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创业故事 > 正文
 

超越竞争的法宝:眼光和服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 18:45 周末画报财富版

  在经济不景的低潮,邓伟林低价入市,以“眼光”赢得先机。开创“一站式”鞋店MIRABELL,邓伟林再次以贴心“服务”先拔头筹。作为香港美丽宝集团掌门人,凭借平和、稳健的个人风格,屡屡化“危”为“机”。他坚信,超越竞争的法宝离不开独到“眼光”和优质“服务”。

  撰文:文君

  “危机”中觅“商机”

  有人说,真正的聪明,不仅是善于抓住机遇,更是能洞悉别人错过的契机。邓伟林正是这样的聪明人,经济不景、金融风暴、SARS……这些在别人眼中足以击垮一切的危机,在他看来,正是考验、挑战的时候。而他,正是凭借过人的眼光与毅力,成功化“危”为“机”。

  1973年,邓伟林在香港扎根。从鞋铺打工开始,邓伟林在“河内道”、 “黄泥涌道”一扎就是13年。而他最初的工作,也是当时鞋铺最卑微的职位——“后生”。开铺、打扫、拿货……每天的打工日子就这样在琐碎中度过。但这一切看似平常的程序,在邓伟林看来,却是一门有趣的生意。香港当时的传统鞋铺虽然规模不大,却非常注重与顾客的沟通,强调服务。那时,刚进鞋铺工作的小伙计,是不能直接服务客人的。于是,有心的邓伟林就默默地在旁边观察,看前辈们是如何量脚、裁鞋样、做鞋模。一有机会,他更会主动申请额外工作,去贫民区的制鞋作坊“拿货”。这一来二往,便也渐渐建立起了与鞋厂老板熟悉的关系。“你能吃苦,为别人着想,就能成为朋友,自然就有机会。”当年“苦日子”中交的朋友,后来不少都成了邓伟林的生意伙伴。

  第一次的“危”转“机”在1989年,那时的香港受大环境影响,经济出现波动。当时,邓伟林已开始自己开鞋铺创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朋友处得知,在柏丽大道有一家价值18万多元的铺位,由于老板对香港经济信心不足,急于以低价转让。“这在我看来,真的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这时的邓伟林已积蓄有一定资金,于是他以13.8万元的价钱成功接手。而这个铺位,正是邓伟林一手打造MIRABELL传奇的开端。

  “其实,人需要有危机意识,但当危机来临的时候,一定要分辨形势,为自己打气。”当上世纪那场让许多人背上负资产的金融风暴来临时,邓伟林正是凭借这样的信念带领MIRABELL闯过难关,再次化解危机。“当时,部分公司因为压力而减薪裁员时,我反而让员工业绩更紧密地与公司利润挂钩,让他们自己的努力成果更直接地体现在收入上。”邓伟林又一次逆转思维的做法,赢得了员工的信任,也鼓舞了士气。金融风暴掠过,MIRABELL得以与ESPRIT、佐丹奴等少数公司成为了

零售业大幅亏损的幸存者。

  首创服务“一站式”

  如果说,化解危机是邓伟林创业路上的“空手道”,那么,独到眼光则是成就他和美丽宝集团的“终极法宝”。

  当年以低价获得了柏丽大道的铺位,其实,邓伟林心里早已有了盘算。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不少香港年轻人已深受外国文化的影响,开始追逐如TIMBERLAND、K-SWISS、CATERPILLAR等几个鞋类知名品牌。柏丽大道位置处于办公楼密集区,有很多年轻的上班一族聚集。“这些兴起的牌子都是散落在城区的不同角落,搜罗很不方便,于是,我产生了一个点子,把所有这些牌子经过组合分类,在同一家店铺里售卖。” 经过一番思量,邓伟林的这个“奇思妙想”成为了第一家MIRABELL,也以此开创了鞋业一站式零售的先河。

  MIRABELL的这家处女店,从品牌组合到

装修布置,从产品陈列到店员培训,邓伟林均一一打点:“玻璃瓦棚顶、钢管鞋架……我以心目中最时尚潮流的元素装点店铺,希望把MIRABELL打造为年轻人流行皮鞋专门店。”

