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企业独占鳌头 中国名牌离全球100强还很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9日 13:58 世界新闻报 | |||||||||
《世界新闻报》记者 王欣 7月22日,美国《商业周刊》网站公布了2005年度“全球品牌100强”名单。这是该杂志连续第5年与著名的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按照品牌价值推出的榜单。遗憾的是,此次评选中,中国品牌无一上榜。
美国企业仍独占鳌头 要入围“全球品牌100强”,企业的品牌价值必须超过23亿美元,这一底线已经比2001年第一届评选时提高了10亿多美元。不过,美国商业五巨头——可口可乐、微软、IBM、通用和英特尔,仍然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五大品牌;而且,美国企业也以52个入围的绝对优势,压倒了所有与之竞争的国家。 位于前10位的品牌中,美国品牌就有8个。不过,让欧亚企业看到曙光的是,美国企业入围的数目已经比2004年的58个有所减少。可见,通过不断的努力,欧亚企业赶超美国,成为全球品牌100强中的一员,并不是痴人说梦。 在此次评选中,韩国三星以150亿美元的品牌价值,超过日本索尼,成为全世界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最具价值的金字招牌。Interbrand全球事业总裁认为,韩国厂商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脚踏实地地经营布局,是其胜过索尼的根本原因。他说,年轻消费者搞不清楚哪些品牌隶属索尼集团,但他们却对韩国三星生产什么产品了如指掌。 中国企业为何无一上榜 这次“全球品牌100强”评选,最令国人遗憾的,莫过于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入围。 本报记者就中国企业为何榜上无名的问题,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经济室主任姜跃春。他说:“中国经济发展很快,实现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但是,在经济结构、产品结构以及品牌战略上,与拥有世界级品牌的企业,差距还很大。” 姜主任还说,东盟及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企业,想要拥有国际知名品牌,还有待时日。因为直到现在,大多数亚洲国家的企业,还是依靠生产初级产品以及本国的廉价劳动力,获得与国外大企业的合作机会,得以出口自己的产品。然而,这种加工出口的形式,并不足以形成属于自己的拳头产品。 三星成为中国榜样 虽然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已经崭露头角,但这次的“全球品牌100强”的评选却也为中国企业提了一个醒,如何发展和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点。姜主任说回忆道:“当我到索尼参观的时候,我发现,索尼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而这些是我们国内的企业无法比拟的。” 的确,中国也拥有一些走出国门的大企业,联想、TCL以跳跃式的并购匆忙进入全球舞台。然而,它们靠的无非是两张牌,即所谓的成本优势和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中国企业最缺少的是核心技术,而核心技术又是中国拥有国际化品牌的基石。 韩国企业国际化也曾走过质差价低的路线,但亚洲金融危机让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健熙意识到,三星如果只做低成本的搬运工,就不可能在国际竞争中获胜,因而他开始改变发展策略,从产品的设计着手,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开设设计所,招募大量优秀的设计人才,不惜用重金打造强大的研发队伍,将三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地位。 三星的成功是摆在中国企业家面前最好的范例。停留在“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阶段的中国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只有掌握了原创力,中国企业才能驶向“Brand in China”(中国品牌)和“Creative in China”(中国创造)的彼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