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杨元庆:40岁重新开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 16:43 《新华航空》杂志

  

杨元庆:40岁重新开始

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杨元庆40岁的生命中最辉煌的乐章无疑属于联想。在这部乐章中,既有高亢激扬,也有缓慢沉重。现在,杨元庆把目光投向了未来,决定在收购IBM全球PC业务之后大展宏图,借力冲天,重新开始。

    杨元庆40岁的生命中最辉煌的乐章无疑属于联想。在这部乐章中,既有高亢激扬,比如带领联想坐上中国PC产业的头把交椅,也有缓慢沉重,比如三年多元化受
挫。现在,杨元庆把目光投向了未来,决定在收购IBM全球PC业务之后大展宏图,借力冲天,重新开始。

  与12月8日宣布收购并就任新联想集团(行情 论坛)董事长时的意气风发不同,9日下午,坐在记者面前的杨元庆,不断调整坐姿来掩饰自己的疲惫。

  但一切才刚刚开始。联想创始人柳传志说,谈判重在谈,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做。杨元庆认为,做更加重要,只有做好了,才能消除媒体的疑虑,消除投资者的担忧,才能使联想有一个较好的未来。

  借力冲天

  一扇朱红色的大门逐渐打开,以杨元庆为首的一群年轻人从门内走出,以柳传志为首的老一辈联想人却站在门外。柳传志握住杨元庆的手,笑容里满含期许。

  这是12月15日联想20周年庆典几近结束时最后一个镜头,在这次有一万名联想员工参加的大会上,这个镜头代表的意义是,以柳传志为首的老一批联想人彻底交班。

  就在一周以前,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联想老帅柳传志卸任联想集团董事长,由杨元庆接任。

  许多人把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与康柏做类比。2001年惠普以250亿美元的换股价格收购康柏,当时,康柏电脑的年盈收为400亿美元,而联想集团发布的收购报告披露,根据美国GAAP(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资料,IBM的PC业务2003年创造收益达95.66亿美元。这样类比,联想收购IBM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联想集团2003年约为30亿美元的营收,加上IBM全球PC业务,新联想每年营收超过130亿美元。从而一举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联想集团也因此跨入世界500强的行列。

  但更多的分析认为,联想收购IBM并非如理想中的"1+1〉2"那般简单,收购后的整合任务将更加艰巨而漫长。

  更让人担忧的是,在全球PC市场,戴尔和惠普早就对IBM占有的PC市场垂涎三尺。有分析认为,此轮并购后,IBM全球PC客户将可能部分流失。Sanford C. Bernstein的分析师Toni Sacconaghi预计,在IBM所损失的业务中,戴尔可能获得其中的45%,惠普可能获得30%。

  杨元庆接手的,不仅有原来的联想集团,还有刚并入联想的IBM的PC业务。收购之后,关于联想能否成功整合IBM全球PC业务存在颇多猜测。事实上,这场"蛇吞象"的壮举更被视为联想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冒险,或是豪赌。联想少帅杨元庆再次临危受命,担负起整合收购后业务的重任。

  杨元庆及其他联想人希望,联想通过此次并购,能担当起中国企业领头羊的角色。他们认为,联想今天的举措,正如二三十年前,韩国和日本的一些领先企业冒着极大的风险进行的突破。现在,日本、韩国在全球高科技的座次表中已经有了相当靠前的席位,他们的成功正是在这些先进企业带动下,群体突围,而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地位。

  收购IBM是中国企业在IT领域规模最大的海外投资,这将大大地提升中国企业及IT产业在全球的地位。杨元庆期望,通过联想这只中国企业领头羊的作用,带动千千万万的中国企业走了国门,做大做强,重复日、韩企业曾经重复过的辉煌,圆了中国企业的大企业梦。

  但这条并购之路似乎并不是一条坦途,在并购的道路上比联想走得更远的是TCL,在收购法国汤姆逊之后,由于居高不下的运营成本、管理风格上的分岐,文化认知的不同,双方新成立的合资公司产业整合走得异常艰险。

  联想并购似乎面临着一样的问题,特别表现在投资人的疑虑。收购完成后,联想股价一路下滑。杨元庆今后的任务除了向投资者介绍此次收购的利好意义之外,更重要的是业绩表现。

  借力冲天的旅程艰难而漫长,柳传志与杨元庆预估,新联想真正被承认,最少要在3年以后。

  临危受命

  事实上,在联想的历史上,杨元庆已经是第三次临危受命。出任联想微机事业部总经理,是杨元庆在联想第一次临危受命。

  1994年,联想成立联想PC事业部,做自有品牌PC。那时候自有品牌PC在联想内部并不被看好,联想当时大部份营收来自于代理AST业务。而且如何推广中国自有品牌PC,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杨元庆临危受命,接手联想PC事业部。

  没有现成的经验,就自己摸索。杨元庆率领属下,背着联想电脑挨个敲康柏、AST、IBM代理商的门。杨元庆直到今天还记得,有一次,杨元庆上门推销联想电脑,说了半天,别人反过来劝他,你卖我们的电脑得了。杨元庆心里不痛快,但还得听着,陪着笑脸。

  杨元庆庆幸,自己最终没有放弃。在求人的过程中,联想逐渐建成了自己的销售网络与遍布全国的品牌专卖店,形成独具特色的联想销售模式,这种销售模式,为联想打下了成功的基础。1996年,联想首度超过康柏、戴尔,成为中国本土第一大PC厂商。

  联想大了,联想由求人变成被人求了。1996年,杨元庆去参观Comdex展,顺便参观微软。嗅觉敏感的微软立刻找到他,并提出给联想最好的条件,让联想100%的预装Windows 95。这件事即使放在今天看,也是一件让人求之不得的事。但杨元庆考虑后说,即使是最好的价格,联想预装Windows 95如果别的厂商不跟进,那么联想在价格上将会失去竞争优势。

