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烂王到亿万富翁 福布斯富豪孙树华身陷困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3日 10:11 南方周末 | |||||||||
王勇 孙树华从拾破烂开始,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就营造了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触角伸向众多产业。在快速扩张背后,高额的银行贷款、圈而不用的土地、介入国企却无力履约等问题,都使这座企业大厦遭遇难题
从1月25日到30日,出席河南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孙树华始终没有在与会代表下榻的河南宾馆出现。记者曾试图通过大会秘书处、宾馆及部分人大代表采访这位华林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但一直未能取得联络。到1月30日晚上22时,“福布斯”富豪孙树华的3个手机依然处于关、停状态。 此刻,有关孙树华“出事”的“说法儿”正在河南坊间流传。而孙树华近期的隐身状态更加强了这一传言的可信度。 孙树华今年40岁,“破烂王”出身,1990年代初起家于棉花育苗所需的塑料地膜生意,后组建华林集团,逐渐涉足建材、建筑、教育、白酒、咨询、餐饮、旅游、高速公路等缺乏关联的众多产业。3个月前,他以14亿元人民币个人资产登上《福布斯》中国百富榜。 然而,据记者调查,在其登上富豪榜的同时,也正是他最困难的时候,雄心勃勃的多元化战略频频遇挫。 1月27日,记者深入华林(商水)工业园暗访时发现,2002年10月因锂电池项目创立的华林(商水)高科有限公司已名存实亡。该公司在商水县圈地1270亩之后,四个车间钢构都未完成便匆匆流产。如今,95%以上的土地又重新种上了麦子和树,破败的院落里仅剩下8名值守的保安。 原河南四五酒厂办公室有关人士向记者证实,华林集团以资产租赁形式取得、对外宣称“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的华林四五酒业有限公司已于2004年12月被周口市川汇区人民政府重新收回。目前,“工作组”正在这家企业进行“破产清算”,收回原因是由于发现华林集团“没有能力履约”。 河南安彩集团审计部主任钟国斋向记者证实,该集团与孙树华的合资公司——河南安彩华林化学建材有限公司已于2004年4月解体,目前该集团正向华林集团追讨出资。此外,记者还从华林集团宣传部长刘建中处证实,华林多个大项目遭遇难题。 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一个有过“死亡”体验的传奇人物,为什么在生意越做越大之时,竟走到如此境地? 从“破烂王”到富豪 “你可以怀疑孙树华的未来,但你无法怀疑他的过去。” 说这话的是河南省淮阳县的一位官员,他的潜台词是,孙树华已经写下了一段传奇。 在不少淮阳人看来,早年的孙树华并没有多少“传奇”之处。“出身寒门,从小失学,炸过油条,卖过烧饼”,这些经历在贫困的豫东地区并不鲜见。 淮阳县是国家棉花生产基地,由于棉花育苗需要塑料地膜遮护,因而废旧农业地膜随处可见,外地厂商常年收购。当时年仅19岁的孙树华看到了其中的利差,利用辛辛苦苦积攒的本钱进入了该行业。走村串户收购废旧塑料的他竟然渐成气候,成了远近闻名的“破烂王”,生意做到了上海、广东等地。 1993年,孙树华与上海的一个客商合作办起了农用塑料厂。由于起步早,经营机制灵活,他生产的农用地膜很快就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但在他刚刚掘到第一桶金的时候,1994年5月,一场车祸发生了。腹部器官发生严重错位的孙树华被送到医院时已是奄奄一息。当时,医生连连摇头,向家属暗示救活的希望不大。抢救结果是孙树华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却成了仅有生命体征的“植物人”。不过,谁也没有料到,孙树华会在8个月后神奇康复。 “大难不死,孙董事长对个人得失看得很淡,现在成了工作狂。”一位华林员工说。 经过一段时期的休整之后,孙树华开始“发力”:1997年8月,他将树华塑料厂更名为淮阳沪光塑料有限公司,并迁至淮阳县城。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孙树华又相继创办了华林塑料篷布有限公司、淮阳华洋贸易有限公司、淮阳土工膜有限公司、郑州福林塑化有限公司。2001年,孙树华以上述企业为紧密层,又组建了河南华林集团。 “孙树华平时的工作主要是奔波于政府与市场中间,因而政策把握得非常全面、准确。”一位采访过孙树华的记者说,“社会上帮他办事的人不少。” 事实上,孙树华后来真正成名却是因为他与上市公司安彩集团2002年联手拿下了“国家‘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总投资近20亿元的聚乙烯(PE)管材管线生产项目。据华林集团称,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8亿元”。 此后,孙树华获得了“河南省乡镇企业优秀经营管理者”、“河南省十大财富人物”、“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等多项桂冠。不久,他又当选为淮阳县政协副主席、河南省十届人大代表。 