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股:最大的一股空翻多力量还没有进来

2001年05月31日 11:57  中国经济时报 

  5月29日沪深两市B股依然是高开,但是并没有继续向上拓展空间。而B股即将扩容的消息令股指在高点附近徘徊了一阵后,在下午出现急风暴雨般的跌势,而且成交量也是快速放大,跌幅一度高达5%以上,尾盘基本上收于当日的低点,一举击穿了5日均线。正如我们所说的,6月份B股彻底开放之前,B股必有一次调整,沪市仅有一只B股飘红,而深市B股也仅有 四只飘红。此根大阴线基本上是穿头破脚,跌势已确立,尤其在午市14:00之后,有恐慌盘放量杀出,使得日K线中光头光脚中阴线跌幅均接近5.5%,这对于已习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捡钱的B股投资者而言无异于当头棒喝。

  逃吧,别让贪欲蒙住眼

  周二的调整着实让B股玩家剧烈地心跳了一下,全仓出货的李峻,看到大有我自岿然不动阵势的记者,劝道:“逃吧,别太贪了。有几个傻子愿意高位接棒?”

  他说,当然,从长线看,B股始终是向上的。周二以前,沪深两地B股市场继续加速上扬,这样的走势出现在敏感的“6·1”前夕,使得投资者对未来的方向没有把握。实际上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从基本面,资金面去看,中长线B股的上涨是不容质疑的。只不过每个投资者心里都有两个魔鬼,一个是“怕”,一个是“贪”。每次盘中出现跳水,那个叫做“怕”的魔鬼就爬出来,在投资人耳边大叫:“快点跑,没看到大家都在逃吗?”如果投资者是比较胆大的,根本就不理会这个魔鬼,当然就不会上当了。但这时,另一个叫做“贪”的魔鬼爬出来,在另一只耳朵边上奸笑道:“有10%的差价啊,傻瓜才不做。”于是,胆子大的投资者因为贪心,手上的筹码就不知不觉地被骗走了,因为根本没有10%的回档。

  上周三上午,大盘在回落的过程中成交量放得很大,以至于很多人认为“放量出货”,同时因为周三早上,央行宣布今年第五次降低外汇储蓄利息,“利多出尽”的讲法开始盛行。这些都是投资误区。首先,这点成交量要主力出货谈何容易,虽然有很多投资者没有很大的资金,但一定要用有大资金的思路去考虑才不会上当。而且很多大资金在买进的时候不可能在一两天内满仓,这么艰辛才买到的筹码怎舍得轻易抛出,所以动不动就说“主力出逃”是没有根据的。其次,降息无论如何也是降低了B股的机会成本,对市场构成了实质性的利多,怎能说是“利多出尽”呢?上周四还伴着一个更“可怕”的现象:沪市B股中的航空母舰——东南电力突然启动了,又有“主力拔高出货”的市场评论不绝于耳。东南电力作为沪市B股中市盈率最低的一只股票,涨幅一直落后于大盘,在某一时点上突然表现一下是很正常的事情。

  王云告诉记者,她并不急于6月1日入市,因为6月1日以后进来的资金都是散户资金,不可能有主力资金介入,在中国股市,还没有由散户撑起的一片艳阳天。即便是散户,面对个股3-5倍的涨幅,有几个会奋不顾身马上杀入呢?大多数将以观望为主。能维持现在股价的不是业绩,而是大家对“6·1”后续资金的预期,一旦“6·1”过后没有预想中的增量资金入市来推高股价,持股者会怎么办?现在的持股者(散户和庄家)获利都及其丰厚,“6·1”之后选择兑现是大家惟一的选择,这时股价能不跌吗?一些聪明的庄家已经在悄悄出货,至少是减仓了。

