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管理思想如何落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2日 16:57  《管理学家》

  近年来,西方管理思想、模式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西方管理大师们在国内如明星般你方唱罢我登场。面对这些,中国商界如饥似渴,但执行起来,往往力不从心,继而更换另一种思想或模式。有人戏称之为“管理时尚”。管理者开始意识到简单的学习和消化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并不能让企业脱胎换骨,反而更加迷失。用友致远软件公司首席讲师耿启亮认为这是因为管理者们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就是“企图用思想让思想落地”。管理者们应该关注如何在现实中让组织自身的思想真正“落地”,因为对于营利性的组织而言,研究和探讨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效,思想不“落地”,对现实的组织而言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所以他撰写了《管理思想如何落地》试图回答书名所提出的命题,并解答管理者们的困惑。本刊就此采访了耿启亮。 管理学家:管理思想“落地”这个问题,探讨的似乎更多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和运营,那么,就目前企业的外部环境而言,这个问题对各企业有什么实际的价值吗?

  耿启亮:最近世界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这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危及到了国内的许多组织,但对于众多组织而言也未尝不是一个机会。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下,不少行业都面临洗牌。如果你的组织能够挺过去,危机过后,很可能就能获得很大的机会。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凭什么你能挺过去,而别人会倒下去?这就跟我们面临流行感冒一样,感冒病毒是一样的,但免疫力强的人更容易抵抗病毒。对于各组织而言,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最终还是需要修炼内功,管理思想“落地”就是其中关键的也是核心的一个方面。

  管理学家:管理思想能否落地对领导者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耿启亮:管理思想不能“落地”最大的主观障碍就是众多管理者有一种习惯性定向思维—“试图用思想让思想落地”。管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行为、意识和信息。信息影响甚至决定了意识,意识决定了行为。思想属于意识层次,而思想“落地”就已经不完全属于意识层次了,我们必须跳出意识层次全面地看待问题,不能始终在意识层次中打转。用纯意识的管理手段是无法真正让管理思想“落地”的。

  但遗憾的是,在现实中,管理者往往不自觉地就“试图用思想让思想落地”,“试图用方法让方法落地”,甚至“试图用制度让制度落地”。这个习惯性思维可能是管理者对自身最大的挑战。

  管理学家:你说组织常常为了推行制度而专门另外制定制度,试图用制度让制度落地,是制度不能落地的根源所在,这非常精辟,那如果不用制度让制度落地,企业该怎么做?

  耿启亮:许多组织在制度“落地”问题上,始终在一味地强调员工要自觉,但是,实际上,我们单凭期盼员工自觉是永远都不可能让制度“落地”的。我们既不可能让所有员工都自觉,也不可能使所有制度都能被自觉遵守,更不可能让员工永远保持自觉。

  只有当组织所有员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还能自发地遵守制度,我们的制度才有可能真正“落地”。对于这个观点许多管理者很容易认同,但同时又立即觉得现实中不可能实现。再加上,实际上大多数组织制度“落地”的现状都差不多,于是,管理者们很自然地就从主观上放弃了进一步的探索。这可能是制度普遍不能“落地”的一个根本原因。

  实际上,像大禹治水一样,不要去堵,而是去引,这才有可能实现让员工自发地遵守制度。比如,不让员工乱扔烟头,你用堵的形式,贴多少制度牌,罚多少款,都很难真正杜绝。但是,只要你能够在合适的地方放上几个漂亮的烟灰缸,这个问题很可能就解决了。虽然在现实中,还有许多较为复杂的制度很难靠烟灰缸这样的道具实现引导作用,但只要再进一步探索一下,就会发现,这类制度从根本上讲更多的是在规范组织内部信息及信息流,实际上就是信息问题,用信息手段是完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其引导作用的,这样,自然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制度的“落地”了。

  管理学家:书中提到了关于时间管理“落地”的问题,在现实中,组织接受时间管理培训非常普遍,但真正实现的好像并不多,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耿启亮:时间管理法则、原理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而现实中各个组织时间管理不能真正“落地”的根本原因其实并不在于意识层面,并不在于这些法则和原理本身,而是在于组织内部沟通中的实时性问题。当一个人找另一个人谈工作时,就必将打断另一个人手头上正在进行的工作。这样,即使第二个人原来按照时间管理原理已经很好地做了计划,但由于第一个人的介入,马上就打断了现有的计划,使得制定的计划很难真正实行起来。并且由于现在组织内部的工作几乎有80%以上是需要多个员工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这就更加重了传统沟通的实时性问题对组织整体时间管理“落地”的危害。而传统沟通中的实时性问题,究其根本依然是信息层次的问题,如果我们一味地在意识层次找问题,一味地向“时间管理法则、原理”要答案,是很难真正解决时间管理“落地”问题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