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杰
职业经理人与老板和谐相处必须各自遵守自己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在本文中我们不讨论老板的道德修炼问题,而重点讨论经理人自身的道德修养问题。
《大学》中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这
其实就是古人对个人修养和生涯的规划:首先了解事物存在、发展的规律,然后专心于修炼个人品行,最后才谈得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生涯又何尝不是如此?想在个人事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了解所从事的行业的特点,同时,以正直、诚实的人生观来塑造自己的职业观,“每日三省吾身”,不断思考,不断改进,这样,个人的修养和管理水平才会有真正的提高。
职业道德的修炼是职业经理人伴随终生的一个修炼过程,也是职业经理人打造自己强有力的“职业品牌”的关键所在。职业道德是职业经理人的生命线和命根子,是职业经理人职业行为的指针和罗盘,是职业经理人必须恪守的一道职业底线。
【案例】魏杰教授的发现
清华大学魏杰教授在一次授课中讲到了经理人的道德自我约束问题:
任何法律和制度都会失效,法律不是万能的。比如不准随地吐痰,没有人我就吐了,怎么了?这时候法律就失效了。法律约束会失效,管理也会失效,那就得靠道德约束,企业里面叫做企业文化约束,社会上叫道德约束。有一次有一个董事长到北京来开会请我吃饭,结果刚坐下来他有事要走,就让自己的副老总陪我吃饭,我看着买单,算了2300元,结果这个副老总告诉那个服务员:“给我开9700元。”第二天我琢磨了一天,为什么开9700元,我想出来了,有空子可钻,因为董事长请我吃饭,你花了钱写上请谁吃饭了,他也不会问我吃了多少钱,这就是制度失效了,不应该这么干他就干了。后来我见到这个董事长,就告诉他你这个企业有问题,副老总都这样干,那还了得,干脆把他换了。我以为这能激起这位老板的极大愤怒,但让我吃惊的是老板没有吭声,而且平静地告诉我不用换,换了张三,李四来了也还是一样的。我就深深感觉到我们缺乏道德约束,这个问题很严重。
1、忠于资本、义于投资人
我们经常说“做事先做人”。所谓做事先做人,就是职业经理人首先应具备的是做人的责任感、从事职业的道德感及基本操守。今天,当我们谈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时,首先要求的便是企业的“诚信”;同样,作为职业经理人,我们要求他的是职业操守,这便是个人的“诚信”!
目前,在业界有关“职业经理人应该忠诚于谁”的讨论很多,各种意见莫衷一是,又似乎都有一定道理。集中起来实际上有两点,就是“是忠诚于自己的职业”,还是“忠诚于自己所服务的企业和组织”。
在我们看来,其实这两个忠诚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经理人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忠诚于自己的职业,以自己的职业良心行事,这本身就是对所在企业和组织的忠诚;反过来,经理人忠诚于所在的企业和组织,发挥自己的职业才干,彰显自己的英雄本色,这同样也是对自己职业最大的负责和忠诚。当然,我们强调的忠诚并不是愚昧的效忠和“君臣”式封建忠诚,而是在“独立人格”与企业利益之间达到和谐与平衡。
忠诚于企业、老板也好,忠诚于职业也好,在实际操作中就是“忠于资本”和“义于投资人”。
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无条件地忠于资本理论是最基本的素质。这里所说的的是资本运作理论而不是资本本身或是它的持有者。也就是说要忠于资本运作的规律。常见到有的经理人过分忠于投资人,最终因为忽视了资本运作的原则和规律,导致投资人最终损失惨重而自己最终也损失惨重的例子,不胜枚举。而那种过分忠于资本,甚至为获取利益不择手段的职业经理人则更不足取,因为他随时可能为资本放弃原则,这样的经理人最终不是个人私欲膨胀,壑欲难填,就是造成整个管理层分崩离析的祸首,更可怕的是,这种壑欲往往会传染其他同僚下属,导致公司很难扭转这种人人自私自利的局面。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应该是胸怀大志,有自己对资本乃至对社会独立的见解,有全面的、长远的规划和近期的计划,对于投资人尊重但不妥协,以事业为前提,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充分尊重经济规律,并坚持维护这种规律的合理、合法性,贯彻始终。
职业经理人与投资人之间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用中国传统中的道德标准“义”来形容这种关系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大学》章句说:“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就是说,当投资人充分尊重经理人的意见,并且给与与其工作相当的待遇和权利的时候,经理人应当以“义”的心态,完成投资人和委托人的要求。所谓“义”就是以维护投资人的利益为己任,对投资人给予自己成就事业的机会全身心地回报,这种全身心地投入和处处维护投资人的利益的行为就是“义”的外在表现。
对于投资人的“义”是职业经理人的最基本素质之一。由于自身的机会源于投资人,那么保障投资人的利益就是维护自身的利益,可以说,这种信任与对信任的回报的关系就是现代商业中劳资关系的结合点,也是资本主义从马克思所批判的“剥削剩余价值”的原始积累走向现代的“福利社会”的动力。可以说,一个企业,乃至一个社会缺少了这样的一个信任和被信任的关系,就离分崩离析不远了。
2、信用礼尚于客户
客户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为此,企业经营活动的圆心是客户,围绕客户转是现代企业经营的永恒话题。企业经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客户,取决于企业是否赢得客户的信赖。
客户不仅是企业生命的源泉,也是职业经理人职业生命延续的关键。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客户”是广义上的“大客户”概念,它包括与企业、团队和经理人相关的顾客、供应商、经销商、零售商、政府、社区、媒体、金融、老板、同事、下属、竞争者等等所有的关系利益人。
人无信不立,信用是经理人终身立业的根基,只有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兑现对经销商、员工、同事、领导、客户等各个利益关系者的郑重承诺,才能“大我立身”,建立良好的个人声誉和口碑,才能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才能得到众多“贵人”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鼎力相助,顺利到达职业成功的彼岸。
3、谦虚谨慎于同事
经理人要有“适当的放低自己,方能海纳百川”的胸怀。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调整心态,不自吹自擂,回避公众的恭维,对待同事要克服和改掉狂妄自大,自恃甚高,一意孤行的毛病,不断自我反省,自我修炼,自我检讨。正如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所说:“第五级经理人(卓越的经理人)朝窗外看,把成功归于自身以外的因素;当业绩不佳时,他们看着镜子,责备自己,承担责任。”只有具备这样高尚的品质,才会衍生许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举措或影响力。
这就要求经理人在平时工作中,要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而不是相互瞧不起,相互不卖账,相互抬杠子;甚至对方反对的我就拥护,对方拥护的我就反对。在企业中发生很多矛盾,其实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有意发生的,它的根本原因是在于我们在谦虚、谨慎方面修炼得不够。古人说“心满为患”,同样,我们的不少经理人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就已经把自己心中的门反锁上了,他无法走出自以为是的小天地,别人也无法打开这扇门。因此,打开心门,以谦虚谨慎的、开放的心态对待同事将有助于自我的成长,也将会促进业绩的提高。
(供稿:中国管理传播网)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