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画报财富版:资本枭雄淡马锡的国际化竞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 13:32 周末画报财富版 | |||||||||
900亿新元总资产、40%以上的投资回报率、携巨资进入中国金融业……所有这些都足以令“淡马锡”备受关注。这个掌握着新加坡经济命脉、有新加坡“国资委”之称的投资机构,究竟如何凭借“淡马锡模式”出奇制胜?正是中国国资管理关注的焦点。 撰文: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学教授 张锐
资本“枭雄” 近日,淡马锡频频出手,分别对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注入巨额资金,实力与野心昭然示众。而事实上,这位资本“枭雄”如今操纵着共900亿新元(约441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组合能力,公司规模已与美国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公司等巨无霸媲美。 在新加坡,淡马锡基本上把持了国民经济的最主要命脉,10家规模最大的企业中,淡马锡涉足7家;拥有的上市资产的市值占全股市总市值的1/3左右。资料显示,在淡马锡高达52%的国内资金布局中,其重点囊括了按市值计算世界排名第二的新加坡航空公司57%的股份、东南亚银行界龙头星展银行28%的股权,以及新加坡电讯65%和嘉德置地61%的股权,此外,港务集团、新加坡电力及新加坡科技等国内资本市场“翘楚”100%的股权也被淡马锡揽入麾下。这些以通信、金融、航空、科技、地产等为主要业务的公司,不仅和新加坡大部分国民生活工作息息相关,也是整个新加坡近年来“国家公司化”过程中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 31年前,由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直接推动的淡马锡只有3.5亿新元的投资资本,且重点投放到修船、炼油和石油化学、银行和金融等高风险项目或民间不愿投资的领域,以消除新加坡经济当时出现的“空心化”现象。而在新加坡经济后来持续20余年“白热化”的衬托之下,淡马锡一路挥鞭快马,以216亿新元的净财富增量确立了自己在国家经济舞台上的绝对话语权地位。 然而,淡马锡快车却在春风得意之时遭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寒流。在新加坡经济倍显疲态的背景下,淡马锡也感受到了日子的艰难。时势造英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夫人何晶及时的接棒给淡马锡打开了一扇新的门窗。她在执行董事兼总裁的位置上作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将1/2的资本分流到国际市场投资运作。于是,从亚洲到欧洲,从北美到南非,淡马锡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散财童子”,在全球各地撒下了数十亿美元的真金白银。 风生水起的海外投资策略当然为淡马锡带来了滚滚财源。仅最近3年,淡马锡就新进74 亿新元的利润。而在淡马锡“经济发动机”的推动下,新加坡国家经济大幅上涨,2004年的GDP较之往年增长高达8.1%。 玩转亚洲 亚洲是淡马锡的未来投资重点。在今后10年里,淡马锡将把总投资的1/3投放在亚洲市场。经济白热化发展的时代对新加坡而言已一去不复返,世界经济新的高增长地区是包括印度、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因此,新加坡正发起一场“国家重建”运动:新加坡把整个国家当成亚太地区的“对冲基金”,越来越把自身命运与亚洲其他地区相结合。 淡马锡投资战略的转向离不开利益驱动。去年9月淡马锡首次公布的财务报表显示,近10年中,淡马锡的股东平均投资回报率只有3%,而同期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投资回报率达到13%。另一方面,作为新加坡经济核心的电子制造业在中国等国家电子产品的进攻面前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压力,亟待作出相应调整。 资料显示,仅过去两年,淡马锡就调动了33亿美元的巨额资金集结于亚洲国家35家公司的身上,其中包括购入日本风险投资咨询公司Fledge科技公司和韩国韩亚银行各10%的股权。足迹遍布网络、金融、能源、科研机构等各行业。 