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弊的权衡 欧元何时进入英国人腰包

2001年05月29日 08:26  人民网-人民日报 

  英国大选前的《星期日独立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幅照片漫画:在全场观众的助威下,两名体强力壮的拳击手较量正酣,难分胜负。一名选手的臂膀上画着欧元符号,腰带上写着“加入欧元”的字样;另一选手则在相同部位画着英镑符号和“捍卫英镑”的标志。而在拳击台下的左右两侧,分别站着现今英国政坛最显赫的两个人物,一位是工党领袖布莱尔首相,另一位是保守党党魁黑格先生,他们身着不同样式的教练服,手臂上都搭着为选手揩汗的毛巾,看着各自的爱将拳来臂挡,斗得勇猛顽强,俩人都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自信的微笑。

  这幅漫画真实写照了当今英国面对的一大困惑:是加入欧元,还是保留英镑?这不仅是两大政党大选角逐的重要政治筹码,而且随着欧元成为实际货币的日子越来越近,也成了整个英国社会关注的一件大事。

  70%的国民说“不”

  在欧盟15个成员国中,目前仅剩下3个国家还没加入欧元区,英国是其中之一。早在欧元酝酿阶段,是否加入欧元的纷争就把英国社会搅得鸡犬不宁。议会、政府、政党及各党派内部为此争论不休。欧元启动之后,这场争论愈演愈烈,以至英国社会分裂成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一是由布莱尔挂帅的“亲欧派”,主张创造条件尽快加入欧元;一是以黑格为首的“疑欧派”,声称不能以牺牲英镑为代价换取在欧洲央行的一席之地。尽管两大阵营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跨党派联合的特点(工党内部不乏疑欧分子,保守党内也有不少亲欧人士),但基本分野是在两大政党之间。在眼下进行的竞选辩论中,有关欧元的分歧尤为突出地表现为两大政党的对立。

  从目前竞选的总体形势看,工党占明显优势。但在欧元这个议题上,工党的支持者却处于少数。英国民意调查机构多次就加入欧元问题进行民意测验,而每次总有70%左右的英国人对欧元说“不”。这种广泛的排斥欧元情绪,为保守党提供了大打“欧元牌”的良机,使之在这一问题的辩论中咄咄逼人,处于攻势。工党虽面临巨大压力,但仍理直气壮,布莱尔在一次竞选演说中表示,他的工党将为英国在欧洲的利益而战,这是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

  历史上,两党的对欧政策曾与现在截然相反。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保守党亲欧,工党疑欧。70年代的保守党政府首相希思被称为英国战后最亲欧的一位首相,在他执政期间英国加入了欧共体。但到了撒切尔夫人执政的80年代中后期,由于欧共体自身的发展和英国两大党的观念、政策及人事变化,两党的对欧政策发生相互反向的戏剧性变化。工党由疑欧转向亲欧;保守党则疑欧情绪浓重。由于保守党连续18年当政,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英国长期被看作是“不合群”和“难以合作”的伙伴。英国没有登上头班“欧元列车”,正是这种疑欧政策造成的。

  工党积极但又谨慎

  4年前上台的布莱尔工党政府,意识到身处欧洲却孤立于欧盟之外,不仅有损英国“在欧盟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而且会削弱它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甚而会影响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于是开始推行积极的对欧政策。布莱尔明确表示,英国是“欧洲的英国”,“英国的前途在欧洲”。为澄清当时舆论对政府政策的种种猜疑所导致的混乱,工党政府明确宣布英国不会在本届任期内加入欧元,但又表示,将积极进行准备,以便在条件成熟时加入。政府明确指出,加入欧元对英国在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有明显好处,尤其是英国300万就业大军要依赖欧洲,如果欧元运作成功,加入的经济理由又如此明显,那么英国就应成为其中一员。工党政府对欧元明确支持的态度,标志着英国的对欧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然而,布莱尔的亲欧政策从一开始就遭到许多固守传统人士的强烈反对。保守党指责布莱尔是在“消除英国特色”,“放弃国家主权”;媒体和学术界也提出种种异议。英国人向来抱有浓浓的“怀旧”情愫并在主权问题上有独特的观念,加上历史形成的疑欧情结根深蒂固,因而从感情上难以承受女王头像从英镑上消失而去接受超国家色彩的欧元的现实。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工党政府对加入欧元虽持积极态度,行动上却十分谨慎。政府没有匆忙设定时间表,而且再三申明在经济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由全民投票作出决定。直到今年初,布莱尔才又向前迈出一步,他宣布:如果工党在大选中获胜连任,政府将在两年内就是否加入欧元问题举行全民公决。这是布莱尔首次就全民公决的最后期限明确表态,被舆论称为“一大进展”。

