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牛市中做假账 IPO黑幕笼罩华尔街

2001年06月03日 13:47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蓝开水/文

  在科网股泡沫中赚得盆满钵满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如今却面临着难堪的残局。近来,关于华尔街在大牛市中做假账、操纵市场、进行内部交易等等各种舞弊行为的指责声四起,一系列调查活动正在展开。

  五月中旬,美国证监会对日用品制造商阳光的前任高管人员提出指控,指其与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出具虚假的财务报告,虚报业绩,以推高股价。之后又有一项内部交易事件被揭发,一个墨西哥家庭利用一家伊利诺斯化学公司收购的内幕消息谋得丰厚回报。

  另一件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事情是,数家知名法律公司的律师联合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称包括高盛、美林等在内的一流投资银行,在华尔街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市场上采取种种手段,打压和限制竞争。指控包括这些投行罔顾客观性原则哄抬本投行承销的股票,他们将首发股票的价格定得过低,使公开交易时股价获得大幅跃升,使其客户获取巨额回报,而承销商则从中抽取部分利润。他们还被指让大量首发新股流向某些特定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条件是这些机构和个人要为券商们提供其他与新股金额等值的金融业务。此外,这些一流投行还涉嫌将首发新股分配给那些潜在的上市公司的负责人,以换取这些公司将来上市时的股票承销权。证交会、全美券商委员会以及联邦检察官正在就此指控展开调查。六月,美国国会将专门对华尔街在科网泡沫期内的所做所为举行听证会。

  当局把调查的重点放在承销商如何分配首发新股上。没有人质疑承销商能够选择新股分配的对象,以及对能为他们带来大笔生意的客户有所偏袒。但调查发现,首发新股并不是一直以客户带来的收入比例分配出去的。问题是哪些客户得到了超过标准数量的新股,而他们又是否将沽出股票所得回报分给了投行。实际上,这些利益可能部分被作为佣金支付给了投行。至于投行有没有侵犯法律,还要看他们与客户间有没有订下捆绑式的合同。一些关系密切的客户常会对投行说,“我分给你一些首发新股,你替我处理好其他的事”。这种情况并没有犯法。

  毫无疑问,华尔街从其大客户处得到的潜在收入是巨大的。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位经济学者表示,1999至2000年,投行获得的正式承销收入高达73亿美元,而客户从首日交日中收获的即时利润则高达660亿美元,这笔收入无疑会与券商分享。新上市公司似乎已经习惯了IPO价格被压低,反而把新股首日的涨幅视为是交易的成功。

  但管理当局的一些官员也承认,要证明华尔街各大投行联手做局并不容易。因为他们必须找出大量录音带或是电子邮件等表明投行越轨的证据,但这类证据通常难以得到。

  当然,面对调查,华尔街不得不严阵以待。部分原因在于各大投行必须安抚愤怒的投资者,使他们相信首发股票仍然值得投资。更重要的是,华尔街担心美国证交会调查的结果会是对他们课以巨额罚款,甚至将某些重要人物绳之于法。

  调查开展以来,美国的证券市场明显地出现了某些变化。刚刚上市的一些新股价格在首日交易中不再像从前一样暴涨。投行开始根据供求关系确立更为合理的发行价格。但愿这种变化不只是昙花一现。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