  特区证券资讯部刘实认为,在“6·1”即将来临之际,B股市场的风险正在悄然凝聚,B股的风险已大于机遇。涨幅过大使调整成为必然。目前,B股巨大的涨幅还是阻挡不了多头攻击的步伐,“6·1”情结使赚得盆满钵溢的投资者还在继续他们的贪心。殊不知,获利丰厚的主力资金比你更加焦急等待6月1日的到来,他们已经在餐桌吃得太饱、呆得太久,正在等待买单者的到来。市场太小限制了大资金的进入。从上市公司公告中我们知道,外资正在减持B股,主要原因不言自明,那就是市场太小,流动性太差。不解决市场流动性问题,外资主力资金可能不会重新回到这个易进不易出的市场。从市场特征看,那些业绩较好的、流通盘较大的公司明显受到投资者的冷落,而那些小盘的、资产重组类的B股明显受到市场的追捧。其实,这是一个弱势市场的重要特征。周主席曾说,A、B股的最终合并必须是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完全可自由兑换,并且是五到十年内才可能合并。这种美妙前景显得太遥远,中间的变数太多,故此利多因素说起来很勉强,事实上,资本市场是一个信心市场,信心发生崩溃时,涨得过头的东西有时也会跌得过头。最近,B股市场加速上扬,在本周二骤然狂跌,成交放大,正是说明风险已悄悄凝聚。

  调整总是难免的

  B股市场依然看好

  北京证券吕立新认为,B股市场“6·1”期间平稳过渡的可能性最大。从资金面分析,目前A股流通市值约1.7万亿元,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约7万亿元,比例是1比4,而B股流通市值约150亿美元,外币储蓄存款余额约1300亿美元,比例是1比8,两者比例相差一倍。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和外币储蓄存款余额分别构成今后增量进场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认为,作为背景支持的后备资金,从比例上讲,B股市场比A股市场存在明显的优势。B股市场开放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市场参与者结构发生巨变,具体讲就是,过去由外资基金机构做投资组合,演变为现在国人参与投机,这一点可以从近三个月来上交所交易量排行榜中得到验证。由于参与者变化导致投资理念变化,今后B股市场可能从此流入大量A股市场的操作手法和操作技巧,甚至恶性“做庄”行为。目前B股市场已被炒高3倍,而且B股质地普遍比A股相差甚远,人们普遍认为A股价格对B股价格存在压制作用,所以场内资金有可能考虑在“6·1”后套现离场,对市场构成杀跌力量。大资金进场后,平稳交接的可能性最大,不可以对其抱过高期望。

  山西证券郑敬忠说,虽然有观点认为,随着“6·1”的临近,B股市场将会重演利好出尽便调整的局面,但实际上这种观点经不起分析,最简单的道理,入场的是真金白银的增量资金,即使会出现短期调整,趋势向上的局面不会改变,更何况政府放开B股市场并不是为了让市场进行一波炒作提供素材,而是要让这个市场恢复活力,恢复其再融资的功能,现在这个功能还没有得到体现,会重新死去吗?更何况境外屡次降息也对B股市场形成支持,最终的局面恐怕是会很具有戏剧性的,当初市场担心B股会把A股拖下水,现在预期要倒过来,B股带动A股飞上天。另外,近日传媒披露首家开放式基金即将破土而出。这又会形成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可以预期的是,内因的调整只是暂时的,市场的增量资金将为股指的再攀新高提供动力。

  京华山一证券、新加坡发展亚洲融资、凯基证券亚洲公司等境外机构驻沪代表处及香港信诚证券等认为,“6·1”前后确是一个敏感时期,市场难免出现一定的震荡,这主要是由于市场投资者已获利相当丰厚,B股市场已累积相当风险,而“6·1”带来的利好更多是心理方面的,并非实质性因素。

  京华山一证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周华美认为,分析B股还需特别考虑扩容的节奏。她认为,管理层关于A、B股市场五至十年内不会合并的讲话意味着管理层有意恢复B股市场的融资功能。目前两市B股仅有113只,今年以来还没发过新股,从发展的角度看,市场有相当的扩容需要。根据新股发行的程序,即使有少量公司完成改制和上市辅导,在新股发行的有关政策出台后,距离审批和正式挂牌至少需要三到四个月,由此推算,今年年底前可能会出现一批新的B股公司。据了解,已有一些欲在主板或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看到B股市场的发展潜力,有意转向发B股。

