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8日16:33 新浪财经

  编者按: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1月14日23时3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萧灼基在经济理论界和金融证券界,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去世后,各界纷纷发文表示悼念,下文是广东粤财控股副总经理吴锋撰文悼念。

  怀念导师萧灼基先生

  吴 锋 博士

  (2017年11月)

  2017年11月20日上午, 寒风瑟瑟。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来自全国各地400余人冒着严寒向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萧灼基先生遗体告别。萧灼基先生静静地躺在鲜花丛中,面容安详。为表达对老师的敬意,那天我特意穿上正装,深度鞠躬,作最后的道别。一位在中国改革开放关键阶段奋力疾呼、为在迷茫中不懈探索的人们提供经济理论指引的著名经济学大师萧灼基先生就此仙逝而去。

  偶遇结缘

  我与萧老师的交遇有些偶然。大概是在1999年的春天,那时我在郑州大学读硕士研究生。那天上午上课时教师无意中讲,今天上午北京大学萧灼基教授在郑州商品交易所讲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早点下课去听听。当时只知道萧老师是著名经济学家,机会难得,就去听听吧。我到时讲座已经开始,人很多,就站在后面听。记得当时主要讲经济和证券市场形势,萧老师思路非常清晰,旁征博引,各种数据脱口而出,非常有启发性,似一位智者娓娓讲道,一下子强烈吸引了我。讲座结束后,我走近前去,近距离观察到一位精神矍铄、十分和气的老人。看到他感冒发着高烧坚持讲课,我真是十分佩服,心想将来有机会就报考萧老师的博士吧。

  2001年春天,我参加了北京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一两个月后,接到了面试通知。那天上午在北大尉秀园参加萧老师面试的大概有25人,我是最后一个面试的,已是中午12点多了。等了一个上午,有些饿。本来是报考金融专业、证券市场方向,所以心里想的都是证券市场、宏观经济的问题。没想到萧老师一看我是从河南来的,河南是农业大省,就反复问一些“三农”方面的问题,出乎意料之外。我勉强作了些回答,最后只能抱歉地说,我主要研究宏观经济、资本市场问题,对“三农”了解不多,便匆匆结束了面试。心想,这回糟了。几个月后,接到北大录取通知,并且得知,在20多个人中我的成绩是最好的,实在出乎意料。事后听人讲,面试那天,萧老师对我很感意外,因为报考前没见过面,所以就多问了些问题。那个时候,全国不少地方刮起了歧视河南人的风气,能以第一名的成绩录取,北大招生录取算是公平,由此可见一斑。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萧灼基先生是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这是毋庸置疑的。早在1981年,他发表了《关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若干设想》,在中国学术界最早提出了“国有企业两权分离理论”,即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经营权)归企业。这在今天已经是市场经济的常识,但在当时却是重要的突破。萧老师在给我们讲《重新认识社会主义》课时,对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如何用马克思理论解释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系统阐述。萧灼基教授说,两权分离思想来源于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第三卷关于借贷资本两权分离的理论。

  萧灼基教授时常满怀深情地讲,他有生之年的最大心愿,就是独立完成马克思、恩格斯两大革命导师的中文传记编写工作,这是浩大的工程。早在1985年,《恩格斯传》出版,此后,他利用工作讲学之余,集中精力编写《马克思传》。2008年,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诞辰190周年,这一年,他倾注50年精力的《马克思传》出版了。同年《恩格斯传》再版。在再版前言中,萧灼基先生写道:“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拙著《马克思传》的首版和《恩格斯传》的再版是我个人向两位革命导师致以崇高敬意的最好方式”。

  人们都知道,在“文革”和改革开放初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一度被奉为圣典,一度又被认为过时,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并结合时代分析、解释、指导社会实践的学者,实在少之又少,难能可贵!