当然,在资本市场中健步如风的淡马锡并不想把自己塑造成“贪吃蛇”的形象。在有选择“纳新”的同时,淡马锡还能做到慷慨的“吐故”。过去20年中,淡马锡出售了大约40家公司的全部股权,并出售另外25家公司的部分股权。这种极度灵活的资产调节方式既为淡马锡所开展的新投资项目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流,同时使得淡马锡的资本结构持续保持着最优化状态。国际标准普尔与穆迪投资公司也曾不止一次将AAA债务信用评级的桂冠戴在淡马锡的头上。 闯入中国 作为新加坡最大的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进入中国的官方和民间视野也只是近两年的事。不过,伴随着数月前淡马锡北京代表处的正式挂牌,这个不到10人的办事机构就在中国开始了马不停蹄的行动,并将一个又一个的投资机会和投资信息输送到本部。 来自国内外金融专家的研究发现,在淡马锡近年来的收购对象中,银行业已经成为了他的最爱。其全球总投资的21%用在了金融领域。从马来西亚的安联银行到印度的ICICI,从印尼金融银行到韩国韩亚银行,淡马锡追逐银行业的脚步一路提速。而对于高速成长中的中国银行业而言,淡马锡在同国际金融巨头较量中所发起的凌厉攻势更是空前绝后。 以1亿美元购入民生银行4.55%股权为开端,淡马锡前不久与中国建设银行达成入资协议,以 14亿美元购入建行5.1%股权,成为继美洲银行之后第二个投资建行的国际战略投资者。 而最新消息表明,随着中国银监会即将放宽外资银行持股比例的规定,淡马锡已经决定对建行的投资额增加一倍至24亿美元。无独有偶,在国际金融买家与中国银行的多边谈判中,淡马锡再度脱颖而出,出资31亿美元一口吃进了中行10%的股权。上述交易正式完成后,淡马锡在中国3家银行的总投资额将达到50亿美元,这一数字将同时超过汇丰银行,使其成为投资中国金融业规模最大的外资机构。 与投资银行相匹配,对中国保险业的染指成为了淡马锡在中国投资的新亮点。按照中国保监会的要求,偿付能力缺口高达90亿元的太平洋人寿必须在2005年10月31日之前上报改善方案。最新可靠消息表明,淡马锡正在和太保进行频繁接触,尽管淡马锡开出的具体收购数额还不为人知,但业内人士普遍表示,若交易达成,之前美国凯雷投资集团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 实际上,淡马锡横刀夺爱的故事已经不是第一次上演了。在今年花旗集团与中国建设银行就入股事宜的谈判快要进入签字阶段时,淡马锡突然携巨资闯入,最终导致花旗入主建行的计划流产。 与在亚洲其他国家投资相比,淡马锡在中国并没有将战线拉得太长,除了银行和保险服务业外,淡马锡重点将资本布局到了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产业上。2004年,淡马锡以2.28亿港元收购了中电国际3%股权,成为该公司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最大一笔投资。今年年初,淡马锡与中国燃气控股签署合作协议,除直接投资收购中国燃气控股10%的股份外,作为一个重要的外来战略投资者,淡马锡还在中国内地与中国燃气成立合资公司,分别持股51%和49%。 资料显示,随着我国未来数年对绿色能源应用范围的扩大,天然气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预计2010年内地天然气供应缺口将在400亿~500亿立方米,2020年将达1000亿立方米。淡马锡看中的正是内地市场的巨大潜力。不仅如此,淡马锡日前正在与中航油进行注资谈判,一个极有可能的事实是,淡马锡将充当中航油的“白衣骑士”,与中航油的母公司中航油集团一起向中航油注资1.3亿美元,以拯救因金融丑闻濒临破产的中航油。不过,就凭中航油在中国能源市场中所处的垄断位置,相信淡马锡的此番良苦用心不会白费。 淡马锡近年在亚洲的主要投资 ●2003年6月,淡马锡与荷兰银行合购印尼第五大银行,印尼金融银行66%的股份。 ●2003年10月,淡马锡与韩国国民银行,以及位于伦敦的巴克莱银行合作购买了印尼第六大银行印尼国际银行56 %的股份。 ●淡马锡拥有印度最大的私营银行ICICI 10%的股份。 ●2004年,购买了韩国第四大银行——韩亚银行10 %的股份,以及中国最大的私营银行民生银行4.55%的股份。 ●2004年12月29日,得到马来西亚中央银行的批准,购买了马来西亚种植的3 0 %的股份。马来西亚种植拥有马来西亚最小的银行——位于吉隆坡的安联银行。 ●2005年,与中国建设银行达成入资协议,以 14亿美元购入5.1%股权,近日更承诺在建行IPO时投资不少于是10亿美元购入建行股权。 ●2005年,出资31亿美元购进了中国银行10%的股权,而后将在中行首次公开募股时再认购5亿美元的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