中国的社会稳定和继续繁荣。城乡差距就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例子。而同时从地区层面看,贫穷国家和富裕国家的差距也需要缩小。

  本报记者王海林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