  这件事情最后的结果是微软进一步让步。联想预装Windows 95之后,其他PC厂商在中国市场纷纷跟进,全球PC产业进入划时代的视窗时代,联想与微软均赚得盆满钵满。与跟微软的合作类似,全球芯片供应商英特尔(行情 论坛)也开始注意联想,将最优惠的采购条件给了联想。握住了这两位巨头的手,联想也就把住了PC工业时代的主动权。

  而杨元庆,则在联想内部逐步树立起自己的威望,成为联想最理想的接班人。

  杨元庆的第二次临危受命则是在2001年。是年,联想分拆为联想集团与神州数码(行情 论坛),老帅柳传志交旗,杨元庆与郭为分别执掌联想集团与神州数码的帅印。

  是时,互联网泡沫破裂,联想向互联网转型受挫,砸向FM365的2亿人民币血本无归,这些都成了柳传志心中至今挥之不去的隐痛。而更致命的是,随着互联网泡沫崩盘,各大企业、机构开始节约预算,PC采购量开始下降,联想90年代所经历的那种PC采购量高速增长的岁月成为逝去的光荣。

  杨元庆此时接手联想,无疑被寄予了厚望。但这一次,杨元庆没有担当起救世主的角色。 他设计的"多元化"业务并没有发展成为联想新的赢利点,反而持续亏损。三年总裁路,杨元庆离当初交旗时定下的600亿元营收额相去甚远。

  杨元庆总结两次临危受命的经历时说,由于环境不一样,对手不一样,这导致了结果不一样。90年代,中国PC市场高速成长,联想只需在一个方面做得比竞争对手好就成;而第二次联想战线太长,在每一个竞争领域都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使得联想无法集中精力。

  他说,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就是在三年多元经历的基础上,决定专注PC,重新开始,带领联想整体进行战略转型。

  重新开始

  杨元庆要实现自己的这些预期,仍有许多困难。

  杨元庆首先需要面对的,是PC作为夕阳产业如何赢利的质疑。

  他说,石油钢铁是最夕阳不过的产业,但照样赚钱。是否赚钱其实得看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不要忘了,PC工业是一个2000亿美元的大市场,这个市场存在的商业逻辑就是有些公司注定会赚钱。将来的新联想,只要能把双方的优势整合起来,就是一家非常有竞争力的公司。

  杨元庆透露,联想合并之后的道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供应链的整合,第二步是销售渠道的整合,第三步是进入新的市场领域进行拓展。前两步是守城,后一步是开疆拓土。

  他认为,完成了供应链的整合,就能享受规模采购带来的低成本效应,完成了销售渠道的整合之后,联想就能保证现有客户不被竞争对手戴尔和惠普蚕食,就能为第三步整合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杨元庆声称,IBM与联想在三个方面能达成协调与互补:一是品牌,双方公司过去都承诺着对自己的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但联想主打中国市场,IBM主打国外市场;二是产品分布、客户群有互补性,IBM主打行业和高端,联想主打消费类PC;三是效率,并购之后,新联想将有更大的规模,能享受到规模采购带来的价格优势与更低成本的制造优势。联想过去的市场一直在中国,通过这种协同效应,联想就能把高效低成本的模式复制到全球。

  杨元庆认为,合并后的联想只要能整合这些优势,就会向第一和第二发起冲击,并在未来某天成为世界第一,完成借力冲天的壮举。

  事实上,全球PC市场三甲的格局面临太多变数。据Gartner此前发布报告称,未来全球PC市场将进入低增长时期,由于利润率的不断下滑,到2007年全球十大PC厂商中将有三家被迫退出,其中IBM和惠普可能性最大。IBM现已退出,下一个会是惠普吗?如此,PC江湖将剩下戴尔和联想死磕。

  杨元庆认为,全球前10位的PC厂商除联想与戴尔外,绝大多数都不赚钱,不赚钱的原因是戴尔创造了高效运营的模式,所以达不到这样的高效运营的企业就无法赚钱。但在中国企业有机遇,如果把一些运营基于中国来做,能够充分利用联想现在非常高效的运营平台在全球与戴尔进行竞争。

  杨元庆另外一项重任就是将IBM全球的分支机构整合进联想。收购前,有分析预测,IBM被联想收购后,其整合难度会比戴尔收购康柏大得多。但杨元庆并不这样认为:原联想的分支机构主要是在中国,而IBM的分支机构主要是在全球的其他地方,重合部分仅在中国,大的机构整合仅在中国发生,这比惠普购并康柏后在全球进行整合的难度要小得多。

  但接下来的难题是如何留住原IBM员工,特别是在联想与IBM的薪酬还有一定差距的情况下。杨元庆认为这并不是问题,因为PC业务在IBM内部不受重视,IBM的主业已经转向软件与服务,PC业务在IBM内部没有发展空间。而联想却以PC为主业,能给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事实上, 从15日到17日,杨元庆与联想集团新任CEO沃德一起进行了长达三天的会谈,重点即是规划并购后的业务方案。

  撰文/严少敏

  杨元庆简历

  1964年11月12日生,浙江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联想控股副总裁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198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88年在中科大取得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

  同年应聘来到联想集团

  1991年出任联想集团CAD部总经理

  1994年出任联想集团微机事业部总经理

  2001年,联想分拆,出任联想集团总裁

  2004年,联想购并IBM,杨元庆出任联想公司董事长。

  先后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奖”、首都青年“科技企业家之星”奖

  第二届“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业奖”

  相关专题:联想宣布全球架构调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