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股开放遭遇尴尬 境外资金大举撤离

2001年04月30日 10:25  和讯 

  从4月25日开始,B股市场走出了连续三日的大幅下挫行情。这是B股市场对境内居民开放2个多月以来极为罕见的一幕。这在某种意义上表明,主导目前B股市场走势的政策效应已经弱化了,急切需要新的、配套的政策来真正促进B股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有理由相信,两个多月前中国证监会出台的B股市场对内开放政策,其出发点不单是拓宽境内居民的外汇投资渠道,促使B股市场更加活跃,重新恢复市场的融资功能;而且还要通过“激活了的市场”吸引更多的外资参与其中,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促进国内证券市场的规范和发展,加快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从政策实施两个多月的客观效果看,其所希望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市场被彻底“激活”了。也因此,B股市场成为今年一季度中全球惨绿的股市中唯一的亮点。而此前,市场规模小、交投清淡、流动性差、不利于境外大机构参与等一直是B股市场成为“历史遗留问题”、处在“鸡肋”的尴尬境地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搞活市场,吸引境外资金参与,从而发展B股市场成为此次管理层制定和出台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有关资料映证了这一点。据统计,3月份深沪B股市场成交金额近3000亿元人民币,甚至超过了市场规模比它大10倍的A股市场。与此同时,B股市场差不多已丧失殆尽的筹资功能即将得到恢复。日前,B股市场中的唯一一家台资上市公司———闽灿坤宣布,将增发5000万股B股。而且,已有一些公司准备在B股市场上市。   

  但与此同时,开放政策实施后的一些负面作用在这两个多月里也得到了充分的显现。市场交投的异常活跃甚至引发了新一轮狂热的投机,而且大批的境外机构几乎全部从B股市场撤离,这与建立B股市场的最主要的动因———吸引境外资金愈加背离了。这些结果事实上与管理层制定和出台政策的诱因和动机大相径庭。可以说,目前的市场状况已经把B股开放政策搁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上。   

  从复牌后的2月28日起,B股市场就像一头脱缰的野牛,一段时间里,股价天天疯狂上涨,改写历史新高已成为家常便饭。据统计,截止到4月18日,上海B股指数为185.97点,较2月19日的83.2点上涨了100%;而深圳B股指数为2143.99点,较2月19日的866.16点上涨幅度超过了150%。不少个股的涨幅在短短的2个月内高达5-6倍。到目前为止,上涨势头似乎远远没有停止。市盈率也从停牌前的上海市场的20倍左右、深圳市场的15倍左右不约而同地上升到目前的50多倍。   

  实际上,无论从宏观经济面,还是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已经无法来支持这种股价的疯狂上涨。银河证券专门从事B股研究的分析师吴祖尧说,依据银行存款利率,B股市场的合理市盈率应该在30倍左右,目前已大大地超出了这一水平。   

  有关资料显示,90%以上的B股上市公司从事的是不具有高成长性的传统产业。而且这些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处在较低水平。目前高企的股价已经蕴涵了极大的泡沫。华泰证券研究所前不久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   

  据统计,已公布年报的17家纯B股上市公司去年平均每股收益为0.127元,净资产收益率为2.68%,这两项指标仅为A股上市公司的一半。海通证券日前的研究报告明确认为:“目前的B股市场是一个高收益、高风险市场,其风险实际上要大于A股市场。”能够支持其上涨的理由只有一点:B股市场规模过小,而政策放开后,资金的供给非常富裕。B股市场已经彻底地演化为资金推动型的证券市场,而这正是孕育投机的真正原因。   

  某境外机构的分析师认为,现在的B股市场已经完全秉承了A股市场的投机理念和投机风格。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政策出台的前后,已有大批原先A股市场的主力机构进驻B股市场,形成了目前B股市场与A股市场比肩炒作的局面。从目前的市场状况看,这种投机性非常强的炒作已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   

  据分析,6月1日后,仍将有大批的资金可能入市,这意味着,B股市场中“牟取暴利”的机会依然大把大把。但弥漫在市场中的过度投机氛围却使境外资金撤退的步伐加快了。   

  继小天鹅、粤高速、深中集的外资股东相继减持其股份外,4月18日,江铃汽车公司发布公告,称其一位外资股东已通过二级市场将所持有的占总股本5.35%的4620万股悉数卖光。   

  除去这些战略投资者相继撤离外,参与二级市场的境外资金也终于在享受到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政策红利”后,基本上“胜利大逃亡”了。这一点在专门从事B股市场投资的境外证券公司那里得到了印证。此前,一些国内证券业人士推断,此次政策出台后有近10亿美元资金进入到了B股市场。里昂证券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明确地表示,这种可能性基本上没有。据他们掌握的情况,除了一些小机构少量资金参与热身炒作外,其余全都退出了。最新的统计结果也说明了这种估计不假。以沪B股市场为例,截止到2001年3月底,个人开户数为59.15万户,已占投资者总数的98.55%;机构开户数为0.87万户,仅占1.45%。B股市场的投资者呈现出个人化和本土化的特点。境外投资者所占的比重已经由开放政策实施前的30%左右骤减到目前的不足10%。里昂证券的这位人士分析说,目前的B股市场情况已经不符合境外资金尤其是大型基金的投资理念,撤离是必然之举。他介绍,境外机构一般根据估值的方法即企业内在价值低于市场价格时进行投资,主要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而不会去炒作,不会像国内投资者那样去关心庄家、关注股票的目标价位等因素。更有专业人士断言,如果B股市场基本状况没有出现较大改观的话,这些退出的境外机构短时间内轻易不可能再回到这个市场来。   

  此外,激活市场从而恢复市场融资功能能否顺利实现在目前依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华夏证券张广宇研究员认为,目前B股市场的运作并没有A股市场规范,而且,即使B股市场恢复了融资功能,但无论从融资数量以及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甚至知名度等,许多企业仍会选择进入A股市场而不是B股市场。况且,B股市场事实上已被确定了是一个将要终结的市场,无论是2—3年,还是5—10年。   

  尽管此次B股开放政策出台的初衷是无可非议的,达到了激活市场的目的,使中国证券市场融入国际市场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在某种程度上,以往政策遭遇的“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尴尬,在B股开放政策上又得到了重演。有专家分析,出现过度投机这些情况并不是管理层所希望和看到的,但却是其惯常使用通过“开源放水(资金)”作为原动力来搞活市场的做法必然带来的负面效应(这种做法在A股市场中也屡见不鲜),对于市场规模非常小的B股市场来说,搞活基本上等同于投机。这种事实上引发的投机,除加大了国内居民的投资风险外,更会使境外机构对进入中国证券市场产生畏惧心理。这些都将不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首尔7盘外招伤恒大 里皮回击首尔刁难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水客团伙走私手机4.9万部逃税1400多万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
  • 齐格:国民党发金圆券为何3月就失败
  • 郑风田:为何流动人口不愿放弃农村户
  • 刘杉:宏观经济还靠投资唱大戏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