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拍档(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6日 17:29 《财富圈》杂志 | |||||||||
周云帆和杨宁在联手创建空中网的同时把自己送入了这一惹人艳羡的行列。从2004年7月在Nasdaq成功上市融资一亿多美金,9月把公司搬到位于市区繁华位置的大厦空中网的业绩高潮迭起,精彩连连。
周云帆和杨宁相识于平凡的学生时代,并肩走过7年多的冷暖历程,他们是彼此设想的实现者,也是相互依赖的后援。提到盛大,人们知道有陈天桥,提到搜狐是张朝阳,提到空中网,不等别人开口,周云帆就会说出杨宁的名字,就像杨宁会提起他。 周云帆曾是清华大学的高才生,他的良好成绩是他就读斯坦福的门票。然而他一直有一种感觉:学习机电工程科目,作一个技术人员的未来并不属于他。对于进入美国所谓主流社会的必要性,他也不时抱怀疑态度。到美国之前,他就想好要以最短时间拿到学位,以最快速度跑回北京了。成长于中国经济腾飞的八十年代的他,代表着一代中国留学生的观念,他们早已不像最早几批中国公费留学生那样,把留学机会看得贵如珍宝,把留美工作看作一生中最大的收获,他们有幸亲历,也愿意参与祖国的蓬勃发展阶段。 杨宁十岁就随父母离开西安,远渡重洋搬家到美国的密歇根居住。如果不是保持阅读中文书的习惯和有些传统的家庭教育,他完全可以像地道的美国人那样过日子。 北京人周云帆看到的杨宁是一个率真,阳光的美国华裔男孩。他肤色黝黑,骨胳粗壮有力,带着汉堡包哺育的高热能和高效率,如鱼得水地活跃于课堂的同时,还在雅虎创始人杨致远的工作室里实习。 周云帆饶有兴趣地观察了杨宁一段,杨宁也觉得周云帆是个可交的朋友。他们经常协作一些课目作业,交谈一些对中国发展的看法……起了关键作用的,除了共同的理想境界,还有一辆破旧但结实的老爷车,车主是杨宁。 天气不好的时候,杨宁接周云帆上学,周末,两人去超市买好吃的改善伙食,假期则可以一起做些访问计划,“蹭车感情”逐渐形成。 1999年获得硕士学位以后,周云帆决定回国。在国内他有相恋多年的女朋友,有广泛的亲朋好友关系。他踌躇满志,回首两年多的留美岁月,他的目光锁定杨宁。 在美国,杨宁比周云帆的条件更齐备,对于工作来说,选择更多。可是接触了那么多从中国出来,像周云帆一般摩拳擦掌,要回中国干一番大事业的人以后,杨宁回中国的愿望蠢蠢欲动,就缺一根导火锁了。 周云帆在北京给杨宁找了一套住房,在城乡结合部的居民楼,他介绍杨宁解决吃饭的地方是一家小饭馆,他和杨宁的办公室缩在一所灰头土脸的旧楼里,摆着几台旧电脑和几套五十元价位下买进的桌椅板凳。 在美国养成实干习惯的杨宁没有抱怨,他深知从美国二十多个同学朋友那里募集的两万多美金中的每一块钱都要用在刀刃上。他只是不停地生病,从呼吸系统到肠胃来回出问题。 两个二十四、五岁的大男孩,一家小公司,名叫ChinaRen网站的主打产品“校友录”受到空前注意,很多失散多年的同窗好友因此团聚,周云帆、杨宁和当时他们的另一同学陈一舟决定寻找资金,扩大经营规模。 在香港,高盛集团的一位经理在他们的游说和业绩面前同意为他们注入第一个一千万美金做风险投资,周云帆和杨宁就此在互联网业界一举成名。盲目崇富的心理使得一些人疯狂的追逐他们的行踪,采访、演讲的邀请接连不断,直到网络经济被冠以泡沫的称号。 在ChinaRen鼎盛时,有人出资一亿美金收购,好胜要强的年轻业主不肯放手,而短短的一年不到,他们就面临发不出员工工资的窘境。所有的钱在市场的大魔力和小小的管理误差中,奇迹般地消失了,就像一颗洒在沙漠上的水珠。 搜狐的张朝阳向他们抛出橄榄枝的时候,他们已经没有理由拒绝那3500万美金的开价,他们连自己带公司一起卖给了搜狐。 3500万美元,以一股7美金的价格置换ChinaRen和两人各自的股票已经是英雄落难的故事情节,没想到还有更热闹的。很快,搜狐的股票也支撑不住跌落到不足一美元,周云帆、杨宁提出辞职,双双在搜狐估价最低水平出售五十万股的股权,从最低点从头来过,从亿万富翁回到搬桌椅的二度创业状态。 他们是喜爱创业,喜欢用行动书写人生的人。当他们说到钱对于他们不是很有吸引力,最打动他们的是创业的成就感和创新娱乐咨讯模式的自我肯定时,他们是应该被信任的。 坚固的友谊面对现实没有被消磨怠尽,这件事本身就很伟大,对有些人讲这一套可能行不通,那就问他:假如你每赚十块钱,就必须和朋友平分,到了一个亿,你还能做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