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画报:稳守突击 恒生突破国际银行包围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 14:00 周末画报财富版 | |||||||||
在中国银行业舞台上外资行们各出奇招谋求扩张版图。面对剧烈的竞争环境,财宏势大的国际银行巨头,恒生银行选择了先求平稳再求突破的路。扬长避短,突破重围。 采访:冯觅 9月7日恒生银行可谓双喜临门,不但获得了外汇管理局新增拨的5000万美元QFII限额
区域银行龙头策略 “我们是一家区域性银行。”恒生银行CEO柯清辉在采访中清晰地为恒生银行下了定义,“论资源和财力我们是不能和global banks(国际银行)比的。”这位在金融业界走了近30年的老行尊清楚恒生银行的企业规模和国际网点都远比一些国际金融巨头逊色。 恒生银行要在中国内地杀出重围必须有不一样的打法。恒生银行的企业规模和目标客户源促使他们选择了区域银行龙头策略。 最能表现恒生银行区域银行龙头策略的是他们业务网点布局。恒生银行在内地的12家业务机构中只有刚升级的北京分行是位于华北地区,其余11家分支机构都位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这和一些国际性银行 “遍地开花” 网点设计大相径庭。 “我们的客户在内地发展到哪,我们的网点就开到哪。”柯清辉如此解释恒生银行在业务网点设计上的最主要原因。显然这是一个以已有客户源头为导向的布局方式。 当前,恒生银行的主要客户是港澳台企业,而且大多都是恒生银行旧有的客户,有较长期的合作关系。恒生银行的思维是:全力配合这些已有客户群的中国内地发展步伐,通过继续提高这些港澳台企业在商业银行业务乃至零售银行业务的使用率和忠诚度促进恒生银行在内地业务的发展。 抱有“不求滥但求精”式定位思维的外资银行不止恒生一家,港资银行选择的大多是这个策略,恒生是否能突围而出呢?柯清辉对此信心十足“我们的服务在香港可说是无出其右,而且我们的效率也远高于香港同业平均水准。”恒生在经营的过程中强调的是“效果主义”。 效果才是硬道理 一切经营策略只有反映在绩效里,产生正面效果里才能真正称之为成功。恒生银行在规模上也许并非龙头,但在经营效益上却绝对称雄。 根据2005年年中报告数据,恒生的成本对收入比率仅为27%,根据柯清辉介绍“在香港通常的成本对收入比率为30%以上”。在经营效率上恒生堪称港资银行之冠。 恒生客户群体的明确性和服务的高效率让他们在强手如林的香港银行市场获得好成绩。在中国他们也同样坚持把钱用在刀刃上,完全跟踪他们固有客户群的动向而设立网点。以此应对内地银行业激烈的竞争,扬长避短,突破重围。是否能在中国内地的银行业要效益的问题,这将从根本上影响恒生长远发展态势。 2005年上半年恒生银行自有网点在内地的贷款业务额增加21.3%达90亿港元,同时兴业银行还对恒生贡献了1.9亿利润,占恒生整体利润3.1%。柯清辉对内地业务的提升给予厚望。他表示内地业务对恒生整体利润的贡献有望在10年增加到20%。 但经营“效果”对在内地寻求发展的外资银行而言不仅是一个市场占有或业务额的问题,更是一个拓展效益和风险平衡的问题。这个平衡做不好,业务扩张最终只能是赢了声势输了利润。 柯清辉对此有深刻认识,他表示在内地拓展新客户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渐进过程。“新的客户我们当然要做,但不能激进,不会在一开始就把业务做得很大。必须考虑到内地财务监管和相应风险问题,避免造成不良资产上升的问题。” 对在内地营商风险的理性认识减低了恒生的商业贷款风险,他们的贷款风险拨备一直维持在一个健康的水平。这也是为何恒生能保持他们高“效果”的原因。同时正出于对内地银行业经营状况不熟悉的顾虑,恒生早在外资银行掀起收购中资商业银行热潮前就为自己挑选了内地发展的“黄金拍档”——兴业银行。 兴业到底是匹什么马? 外资银行在内地发展与其靠自己少得可怜的网点还不如和国内商业银行联手来得有效果。选择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对有意在中国内地发展业务的外资银行可能更有投资价值。这些商业银行股本规模适中,外资银行无须耗资过大就能控制相对高的股权比例从而也提高了对其的控制力度。另外,由于中小型商业银行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不大,收购他们的股权也可以无形中减低监管当局对他们的戒心。恒生银行选择兴业银行相信也有以上考虑。 在2004年4月恒生斥资17.26亿人民币收购兴业银行15.98%股权,成为兴业的最大外资股东。 恒生选择兴业是经过一番周全考虑的。兴业银行是内地仅有的12家持有全国性银行经营权的商业银行之一,规模适中。从风险方面讲兴业是较早完成股份制改革的商业银行,其资本充足率在2003年就已经达到巴塞尔协定要求的8%以上,算是内地本土商业银行里资本质量较好的。 今年上半年就收回了1.9亿港元利润,投资回报率超过10%,算得上至今为止外资行收购中资银行交易中最划算的。如果仅从投资回报率看恒生这这桩交易比汇丰收购交通银行的回报率还略高,更别提花旗和浦东这对了。 在恒生和兴业联手后,兴业的发展势头确实也让人鼓舞。根据兴业银行提供的报表,截至2004年末,兴业银行资产总额达到3405亿元,比年初增长30.97%;实现净利润增长11.8%。 兴业相关人士指出在与恒生合作后,恒生对兴业的风险管理、财务管理、零售业务等领域都提供了帮助。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他们在2004年推出的兴业银行信用卡。根据柯清辉介绍,兴业银行的信用卡中心已经建立并顺利运作,恒生为该中心全力提供了大量人才和技术支援。现在根据兴业银行消息称该信用卡市场反应良好。 从当前的表现看来,恒生在和兴业的合作首战告捷,但购入股份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仍有其它许多问题摆在恒生面前。如何能在政府监管允许的条件下提高兴业银行持股比例?如何让与兴业的长远合作产生最大效益?这一切都有待于柯清辉和恒生银行用实际效果来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