  开张后,MIRABELL不仅以“第一”的概念抢足眼球,更以周到贴心的购鞋服务在广大年轻人中迅速传开。演艺名人刘德华、梅艳芳、周润发、成龙等人也曾经到MIRABELL店铺选购当时的代理产品,短短两年时间里,MIRABELL的分店增加至二十多间。“我们的优势在于选品牌、选产品的眼光。”邓伟林强调,“MIRABELL针对的顾客群是热爱时尚、追逐潮流的年轻人,要迎合他们的口味,就必须紧贴潮流、眼光独到。”

  MIRABELL有一个20人组成的专业BUYER TEAM,每年多次往返

意大利、法国等以设计著称的国家,寻找最新的鞋类信息。BUYER的眼光,往往正是影响下一季销售业绩的关键。在MIRABELL,BUYER的专业水准都需要经过层层把关,他们不仅需要具备相关设计专业的文凭,还必须通晓服装搭配,对市场、潮流都有着敏锐触觉。“他们是美丽宝集团的灵魂之一。”邓伟林多年来,一直把BUYER TEAM的筛选、培养放在集团发展壮大的重要位置。

  凭借精明“眼光”,美丽宝集团近年来一直与时尚步步紧贴。随着男装鞋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上班一族女性服饰的需求则一直看涨,创立一个独立于MIRABELL之外的另一个女装品牌被提上了日程。1995年,JOY&PEACE正式诞生。

  拓展市场,向品牌多元化发展的同时,邓伟林一直未曾放弃以“产品组合”制胜:“我们不断检讨产品组合,如近年,针对休闲鞋时装化的趋势,引入ROYAL ELASTICS、GOLA等品牌,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顾客需要。”而美丽宝的舞台也日渐随着市场的需要不断延伸。

  转战“内地”二次创业

  在香港的舞台上赢得了掌声,美丽宝的市场不再隅于南方一角,北上“内地”再次搏击市场正是邓伟林的筹谋:“今天的中国内地市场,与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的创业环境很相像,在增长中成熟。简单的传统产品已经满足不了年轻人的需求,他们对于衣物配饰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需要一些流行的元素、个性化的东西渗透进入产品。”而同时,邓伟林在内地的开拓也步步为营。

  1997年,美丽宝集团于深圳、广州、上海和北京开设MIRABELL与 JOY & PEACE门市,并于番禺设厂生产。鞋厂的建立主要是应对货源的不足,通过专业鞋厂衔接欧洲的设计进行生产,延续欧洲设计风格的同时,确保供货。

  2003年,作为香港美丽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分支机构,创库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肩负起美丽宝集团进军内地市场的“特许经营”业务开拓。

  “以特许经营创业,既有风险也有机遇。MIRABELL会为经营者提供充分的创业支持,如四季订货课程, 指导他们在同一品牌下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曾为创业者的邓伟林当然明白个中的艰辛,只要选择了在MIRABELL大家庭内共同奋斗,就会获得“授之以渔”的指导。

  今年,在广州的秋季产品展销会上,“街头少年”踩着舞步踏上了T台。这个独到的创意,也同时透露了美丽宝进军内地市场、设法融入年轻一族的勃勃雄心。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需要不同的策略、不同的部署。进入内地市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MIRABELL会驶出三驾马车,齐头并进。”邓伟林口中的“三驾马车”,正是美丽宝作为多个品牌内地总代理的不同品牌推广销售方式:自行经营、特许经营和批发经销。在邓伟林眼中,自行经营,是一个了解市场的渠道,能在产品与顾客之间建立起互动关系。特许经营则是一个更广泛的网络,借助内地广泛的经销商占领市场。而针对个别品牌,还可以通过批发销售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目前,美丽宝集团于内地拥有140间自营店及63间特许经营店,并计划下半年投放2500万元,增加50间自营店。

  他说:“迈入2006年,我们会加强与内地大型百货公司的合作,将CATERPILLAR、MERRELL、K-SWISS独立发展,以更清晰的产品路线,进一步细分市场。”

  无论舞台如何更新、市场如何扩大,在美丽宝的成长故事中,“眼光”与“服务”是邓伟林一直以来的坚持:“让顾客穿上称心如意的鞋款,我们卖的正是眼光与服务的优质结合。(352期)

  [未经《周末画报》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以上作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