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姚立/文
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欧盟现已成为一个进入“不惑之年”的高度一体化区域性组织。然而,不惑之年的欧盟也在为前途感到困惑。近来,关乎欧盟发展前途的话题在成员国中逐渐增多。大概正是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比利时自今年7月1日正式接过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接力棒后,就将欧盟前途的讨论列为主席国日程的重中之重。
人们或许要问,欧盟已成立40多年,为什么要在此时开展这样一场讨论?如果用形象的语言概括,就是欧盟这条船正面临严重“超载”:当初为6国修建的船体挤进了15个成员国,新船员也已排起长队,等待登船。因此,欧盟必须在接纳新成员之前加固船体,调整好航向。否则,这条“超载大船”的航行将更为艰难,甚至有翻船的危险。
众所周知,欧盟正着手第五次扩大,同中东欧12国的扩大谈判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土耳其作为获得候选国资格的国家,也焦急地等待着谈判。按照刚结束的哥德堡首脑会议的精神,欧盟应在2002年底结束同进展较快的申请国的谈判,2003年就要按照成熟一个、接纳一个的原则正式实施东扩。如果在这次历史性的扩大之前不能大体完成关于欧盟未来的讨论,扩大后的欧盟势必会因成员国的发展水平差异加大而面临困难局面,甚或陷入瘫痪。届时,欧盟虽然完成了东扩,但内部机制和决策程序的不顺会使它举步维艰,变成被削弱的欧盟,就更谈不上在国际上发挥重大作用了。
目前,这场讨论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欧盟将来按什么模式发展,二是欧盟的委员会、理事会和欧洲议会这三大机构未来的地位、功能及其相互间关系如何调整。两者互为关联,又互相影响。德国外长菲舍尔提出“欧洲联邦”的设想,在欧盟内部引起不小反响。此后,施罗德总理也提出带有德国色彩的联邦发展设想。根据施罗德的模式,欧盟委员会是欧盟未来的执行机构,理事会和议会则是两个立法机构,即欧盟的两院。
德国的设想多少使法国这个欧盟历来的“领头羊”有些被动。尽管希拉克总统继菲舍尔之后就欧盟问题表了态,赞同搞一部“欧洲宪法”,但作为总理的若斯潘却迟至不久前才发表有关讲话,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受左右“共处政治”牵制的法国,在这场关于欧盟前途的辩论中落后了。但从法国舆论来看,关于欧盟建设的言论已开始多起来。随着比利时出任轮值主席国,讨论会不断深入,并将扩展到欧盟各国。在去年底的尼斯首脑会议上,欧盟各国责成今年的两个主席国将欧盟建设的讨论列入其工作范围,2004年再举行一次欧盟政府间会议,以结束这场事关欧盟前途的讨论。比利时已经表示,要在年底主席国任期结束时发表一项拉肯宫声明,为2004年前的讨论划定一个框架。为此,比利时专门聘请了由欧盟委员会前主席德洛尔等人组成的“贤人小组”,作为比利时首相的私人顾问。此间不少人士认为,欧盟普通公民对欧盟建设比较淡漠,欧盟一体化事业虽在不断发展,但欧洲政治家们追求的“公民欧洲”还远不是现实。因此,人们希望通过这场讨论唤起民众对欧盟的关心,使欧盟更贴近百姓。
围绕欧盟建设的讨论涉及欧盟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加之欧盟内部对欧洲建设一直存在不同看法,因此,这场讨论将难免出现激烈交锋。各成员国都会按自己的利益和理念来设计未来欧盟的模式。“联邦”还是“邦联”,一字之差,反映了对欧盟未来的不同态度。“联邦”意味着成员国向欧盟让渡更多的主权,这对以英国为首的更注重政府间合作,意欲将欧盟建设成自由贸易联盟式的区域性组织的成员国来说是个难题。英国在欧盟内部是个较“特殊”的成员,在欧盟一体化建设中始终和大陆国家保持一定距离。布莱尔首相上台后,对欧盟的态度较保守党时期大有改观,尤其是在推动欧洲防务建设方面发挥了不小的积极作用。眼下,布莱尔刚刚重获大选胜利,英国将会以不甘落后的方式加入这场讨论。欧盟的这“三驾马车”和其它成员国间会有更多的交锋。
2004年欧盟政府间会议将对这场讨论作何结论,完全取决于各国对本国和欧盟利益的权衡,取决于各国既斗争又妥协的结果。几十年来,欧盟在一体化道路上经历了不少危机,但各成员国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也学会了在适当的时候让步。这种“游戏规则”将体现在关于欧盟前途的讨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