  是非之辩与沉默的多数

  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曾亲题条幅赠萧灼基先生:“有是非之辩,无名利之争”。这是对萧灼基先生学术与为人的准确刻画,也是两位经济学大家在中国理论界的多轮激辩中结下深情厚谊的写照。有幸的是,当年,我曾多次聆听董辅礽与萧灼基两位教授的谆谆教诲,受到不少启发。

  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中国理论界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即市场经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有人将马克思主义与市场经济完全对立起来,患上了“恐资症”、“恐市症”。这个问题直接关系经济改革的进程,萧灼基连续发表文章和演讲,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为根据,旗帜鲜明地指出,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并非资本主义所专有;股份经济既不“姓资”也不“姓社”,而是“姓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二者会面临许多相同的问题,社会主义可以借鉴资本主义经济有益的经验与模式。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改革开放初、中期长期困扰思想界的重大基本经济理论问题,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是要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记得萧老师曾给我们讲,学潮过后,他在四川一个大会上讲课,会场人数众多,反映热烈,引起新闻媒体广泛报道。有些媒体说,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的改革观点受到强烈冲击。这一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也引致有关部门高度关注。萧老师在接受有关部门了解情况时讲,他的观点是受到一些人的质疑,但绝大部分听众是支持的,这可以从当时会场的录音中证实。个别人提出不同看法,这不能代表大多数,大部分人还没有来得及发表观点,这是沉默的多数。在随后的中央会议和有关文件中对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市场与计划的关系等问题作出了明确结论,支持了“市场经济并非资本主义所专有;股份经济既不‘姓资’也不‘姓社’”的观点,由此,避免了一场极大的政治风险。

  任何负责任的政府都会救市

  萧灼基教授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股份制经济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为中国股份制改革和中国资本市场建立、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说,“马、恩并未预见到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股份制经济,但实践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股份制和证券市场并非资本主义所专有,而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因此,多年来他一直以此为研究重点。

  中国证券市场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在极具争议的情况下萌芽、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在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的近30年,沪深股市历经多次大起大落,股民和监管者的情绪也是大起大落,起伏不定。围绕着中国股市的争论甚嚣尘上,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股市的不规范、政府要不要救市。

  2001年2月,针对当时影响极大的“股市赌场论”,萧灼基发表《对我国资本市场若干重要问题的看法》文章,对“赌场论”进行了有力回击,指出:“我国当前存在的不规范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必须在发展中逐步解决。”

  1998年至1999年间,针对沪深股市长期低迷,萧灼基先后发表《坚定信心,继续维护股市平稳发展》、《要像保证人民币不贬值一样维护股市平稳发展》、《股市上涨来之不易,保证平稳发展意义重大》等文章,大声疾呼。认为在股市突然暴跌带来严重系统性金融风险时政府完全应该救市,“任何负责任的政府都是会救市的”,萧灼基的观点非常明确。他认为,政府救市天经地义。这些观点曾引来无数非议,甚至受到横加指责。今天,人们对政府救市已经接受并习以为常,2015年政府救市动用了上万亿资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些都是对萧灼基教授早年积极倡导的关键时刻政府救市观点的实践与发展。

  农业税的终结

  2006年1月1日,一项关乎全国7.3亿农业人口的重大政策在中国得以实施: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我国沿袭两千年之久的这项传统税收的终结。作为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停止征收农业税不仅减少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农民的公民权利,体现了现代税收中的“公平”原则,同时还符合“工业反哺农业”的趋势。这项政策的实施与作为全国政协常委的萧灼基先生的多年奔走呼吁是分不开的。早在2000年前后,萧灼基就非常关注、研究三农问题。2003年全国政协第十届一次会议上,他发表了题为《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发言,提出大幅减免农业税,免费供应农村初中和小学生教科书、练习本和其他文化体育用品。此后每年两会,萧老师屡屡提交这个提案,最终在中国延续了千年的农业税被废除,农村中小学生的课本费免除了,得到了亿万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在2001年我入学面试时,他就反复询问河南“三农”的现状和有关问题。2004年博士毕业后,我在河南省财政厅工作,直接从事与农业税支出补助有关的工作,对这项政策的重大意义与广大农村受益人口的由衷喜悦感同身受。

