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王均瑶英年早逝 > 正文
 

记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最开放的浙商走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2日 10:09 经济参考报

  

记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最开放的浙商走了

38岁正值壮年,曾为我们创造了太多“奇迹”的王均瑶在他事业的顶峰,如流星坠落,令人扼腕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本报记者 季明 张乐 

  ——追记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

  和众多从“草根”崛起的浙商一样,生于浙江温州的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带有明显的“浙商印记”:大胆而敢于创新,注重实践而吃苦耐劳,意志坚定而百折不挠。

  但他的性格中同样具有着有别于其他浙商的元素,他的行事并不低调,更愿意和媒体接触,从日常的公司新闻中可以看到均瑶集团发展的每一步。王均瑶的“另类”为他赢得了媒体眼中“最开放的浙商”的称号,也有批评者认为他只是善于做秀,公司的业绩并不如他所形容的那般出色。

  无论如何,这些争议今天对于这位年轻的民营企业家而言已不再重要。本月7日19时48分,年仅38岁的王均瑶因患肠癌晚期,并发肺部感染,最终因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抢救无效,在上海去世。

  创新:“胆大包天”的小个子

  “胆大包天”,这是王均瑶为自己贴上的第一个宣传标签,也是他开始为国人所关注的第一步。那一年,他才24岁。

  1991年7月,当时还是温州金城实业公司驻长沙办事处主任的王均瑶以私人身份承包了从长沙到温州的航班,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坐飞机对那时候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个奢侈的梦想,买机票还需要县团级以上政府部门的介绍信才可以,而王均瑶这个小个子硬是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执著打动了民航部门,打破了中国民航业务的计划经济坚冰。

  “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我的个人形象、人生道路都改变了!如果说人生是个大舞台,那一天,作为一名演员,我面试合格,被允许登上舞台。”王均瑶这样评价他在生意场的首次重要演出。

  1992年,王均瑶的身份摇身一变为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的名字从此和新闻曝光率极高的民航业连结在了一起。2002年均瑶集团以18%的股份参股东方航空武汉责任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家参股国有航空运输业的民营企业,2003年又投巨资购买和重新改造湖北宜昌机场。

  王均瑶以一个民营企业家的身份,开创了众多中国民航业的“第一”。有评论家认为,姑且不论均瑶集团在民航业的巨额投资是否能够盈利,王均瑶在计划色彩浓厚的民航领域所做的一系列创新之举确实显示了浙商的“敢想敢做”。

  眼光:均瑶集团的总部迁移

  甚至在“温州购房团”之前,王均瑶已经认识到上海这座城市所蕴藏的巨大商机。1999年,王均瑶决定把集团总部从温州迁到上海,成为温州知名企业中的“吃螃蟹者”。2001年他的构想开始化为现实,均瑶集团一口气在浦东康桥买下两百多亩地,准备把上海总部放到这里。

  2002年,王均瑶再次显示了他作为商人的敏感。投入5.5亿从上海久事公司手中收购了一幢位于徐家汇的32层高、总面积8万平米的商务“烂尾楼”。

  据知情人回忆,当时有意购买这栋“烂尾楼”的还有几家国有企业,王的出价也不是最高,但是王均瑶所表现出的诚意却是最高的。与那些国有企业久拖不决的局面不同,王均瑶本人总共只和久事公司当面谈判了三次,7月看中,8月谈判,9月签意向书,10月签约,11月所有手续全部办妥,达成合作意向后立即支付了3000万元的定金。

  一年之后,由加拿大WZMH建筑设计事务所、香港戴德梁行、美国高纬物业等国际著名品牌公司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的“上海均瑶国际广场”闪亮登场,成为徐家汇标志性“甲级5A智能写字楼”,大楼的价值也扶摇直上,一栋大楼就为均瑶集团赚到了7亿多元的利润。

  责任:光彩事业的典型案例

  在均瑶集团的网页上有这样一句口号:“均瑶是我们的,更是社会的。”

  王均瑶本人或许并不是中国最富有的民营企业家,但他对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有着比一般人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更优秀的实践。

  2000年起,他响应中国光彩事业的号召,参加三峡光彩事业行,在三峡地区投资建乳品厂,推广万户移民养牛计划,为三峡的移民开辟就业渠道。均瑶的三峡投资成为中国光彩事业案例。

  2001年10月,王均瑶这种改善移民生存状态的行动,作为典型案例在联合国全球协议论坛上演讲。当时,王均瑶作为中国企业联合会推荐的唯一的企业代表到英国伦敦参与,并签署了包括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内容在内的联合国全球协议。

  2003年,王均瑶又响应国家西部开发的战略部署,捐款1000万元,设立“大学生自愿服务西部计划均瑶基金”。

  王均瑶甚至让自己的企业成为中共党建新的试验田。在他的支持和努力下,均瑶集团成立了直属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的第一家民营企业党委,集团成为中共上海市委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研究课题。

  38岁,正值壮年,曾经为我们创造了太多“奇迹”的王均瑶在他事业的顶峰,就这样如流星坠落。

  作为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代表,王均瑶的一生为我们印证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巨大魔力,在一个蓬勃发展的社会里,具有智慧和执行能力的人一定能够觅得机遇。而他所希望完成的中国民营企业从初级模式向高级模式的过渡,只能留待后人完成。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均瑶集团新闻 全部浙商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病重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