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市场筹资功能 B股扩容是迟早的事

2001年06月21日 10:08  中国经济时报 

  华夏证券 范灵

  B股,作为二级市场的基本交易品种之一,在经历了前期的快速上扬之后,其交易功能已基本实现了有效恢复,但是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品种,B股目前的恢复性行情仅仅只是一种表象的活跃,资本市场的主导职能——资源配置和融资的功能尚没有得到恢复。所以,作为B股市场开放的第一步,活跃二级市场的目的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将是对市场筹资功能的恢复。从这个角度看,B股扩容是势在必行的。

  B股扩容的动因

  对于B股企业的扩容,不能够单纯地从平衡市场供需矛盾或者是从某种单一市场功能恢复的角度去考虑,而应当将其当作整个市场变革的一个有效的构成部分。

  首先,我们来对B股市场本次向境内投资者放开作一个政策定位:从中期角度看,目前B股市场的变革,不是单纯为了激活一个不活跃的市场,而是作为中国市场潜力的国际性具体示范和国企筹资的另一有效途径;从更长期的角度看,是作为中国证券市场最终向外资开放的试验田。实际上,在目前的B股市场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中国证券市场日后发展的预期,包括法人股的流通、境内外投资者在同一市场博弈等等。而作为一亩试验田,目前B股市场的规模是远远不能够满足这项职能的,它应当能做到不断地吐故纳新。

  其次,B股市场上市公司行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已经严重地制约了市场的发展。如果市场想要发展,必须通过扩容改变市场的结构性弊端。

  B股扩容面临的问题

  B股扩张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做到有效的双向扩容。一方面,新的上市公司的加盟将会扩大市场交易品种的规模,改变B股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地域布局;另一方面,在新股的发行过程中,应当做到B股的投资者同比增长,也就是通过扩容起到吸引投资者不断加入的效果。

  应当讲,单向扩容比较容易做到,但双向扩容的难度就增大了很多,而后者对于目前的市场培育、市场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其实,B股市场试验田运作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B股市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国际化程度。所以,如何利用扩容的机会,吸引更多的境内外投资者介入B股市场是扩容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这方面的问题,将主要取决于B股扩容的方式,具体说就是在新股扩容的过程中将采取私募发行为主还是公募发行为主。

  从目前看,公募发行对于吸引境外的大资金存在一定障碍,但私募发行则可能造成海外资金在境内套利的嫌疑。所以,在目前状况下发行方式的选择对于市场后期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短期看,市场的稳定是关键的,因而在近阶段应当继续以鼓励境内投资者介入市场为主;而中期则应当以吸引海外投资者为主。所以估计短期宜采用以公募为主,适当兼顾私募的模式。当B股新股的炒作空间相对减少时,可能市场的私募成分会增加,在这一点上B股的扩容方式将趋同于A股市场发行的方式。

  B股扩容的先头部队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B股的扩容会马上展开。谁将成为扩容的先头部队,这将对B股二级市场的走势产生直接影响。

  从目前看,最先可能出现扩容的将会是两类公司,一类是B股上市公司增发B股,另一类就是新发行B股,包括部分A股上市公司发行B股。

  一般意义而言,目前B股类上市公司增发B股,除非是经过特别审批,如按照正常程序,近期公布的准备增发的B股公司其增发应当在今年四季度才有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市场的发展是个利好。预计新发行的B股企业在政策和时间上应当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前几年已经进入排队过程的部分准备上B股的企业将有可能成为本次B股扩容的先头部队。如果是一个新的纯B股的上市公司,其在发行上市后二级市场的表现可能会较为出色,届时A股市场炒做新股的方式将会在B股市场再现,估计B股新股的发行定位将与同行业A股的上市公司存在一定的差额,而市场将会利用这个机会在短期内通过炒做将这个定位差价拉平,届时新B股将会是首批整体实现A、B股定价完全“并轨”的企业,而这些题材也会在一段时间里维持B股市场的活跃。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