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CXO > 正文
 

挑战企业家 挑战自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31日 16:51 中国经营报

  作者:元煌,谢扬林 来源:中国经营报

  由《中国经营报》的传统品牌版面“与老板对话”脱胎发育而来,“挑战企业家”今天诞生了。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需要十个月的孕育;“挑战企业家”的诞生,是长达九年的深
厚积累。

  1996年9月,在中国市场化财经媒体还未成气候,《中国经营报》刚刚起飞之际,“与100名老板对话”便以强有力的一翼为报界带来一股新风。此后,“对话”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意识,读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得到尊重,而一问一答的这种报道形式,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新意。

  1999年,《中国经营报》推出了一加二式的访谈节目——“热点三人行”,把问答式的报道形式再次包装、提升,也把《中国经营报》的创新精神、市场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这个栏目也引起广泛的模仿,从形式到内容。

  成功意味着过去,成熟渴望着突破。

  除了“与老板对话”品牌不能变,其他一切都可以改变。

  “挑战企业家”的推出,打造了电视、网络、平面媒体三方联动,以大学为综合功能平台的合作局面,使“与老板对话”从《中国经营报》的一个版面,变成独有相对独立发展空间的一个平台和品牌,传播渠道多样化。以往曾经有专家称赞对话体的优点之一是原汁原味,现在读者不再是被动地品味经过我们多道程序编辑加工过后的文章,通过网络等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他们可以极大程度地参与产品的制造过程。从新闻报道的角度,这是密切本报与读者的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这含有体验经济因素。这让我想到,皇家马德里与北京现代汽车俱乐部的比赛,虽然老天下着大雨,但是仍然有那么多热心球迷到现场观看。

  同样,以“挑战”来丰富“对话”内涵,也是一种革故鼎新。以往,“与老板对话”虽然以“张扬企业家精神,提倡平等对话”为旨归,但是,在媒体与中国优秀企业的博弈中,真正做到平等并非容易的事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国企业又常常处在媒体的捧杀与棒杀的两个极端之间,被追涨杀跌,荣辱变幻莫测。因此,树立“挑战”旗帜,提示企业家如果想继续获得更多的鲜花和掌声,需要与时俱进之外,我们也力图倡导一种更为平衡的企业与媒体间的关系,不再帮助企业沉湎于成功的历史,而是引导企业更多地看到不足看到发展,我们请来各界专家,力图共同以挑剔的眼光、批判的态度、商榷的口吻,达到建设性的目的。这种逆向的思维模式,也可以刺激企业家把经营智慧和人生经验最大化地呈现出来。而从整体角度看,我们力图对中国优秀的、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一种整体的观照与批评。

  我们欢迎中国优秀企业走进“挑战企业家”,也欢迎各界给我们批评指正。

  现场声音

  赵彬(《中国经营报》副总编辑):希望探索一种多媒体的传播方式。这次我们联合了电视、网络、平面媒体和其他形式共同来进行。相信这样的探索,能够对经济报道的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

  钱小军(清华大学经管学院MBA教育中心主任):这个活动使MBA学生有机会用企业家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给他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为企业观察和选拔人才提供了机会。我们支持这样的活动,也将全面地参与和配合。

  小刺猬评论

  “利益集团”还是“理想集团”

  “管理是将大家的方向统一到客户价值上来,然后坚定地执行,也就是客户提前,自我退后。但知识分子有一个特点,就是自我提前,每一个人都可以讲出1万个不执行的理由。”姜汝祥在挑战现场上认为,做知识产业其实是很难的。特别在知识分子成堆儿的教育行业。就像“全世界管理最差的其实就是商学院,因为每一个教授都有自己的一套”。

  新东方正是这种难于管理的企业。

  为了完成这种转变,俞敏洪和新东方经历过阵痛。从2000年到2003年,“在各式各样利益的较量面前、权利的较量面前、人性的较量面前,新东方很多次都差一点儿崩溃掉”。那是一个“内部极其混乱和新东方整体改造、人情波动的阶段”。

  但阵痛只是过管理关的第一步。未来几年俞敏洪给自己下了一个命令:“近几年努力把新东方组织结构、文化制度化,其他方面也制度化。”

  对创业初始就“人情关系”浓厚的的新东方来说,这是一个挑战。毕竟,在中国员工职业化缺乏的大环境下,它还经历过个体夫妻搭档、朋友合伙制等阶段,亲情、友情交错复杂。

  不过,“人情关系”并不是最大的挑战,在本次“挑战企业家”的对话中我们发现,新东方对员工未来的管理正将陷入两难的指导困境。

  一方面,俞敏洪希望大家把新东方看成是一个理想集团,他在描述新东方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强调:“新东方是一个理想集团,不是一个利益集团。我们想得到很多利益,但是我们以理想为引导来得到利益,不是以利益本身来引导。”

  另一方面,新东方正在走的发展之路注定了他们将是一家以利益为目的的组织。半年前,他们拿到了国际资本,为的就是“进入海外上市的通道。”作为拿着股东投资的公司,必然是把利益而不是理想作为对股东最直接的答卷。

  与其说是理想下的利益,不如说是利益下的理想。

  领导一个知识分子成堆儿的企业很难。“理想”往往是聚集、领导知识分子的旗帜和润滑剂,假如有一天新东方上市了,这种润滑剂的作用还有多少?

  有一种理解是:新东方是一个利益集团,只不过巧妙地披上了“理想”的外衣。而俞敏洪的挑战将在于,如何穿好“外衣”,让新东方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理想集团”。

  或者还有一种思维,那就是俞敏洪放弃当下对新东方核心竞争力的描述。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