  除了三农问题,作为政协常委,萧灼基也特别关注城市低收入者收入问题。2005年7月,萧灼基在政协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为破解“民工荒”支招:“重资轻劳”现象必须改变,进一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此后数年,各省相继完善、提高城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高徒出名师

  萧灼基教授对学生的关爱、提携与严格要求是众所周知的。记得有一次我陪同他去北京一所大学参加学生会组织的一个讲座,在学校礼堂,座无虚席,走廊过道全站满了人,还有些学生在门口进不来。萧老师见状,招呼学生到讲台上坐,结果讲台上也挤满了学生,一个晚上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其乐融融。

  萧老师在给我们上完课后,如若临近开饭时间,他经常会自费请我们到附近餐馆吃饭,其他同学十分羡慕。教过的学生来北京出差,请萧老师吃饭,他也会经常带上我们在校学生,去了解一线金融动态。我十几年前接触过一些金融界大佬就是那个时候。

  萧灼基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是发自内心的,充满真情,没有一点私利心,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成为人才,为国为民、为经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他常讲:“别人说名师出高徒,我认为是高徒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的学生都很一般,成绩平平,默默无闻,则老师的‘名’又来自何方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高徒才会有名师。”所以他非常注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勇于提出新的理论和观点。他要求学生“从政为官要清廉,下海经商要守法,科学研究要创新,待人做事要真诚”。这也成为我们这些学生的共同价值取向。

  在老师的关爱提携方面,我有切身感受。在来北大读书之前,我曾长期在河南省级机关工作,对河南情况比较了解。那时李克强任河南省委书记,为吸引人才到河南工作,出台了吸引博士人才到河南工作的意见,大力吸引博士人才。临近毕业,我向萧老师提出想回河南工作,萧老师很是爽快,给李克强写了封推荐信。过了没多久,李克强便亲自打来电话,询问我的情况。

  河南工作四年之后,2008年汪洋主政广东期间,在全国公开选拔副厅级干部。经过两个多月近二十场笔试、面试、公开演讲、会议辩论、实地调研、组织考察等环节,我有幸从数千报名者中脱颖而出,任职广东省经贸委任副主任。在这期间,多次承担广东省经贸代表团活动的主要工作,汪洋书记多次批示肯定。例如,2011年7月,汪洋书记批示:“成果丰硕,工作得力,互利双赢,值得肯定。”因此,可以告慰萧老师,作为您的学生,在努力践行您的要求,倾一己之力,努力做出一点成绩。

  严格要求,是萧老师对待学生的另一个方面。在做论文开题报告时,有一次上完课,因为事太多,把萧老师要求的下次上课时打印带来汇报提纲的事给忘记了。轮到我汇报时,因没带材料,无法汇报。萧老师十分生气,严肃批评了我。此后好几天我都没敢见他。很长时间后,他讲到,做事情一定要认真仔细,一点不能马虎,早年一个博士生不认真修改文章,批评得十分严厉,一两个星期不敢来见他。我暗自庆幸,自己还没到那个地步。但从此后,无论学校、工作、写文章、对待自己下属,都一样认真仔细,不敢有半点马虎。

  在萧老师生病期间,我曾去看望过几次,每次他见到我都非常亲热。看到曾经十分健谈的他不能说话,只能费力地靠模糊书写表达想法,我真是百感交集,十分难过。近几年,出于工作原因,到北京出差少了,也由于怕见到萧老师让他难受,所以一直没去看他。曾计划今年年底前无论多忙都要去看看他,没想到他突然离世。

  萧老师离我们而去了,但他那种 “学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经世济民”思想,对党、国家和人民的赤子情怀,永远留在人们心中。他在世时坚持“真理无国界,科学无禁区,探索无止境,争鸣无尊卑”, 为人直爽,心直口快,一些观点曾引起争议,但最终人们认可他,他的理论观点为人们所接受。今天,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多种方式表示哀悼,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张高丽、栗战书、汪洋和前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朱镕基、温家宝送来花圈,就是党和国家对一代经济学大家一生成就的高度肯定。

  萧灼基老师,您安心走好!

责任编辑:王嘉源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杂志精选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