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职业生涯 > 新浪财经企业内刊秀_金地集团 > 正文
 

古建筑之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 23:35 新浪财经
古建筑之美

木雕窗棂2

  

古建筑之美

太太从广州增城回来,带回十数张老房子的木雕窗棂。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写关于中国古建筑,实在是一件令人惶恐的事情。

  中国古建筑已有上千年的建筑历史,妄加评论实在不是一件讨好的事情。而在大学期间的古建筑史学到的东西,也已随着在社会工作多年,那一点点知识早就不知所终。

  天津大学有一个很厉害的教授,叫做王其亨,是专职教中国古建筑史的,讲的很有趣
,而且是不会令人睡觉的课程。记得王先生上课总是拿着一个超大的玻璃杯,装满了咖啡,时不时讲到兴头会大大的喝上一口,全然不顾里面咖啡已冷和飘进粉笔粉尘。

  现在想来,中国古建筑教授应该穿长袍喝茶才对,更不应该拿一个喝茶的玻璃杯来装咖啡。正如哈佛教授爱抽雪茄一样,才是适时适地符合先生的身份。

  这个王先生不但爱喝咖啡,对古建筑也是狂爱,以至于在1988年我们在山东蓬莱测绘天后宫的时候,先生能亲自攀上琉璃大殿屋顶测绘正脊。测到正午,先生肚饿之时,才突然发现远处弟子正扛着上房的梯子施施然向食堂出发,已然忘记还有一个先生在屋顶,先生狂吼已然无用,只好在5月正午灿烂的阳光下,在光滑的天后宫屋顶趴了一个中午,直到弟子午睡回来才发现闯了大祸。

  不是不敢擅自乱动,据先生研究,古建筑的四坡屋顶的起翘曲线实在是很美,而且是下雨的时候,雨水流速最快的极科学的坡度。雨水流速快倒是其次,一个大活人如果滚下来,也必定是会被抛的最远。这已是后话和笑谈。

  对于先生来讲,中国古建筑处处是学问,这和先生广博的知识有很大的关系。古建筑的制式,和中国的历史,政治,礼仪,宗教以及人文地理习惯有密切的联系,实在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够信口开河的。而从我自己的个人喜好来讲,更为偏爱唐宋时期的建筑风格,其雄浑大气,没有明清建筑繁琐的装饰,更为适合目前所倡导的民族化倾向,另一方面在考试的时候也没有太多的东西要记,此为一个小小的私心。

  但是中国古建筑的工艺,也注定使得中国建筑现代化进程会有更多的困难。中国古建筑大多为木质结构,其制式和做法结构是标准的木制榫卯结构,和现代建筑的钢筋水泥结构是南辕北辙的事情,所以现在以混凝土仿造的斗拱和屋顶之类的“仿古建筑”或者伪民族风建筑,向来没有瞻仰的兴趣。

  对于中国古建筑的理解,并不是要大家一致学习《营造法式》等等的古书才能有发言权,那是先生们的工作,正如我这个古建筑知识并不丰富的人再这里乱讲古建筑一样。但这并不会阻碍我们对于古建筑的喜爱。日本的丹下健三所作的现代建筑中的民族意味,也并不意味其对于日本古建筑有类似于王先生的深度研究。

  对于我来讲,开始喜爱古建筑的一个主要原因,莫过于已经开始认为,古建筑实际上是一个年代的历史文化载体。唐宋建筑的风格,是和当时的国力,文化和开放的时代有直接的关联。读懂一个古建筑,是有必要适当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这个功课还是要作一下为好。

  古建筑正如一本存在千年的读本一样,只不过其所用的不是文字,而是材料,构件,壁画,窗雕,工艺,甚至于在主梁头发现的一方监工印章,无不以大丰富的形态,向你展示一个古代社会的人文社会和历史的全貌或者片断。

  读建筑的方式,和读书一样,可正规,可学术,可钩沉,可轻松,也可诙谐,用不着太过于严肃。

  即使是要猎奇和野史考证,古建筑也可是佐证。而这个佐证的可信度,也远比《戏说XX》之类的文艺片来的生动,来的可靠。

  我喜欢庭院式和宗教式以及民居的古建筑的程度,远远大于对宫廷建筑的关注。

  宫廷建筑所受到的政治制式约束直接导致了其建筑的无趣。从屋脊重檐,到几重斗拱,甚至到台阶级数都有严格的限制和规定,否则便会有犯上之罪。太和殿的庄严和肃杀和这种严格的制式规定有密切的关系。

  而相反的是寺庙建筑和私家园林建筑,其灵活性可以因人因地而异。虽然宗教在中国好像是很受推崇,但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包涵使得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并不像伊斯兰和基督教那么纯粹。好像中国人的宗教是融合了外来佛教,儒家和道家的综合产物。林语堂先生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随便一个中国老太太,哪怕她大字不识一个,但是她身上的文化色彩也是五光十色,老外看得五迷三道的晃眼儿。举例证明,一个妇人嫁人嫁得不对了,老挨丈夫打,她谁也不埋怨,就怨自己命不好-我命苦啊。儿子没养活,夭折了,她会自我安慰曰:天意啊!天命是谁的思想?孔家老二的。孔二的天命论大家可能都知道,高深莫测谓之天,无可奈何谓之命。这时候,你能看出这女人信儒。可是一旦儿子长大,娶了媳妇忘了娘,或者游手好闲赌搏吸大烟什么的,老太太会拍着膝盖哭诉:报应啊,老天爷,我作了什么孽了,给我这么一个不孝子(或曰败家子),这时候,老太太她好象又信佛了。可是你看她桌子上供的牌位,分明又是"太上老君在此"!太上老君是谁?道家创始人老子是也。。。。。。”(林语堂《吾国吾民》)。

  所以中国人对宗教大庙的随意态度并不十分像西方人对教堂的态度。而旧时的庙宇和文人的私家园林也会在合适的时候可以提供给大家作游玩之用,比如每年的踏春,而且还可以发生很多奇妙的故事如《西厢记》之类的。反映到建筑上面,你同样可以发现不同地方的寺庙建筑,即使是供奉同样的神坻,神坻住的地方还是有大大的不同。大概不同地方的工匠都认为外来神坻住的地方都应该和自己住的有所联系,方显得好客。这种宗教本土化的过程不止是在各地,即使是在佛教引入的时候,大家还会很好心的把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从男性改成了女性。也许大家觉得胡子拉碴的观世音在拜的时候不好看吧。

  宗教都改得,各地的大庙更是不在话下的事情了。

  这种古建筑的地方化,所带来的却是中国古建筑的有趣和世俗化。

  所以现在我观念大变,以为古建筑之中有很多历史的东西是极为有趣的。

  所以现在是越来越喜欢抽时间去各地的庙宇。推而广之是各地的民居建筑,总是奢望能够从中看到百千年前,人们生活的痕迹和心情。

  前阵不久,太太从广州增城回来,带回十数张老房子的木雕窗棂,说是在乡下有很多老房子在不断被拆除,很多精美的构件被分散出售。每张窗棂只是十几块钱就可以拿回来。没有卖掉的便不知所终。

  这几张窗棂已然黯淡,但其中的刀法精湛,有戏文,有白鹤,有鹿。

  民间的工匠自然不可考,但从依然清晰可见的刀法和刻痕,恍然可见其的身影。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