  十年一波行情

  不是鲜花铺成的陷阱

  记者在本周采访了大量的投资者,他们对B股市场比较看好。

  大户室郑 直截了当地说,震荡就是为了上涨,光氯碱B我就1.08美元建仓48000股。“6·1”将近,本周三开始,沪深两地的B股出现一定程度的震荡,这与市场的“6·1情节”有关。因为B股实在是连续出现了很多条利多政策,包括本周三的外汇利率第六次下调,使得“利多出尽”成为“6·1”以后市场普遍认同的观点。可是这种想法是没有道理的。

  首先,B股市场已经走过了九年熊市,既然牛市已经来到了,就不会这么快地结束。股市中有一句格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市场会永远下跌,也没有一个市场会永远上涨。”很多人以为B股现在是违背这条真理的一个“永远上涨”的不理性市场,但是在一年半之前,买B股的可都是被人嘲笑的对象啊。世事都有因果轮回,B股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上涉及面最广的历史遗留问题,现在终于可以得到解决,但在其真正的融资功能还没有恢复,没有大规模发行新股之前,牛市行情怎可能轻易结束呢?

  其次,“6·1”之后客观上的确有不少新增资金入市。而且B股市场的投资主体非常复杂,既有境外的投资基金,也有境外的投机资金;既有境内的机构,也有很多境内散户,这四股力量纠结在一起,斗智斗勇,使走势变得非常复杂。很多时候看来可能需要回调了,但这不是一股力量能够说了算的,更不是一家机构能够决定的。由于大家都知道长远看来要上涨,盘中的每一次回调都被更大的场外资金接起来,所以才造成现在这种格局。而且资金充沛还有一个最为简单的道理:目前空仓B股的投资人很多,半仓的就更多了,但是美金或港币拿在手上既不能消费,也不可能炒A股,外汇交易盈亏都很有限,再存银行又心有不甘,最后还是要回到B股市场上来,又是多大的一股空翻多的力量啊。

  再次,最大的一股空翻多的力量还没有进来——那就是境外投资基金。自从1997年的金融危机以来,境外基金都以抛售B股为主,至今还没有大规模返回B股市场。很多人以为他们的投资理念不可能使他们再买进B股,可是历史告诉我们,他们一定会的。B股并不是从100点开盘后马上就掉到21点,而是中间出现很多反复,每一次他们总是在底部抛出,顶部买进,因为投资理念确实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现在的环境又有别于金融危机时代了——在全球经济出现衰退阴影的同时,中国经济能连续六年保持7%以上的GDP增长率——资本总是在追逐利润最大化,这是资本的本性决定的。而希望境外投资基金的空翻多就是这次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准入的一个重要目的。

  最后,境外的投资基金要再介入B股市场主要的渠道就是通过新股的私募。如果发行的新股都是值得投资的好股票,他们一定愿意为了B股市场而增加在中国办事处的人手,所以新股的发行对外资而言增加了可长期投资的公司,能够很好地吸引外资再次回流。同时,新股同样能吸引境内新股民的投资,因为对他们而言,所有股票都有很多获利盘,只有新股是他们能和以后的市场主力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的。新股发行的价格如果很高,而且开盘定位又高,必将带动二级市场的B股向上攀升。B股不像A股一样有一千多家,毕竟只有114家老股票,所以不会出现由于炒新而大盘失血的情况。

  所以,B股在“6·1”以后还是好戏连台,但个股行情一定会出现分化。投资者应从公司的基本面出发,仔细研究上市公司公告,有实质性题材的个股在“6·1”以后将能够连续上涨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价位,而像现在这样个股普涨只是牛市初级阶段的特征。

