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案例剖析 > 新浪财经管理专栏_新华信 > 正文
 

从产量排名看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和未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 15:35 新浪财经

  中国汽车报于2005年2月21日报导了来自韩国汽车工业协会在日前发表的2004年世界汽车产量统计资料。该数据表明,中国汽车产量排名世界第四,比世界第三名的德国低8.88%,同时该协会认为2005年中国将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

  中国真的会在2005年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吗?如果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又说明了什么?

  中国能否赶超德国?

  世界汽车生产国的前端阵营结构在2003年和2004年里保持稳定。韩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4年美国和日本是占绝对地位的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德国和中国虽然位于第3、4名位置,但与美国和日本相距甚远,法国和韩国与德国和中国仍有150万辆到200万辆的差距(见表1)。同时,2004年全世界生产的6462万辆汽车中这六国的产量占据了62.33%。而在2003年,美国和日本同样是绝对领先,德国和中国同样是远在美、日之后,法国和韩国同样是紧随德、中之后,并且这六国同样生产了全世界64.51%的汽车(见图1)。由此可见,2003年到2004年期间世界汽车生产的基本局势没有根本变化。

从产量排名看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和未来

表1 2004年世界主要国家汽车产量及德、中两国历年产量所占世界产量比重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但是,德国和中国在汽车产量比重上正在发生着变化。如表1所示,从2001年到2004年,德国汽车产量所占世界产量的比重从10.11%下降到8.61%,平均每年减少0.5个百分点,而中国汽车产量所占世界产量的比重从4.15%上升到7.85%,平均每年增加1.2个百分点。如果仅按这个数字发展,2005年中国产量占世界比重将超过德国接近1个百分点。同时,韩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分析表示,预计德国在2005年汽车产量仍在处在500多万辆水平,而中国汽车产量将比2004年增长20%,突破600万辆规模,因此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

  然而,中国和德国在产量比重上的变化能否使中国在2005年跃居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仍然是个未知数。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的观点认为,2005年中国汽车产量能够达到580万辆,这比韩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估计要保守的多。而德国虽然从2001年以来在550万量周围起伏,但仅从2002到2004年逐年递增的数字来看,不能否定德国汽车产量正处于好转阶段的可能性。(德国2002年至2004年的产量分别为547万辆,551万辆和557万辆。)因此,2005年中国汽车产量与德国基本持平或者接近的可能性同样是很高的。

  即便2005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中国汽车工业就一定会比德国汽车工业强吗?答案是否定的。

  汽车大国不一定是汽车强国

  一个国家生产出的汽车产品包括本国制造商在这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和外国制造商在这个国家生产的产品。一个国家能够比其他大多数国家生产更多的汽车就可以被看作汽车大国,无论这些汽车是由本国制造商还是外国制造商生产。而一旦本国制造商能够比其他大多数国家制造商生产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该国就具备强大的汽车工业,因此就可以被看作汽车强国,无论这些汽车的产地在哪里。

  通过分析世界汽车制造商协会2003年的数据(见图1),可以看到世界10大汽车生产国不一定都是10大汽车强国。这些国家的汽车制造商按在全世界范围汽车产量的排行及其总部所在国的汽车产量排行可以被划分为四类:

从产量排名看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和未来

图1 2003年主要汽车生产国及主要国家制造商汽车产量对比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l第一类是日本、美国和德国制造商。2003年他们的产量占全世界所有制造商总产量的72.13%,他们的总部所在国也同时是世界前三大汽车生产国,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45.97%(这里德国汽车产量并不显著)。这些制造商的业绩可以使这三国被称为世界汽车大国和世界汽车强国。

  第二类是法国、韩国、意大利制造商。2003年他们在全世界的产量虽然占所有制造商产量的18.40%,但这些制造商总部所在国也只不过生产了全世界13.39%的汽车。国内规模的限制使他们较早参与了世界市场的竞争,因此他们的国家虽不能够被称为世界汽车大国,但可以被称作是世界汽车强国。

  第三类是中国和英国制造商。他们在全世界范围生产的汽车总量排名明显滞后于其总部所在国汽车产量在世界上的排名,其中中国制造商产量占全世界的3.22%,而英国制造商产量仅为全世界的0.22%。这两个国家只能被相对的称作是世界汽车大国而非世界汽车强国。

  第四类是俄罗斯和印度制造商。他们2003年生产的汽车所占世界比重仅1.97%,同时他们所在国的汽车产量在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也相对较小。因此,他们的国家既不能算作世界汽车大国也不能算作世界汽车强国。

  从国家汽车工业角度考虑,上述四类中日本、德国、美国、俄罗斯和印度的本国汽车工业实力都是与本国的生产能力相匹配的;法国、韩国和意大利的本国汽车生产相比美、日、德三国虽然不够强,但他们的制造商却同样在全球生产,争夺全球市场份额,这意味着他们的所在国汽车工业是强大的;而中国和英国正遭受着厄运:外国汽车制造商来到该国生产销售,提高了该国的生产能力,也同时获得了该国的市场,而该国的汽车制造商却在世界市场上举步维艰。因此这两个国家的汽车工业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总有可观的一部分是外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而不强”是这两个国家汽车工业的通病。

  此外,前面的分析虽然是基于2003年的数据,但2004年中国汽车的增长数据仍可以说明上述形势没有根本的转变。2004年中国汽车产量增长了14.11%,其中轿车产量增加了近25万辆。轿车增加的25万辆中绝大部分都属于中外合资公司的业绩,而合资公司的外方掌握着这些汽车的知识产权,因此它们不被计算到中国制造商的产量中。再加上外国制造商于2004年纷纷通过合资进入载货汽车和客车的生产领域,真正属于中国汽车制造商的产量指标很难在2004年有一个质的飞跃。

  由此看来,中国与德国汽车工业的差距决不在2004年50万的产量区别上,即使2005年中国汽车产量超过了德国成为世界第三,中国汽车制造商的产量还会距德国汽车制造商的产量很远,中国汽车工业实力仍会比德国落后很多,因此“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并不应该成为中国汽车工业2005年唯一向往的目标。

   (稿件来源: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