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本土品牌集体缺阵背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2日 13:37 《当代经理人》
记者手记 本土品牌集体“缺阵”背后 在供应商看来,目前的百思买只是在中国开出了其第一家店面而已,其运营模式是否适合中国国情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文/本刊记者 黄君发 落地后的百思买,让竞争对手更直观地感觉到了其威力。然而,当这位西方教主步入中国这样一个有着特殊国情的市场时,我们发现,百思买身上也有很多的缺陷和不稳定性因素,其中有些还是与生俱来的。 在百思买,最为直观的一个感受就是外资和合资品牌充斥其中,而本土品牌奇缺。比如在彩电区,我们仅仅能看到康佳和海信,且都分别只有一款;在冰洗区,我们惟一能见到的也就是海尔;而在空调和小家电区域,则只能无奈地看到格兰仕的身影。 对于记者的疑问,百思买中国新闻发言人王颖表示,这可能与百思买中高端定位有关。她说,百思买内部有着一套非常严格的供应商采购系统,会有一个专门的顾客调研团队从价格、型号、品牌等角度来全面权衡供应商,并按照“最新、最酷、高科技、新颖”的原则来选择供应商,而在这方面,显然外资和合资品牌的优势更大一些。 然而,王颖的说法似乎并不能解释本土品牌缺阵的原因。根据记者了解到,自2003年百思买在中国设立采购办公室以来,来自中国的家电产品的采购量逐年上升,目前未经证实的数据表示,百思买美国总部超过60%的产品都来自于中国,虽然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OEM来予以实现。由此说明中国的家电产品在百思买的权衡原则上,并不比外资与合资品牌逊色多少。更何况,本土品牌在本地市场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品牌影响力并不比外资和合资品牌逊色。 通过与众多家电企业的沟通,《当代经理人》发现,虽然百思买在上海开首店之前有长达七个月多对中国本土供应商的了解、沟通和谈判,但是真正进入卖场的本土品牌几乎都是百思买在全球的重要合作伙伴,比如格兰仕、海尔。 记者还观察到,即便是入场的本土品牌,在百思买似乎也没有精彩的表现,康佳和海信的平板电视在百思买的价格甚至比同等规格的合资品牌的价格高出不少,这明显有悖于中国家电市场的常理。而格兰仕上海某市场经理也向《当代经理人》表示,虽然开业以来,百思买的形势很不错,但格兰仕并不打算在百思买搞任何形势的促销,其价格将与格兰仕在国美、苏宁等的价格保持高度一致。“而如果国美或者苏宁系统搞价格促销,那则是他们系统内部的事情”。 为什么外资和合资品牌在享受着百思买开业带来的盛宴的时候,本土品牌却集体失声了呢? 难道是百思买方面的特意安排?百思买已经发出了“希望和本土供应商保持合作”的声音了。 难道是百思买的运营模式不受本土品牌所推崇?非也,可以说,中国的家电企业做梦都希望能够有一天能够与供应商现款现货,能够没有进场费、扣点等一系列不合理的费用。 但是这一天真的来临了的时候,本土供应商为什么集体退缩了呢?原因就在于国美、苏宁等传统连锁渠道商的压力。 由于国美苏宁通过大规模的跑马圈地已经占据了城市家电消费的主要市场份额,强势的家电连锁也使得供应商早已经失去了工商关系的主动权,对于国美们则更多的是敢怒不敢言。 因此,在面对号称“国美们”最为强势的敌人的百思买的时候,家电供应商们也不能不思前虑后。因为大家都非常清楚,只要敢在百思买面前有所示好,必定会遭到“国美们”的集体抛弃,这对于本土供应商们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灾难。 相比之下,合资品牌因为在国内市场的份额非常有限,对“国美们”的依赖性远逊于本土品牌,话语权也明显高于本土品牌。因此,在面对百思买时,更容易放开。 无论是什么原因,百思买肯定不可能不知道:缺乏本土品牌的足够支持,百思买要想在中国站稳脚跟,并期望能有所突破,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相比突破“国美们”在上海的130多家店面的重重包围开出其中国第一店,如何获取本土供应商的支持,则显得尤为重要。 记者以为: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建立信任。记者采访的所有企业相关人士都对记者表示,对百思买保持着高度的关注。但是,短期内这些品牌都没有进入百思买的意愿,主要在于他们目前还不清楚百思买这个品牌到底能在中国扛多久? 来自供应商的集中性观点是:进入中国的外资品牌非常多,从制造商到流通商都有,在这些品牌刚进入中国时,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直接复制其在欧美的先进运营模式。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绝大多数都被迫以完全的“中国化”收场,其中包括沃尔玛、伊莱克斯、家乐福。 在供应商看来,目前的百思买只是在中国开出了其第一家店面而已,其运营模式是否适合中国国情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因此,对于百思买而言,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让供应商认识到其在中国的信心和决心成为了当务之急,不过,这需要百思买的具体经营业绩来体现。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