  许建摩拳擦掌称:“下个星期,我将退出所有的A股,全仓杀入B股,首选B股的2041深本实,2041庄家在出货吗?这样一只题材丰富,B股市场最小盘的个股如果这个价位庄家出货,那么跌到21元马上有新的庄家杀入,我的买入价位将在22.5元杀入2041。我就不信什么鲜花铺成的陷阱。我可不想到时候说什么曾经,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放在我的面前,可惜……”

  黄新玉认为,对于B股,单纯看价格变动,现行B股较2月19日已上涨了三倍,似乎B股随时有乐极生悲的危险。不过需注意的是,B股的独立行情刚刚开始,其标志是5月21日。因为在这之前,B股价格的运动仅仅是缩小A、B价差而已,只要价差存在,则B股市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市场,而有A股市场附庸之嫌。但5月21日的B股市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日轻骑B股以0.833美元报收,以1:8.27汇价换算,则该日轻骑B股收盘价折合人民币6.89元,而该日济南轻骑A股的收盘价是6.79元。5月24日海航B股的价格也撞破A股“高压线”,以1.112美元报收,较海南航空[微博]A股升水2.79%。投资者千万不要小瞧B股价格反超A股的现象,这说明B股市场真正开始趋于独立,是真正有生机的标志。

  市盈率落差难持久

  深市B股更具投资价值

  国信证券研究中心研究表明,2月19日沪市的市盈率约为18倍,深市的市盈率在11倍左右。经过三个多月的飚升,深市的涨幅虽领先于沪市,但目前两市市盈率仍存在较大差距,并没有完成补涨的过程。5月25日(上周五)沪市市盈率为57倍,已经非常接近沪市A股59倍的市盈率,深市B股为39倍,比A股55倍仍低38%。正是这种落差,预示了深市后市的涨升潜力。

  深市B股整体业绩优于上海B股。沪市55家上市公司中上海本地股有34家,上市时间早,多集中在传统产业。1997年至1999年加速重组之前,公司业绩逐年下降,亏损家数也是逐年增多。1999年上海B股平均每股收益为0.065元,深市B股为0.18元,2000年深市B股业绩虽然有所回落,仍保持在每股0.139元的收益水平,同期沪市的每股收益为每股0.092元。

  深市B股价格偏低,一方面是由于债优股的价值回归行情一直没有充分展开。从2月19日开始的本轮行情,表现为明显的资金推动型特征,涨幅巨大是重组股和低价股,而绩优股普遍出现滞涨,如中集B小天鹅B的累积涨幅落后于深市大盘约50%。深市B股价格偏低,另一方面是受制于以下几个因素:受币种限制,美元作为一种强势的国际货币,更多地被机构和个人持有,两个市场交易币种的差别,导致了资金流入量的差异;受周边市场投资理念的制约。B股的价格定位,受到H股和红筹股的定价制约,今年年初,部分H股的股价一度跌破净资产;上海重组股的炒作推动沪市B股大盘,而深圳本地重组股还没有形成明显的板块效应;3月23日以后,深市B股市场的资金萎缩较多,部分资金转入H股和红筹股的炒作,对市场资金造成分流。

  深沪B股价格差的存在是暂时现象,以B股价格逐渐向A股靠近为特点的这一轮行情中,两个相互分割但同向运行的B股市场的价格水平趋同,是市场运行的内在要求。币种限制更多是一种技术上的问题,联系到H股已被允许用港币和美元同时交易,以后深市B股采用美元和港币两种交易结算货币,或与上海采取统一的货币可能只是时间的问题。打破货币限制,进而打破地域限制,是提高深市B股市场国际地位,接纳国际机构投资者的重要举措。

  从投资者的构成来看,由于2月19日后的入市资金多为境内投资者,深市和沪市两地的炒作理念和手法相同,从而从根本上奠定了深沪B股价格趋同的基础。虽然6月1日之后,新入市资金仍有可能以美元居多,从而推动沪市B股继续走强,但是市盈率差距的存在,两个市场投资价值的差异,随时会引发深市B股的补涨,甚至是急速的补涨行情。(崔荣慧)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