自此,孙树华开始大举扩张:2003年8月,重组总资产2.4亿元的河南四五酒厂;10月29日,与河南省南阳市签署协议,建设天池岩水电站,拟投资72亿元;11月中旬,投资两亿元的华林鲲鹏中学在河南省周口市开工建设…… 2004年8月,《福布斯》河南寻富,列出候选人40个。而此时,孙树华旗下的华林集团资产已高达43.7亿元,结果《福布斯》重点关注的6人中,只有孙树华轻松踏过“中国百富榜”12.5亿元的门槛,成为河南的惟一入围人选。 银行逼债? 1月28日,记者就一些外界传言采访了华林集团办公室主任梁中海、华林集团宣传部长刘建中,证实“银行逼债”和“华林陷入困境”的外界传说并非捕风捉影。 “半年内我们还了5.7亿。”刘建中就“多家银行逼债”一说解释道,“国家宏观调控,银行压缩银根,不到期的贷款也要我们还,没办法。” 至于是哪些银行前来“逼债”,刘不愿透露。采访中,外界盛传“因怀疑华林实力而率先逼债”的某发展银行郑州分行有关人士对此也不愿置评。 “贷给华林至少有几千万吧。”该银行郑州分行营业部副总经理吴新光对记者说,“因为我们非常看好高速公路等重要工程项目,而华林集团的一些投资方向正好吻合。”吴证实该行与华林“有业务往来”,但对“逼债”一事“不清楚”。 “孙树华筹措的5.7亿元还债资金中有3000万元来自淮阳县一中,淮阳县一中的资金是该校建设分校取得的贷款。”一位知情人透露说。 而有关华林困局的成因,一位关注孙树华的郑州企业家认为:“都是盲目扩张惹的祸”,“企业多元化经营应该选择主业已经能够在市场上称强甚至称霸的时候拓展,而孙树华的主业塑料化工在市场上还没有站稳脚跟。” “有些决策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采访中,周口市的一位政府官员则为孙树华“叫屈”,“华林集团的发展得益于地方政府,但有时也受制于地方政府。” 这位官员坦言华林集团在周口地方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企业规模已经与领导的政绩联系在一起”。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诸如“拉郎配”的企业兼并、“贪大求洋”的项目草率实施也就在所难免了。 还有人认为“华林集团缺乏权力约束机制”,孙树华被“捧杀”是企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而在人们的印象中,孙树华从不拖泥带水。华林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罗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说法很能体现这一点:“有一次,孙董事长打电话给我们,说把一个企业收购了,我们所做的就是不问为什么,立即拿出运作方案来。老板做事就是这样干脆利落,他的形象和信誉就是我们集团最大的财富。” 穿上“新衣服” “一个人连死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挺不过去的?!” 采访中记者发现,华林集团员工对掌门人孙树华依然充满信心。但现实是,即便是孙树华的成名之作———与安彩集团合作的总投资近20亿元的聚乙烯(PE)管材管线生产项目也已面临合作破裂之虞。 在2003年10月23日PE管材一期工程竣工仪式上尚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华林”的全球玻壳霸主、安彩集团董事长李留恩,如今已断然决定撤资走人。 但是,对双方分手原因还有另外一种“猜测”:在争取PE管材这一国家重点项目时,孙树华更乐意将其作为获取国家巨额贷款的一次“融资”来运作。为获取这一国家“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重点工程的配套项目,孙树华才联手安彩集团,使其在这盘棋局中扮演了一个“托儿”的角色。如今国家项目与巨额贷款均已落入孙氏囊中,安彩使命完成,自然要让其全身而退。 这可能也是一些人坚信困局中的孙树华能够“逢凶化吉”的原因。 “黄河三桥项目现在已经批下来了,欠别人的那点钱都是小钱。贷款一过来,马上就可以还。”1月29日,华林集团办公室主任梁中海对记者说,计划于2005年春开工建设的黄河三桥总投资23.9亿元,华林集团已与中国横向经济联合开发公司取得了该项目的“业主资格”。 记者在黄河三桥的招标资料中发现,该项目将采取BOT模式。也就是说业主方必须有35%的现金才能拿到这一项目的“门票”。按总投资23.9亿算,业主前期现金要有近8亿元,而作为大股东的孙树华至少要有5个亿,这对于身陷困境的孙树华来说也许是一道难题。 不过,把“官、企、银、学四轮驱动”作为经营理念、拥有非凡融资能力的孙树华也许会通过“资本运作” 等方式来完成这一项目。记者了解到,2004年间,孙树华虽然置身困境,但仍坚持耗费巨资为供奉于淮阳县太昊陵的伏羲、女娲像重塑了金身。据华林集团内部报纸《华林》报道,是年9月26日,由全国著名雕塑家李万里担纲设计的两尊塑像在京铸成后,孙树华亲自护送至淮阳,并举行了盛大安放仪式。 据华林集团消息:已进军建材、建筑、教育、白酒、咨询、餐饮、旅游、高速公路等多个领域的孙树华近期又有“大手笔”———将与土耳其前祖国党副主席、前国家部部长哈里力.屈武功先生联手创建土尔其—中国经济贸易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土耳其(郑州)商贸中心”和“土尔其.中国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