  布莱尔最近公开表示,他对赢得全民公决“抱有信心”。但此间不少分析人士却不表示乐观,认为布莱尔有权决定公决的时机,但决定不了公决的结果。今年2月的一项问卷调查表明,66%的英国人仍认为自己“是英国人而不是欧洲人”。这种对欧洲不认同的现象,有英国作为岛国的特殊地理原因,一条不太宽的英吉利海峡给英国人造成了“一个英国,一个欧洲”的深刻观念。此外,英国曾是个殖民强国,一度以“日不落帝国”称雄,在英国人眼中,欧洲大陆国家不过是“无足轻重的假日旅游的理想场所”。况且,有很多人认为,一旦加入欧元,就等于把货币主权交给了欧盟,有了单一货币,就会有单一政府和单一议会;如果不打算接受单一政府和议会,就不应该接受单一货币。这种浓重的“英国意识”使有些人认为,英国的全民公决说不定会重蹈丹麦公决的覆辙。

  加入乃大势所趋

  英国最终登上“欧元列车”,或许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欧洲一体化建设快速发展的趋势,以及英国对其国家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忧虑,决定了英国加入欧元乃大势所趋,而且不可能长期拖下去。因为拖得越久,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首先,欧盟一体化进程尽管还会遇到重重困难,但不可逆转。在以往的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德、法构成“轴心”,被称为一体化的“发动机”。本该与德、法平起平坐的英国虽然也参与了欧盟的某些事务,但没有真正进入欧盟的领导核心。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不是欧元国,而单一货币是欧洲一体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尽管布莱尔多次表示,英国要在欧盟发挥“主导作用”,但因没有登上列车,也就失去了控制方向盘的权力,只能是被快速前进的列车甩在后面。这种情况显然不是英国人,特别是英国政治家所愿意看到的。对于可能出现的这一后果,布莱尔显然已有警觉。他说:“欧洲是今天英国可以行使权力和发挥影响的唯一途径。如果要保持其作为全球性国家的历史作用,英国必须成为欧洲政治的核心部分。”布莱尔的这番话,目前虽不能代表全体英国人的意愿,但指出了整个国家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要成功地应对这个挑战,当务之急就是加入欧元。

  其次,一向讲究实际的英国人不大可能置自己国家的经济利益于不顾。自然,由于英国的经济政策与社会福利制度与欧洲大陆国家差异很大,加入欧元会使它失去一些宝贵的东西,但长期游离于欧元区之外,损失反倒更大。去年7月,就有几家跨国公司向英国发出警告说,他们在英国的投资取决于英国是否加入欧元。如果不加入,他们的投资将很容易受到英镑波动的影响。英国一些官员也发出同样警告:除非政府明确表示要加入欧元,否则,外国投资将会减少。英国贸工大臣承认,威尔士一家钢铁厂前不久关闭导致6000工人失业,就与英国未加入欧元有关。又据媒体报道,福特公司不久前关闭在英国的汽车制造厂,导致数千失业工人抗议,也是英国未加入欧元造成的后果。此外,伦敦作为世界和欧洲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由于英国迟迟不加入欧元正引起金融界的强烈关注;英国许多大公司的老板也担心失去他们长期依托的欧洲大市场。从中长期看,英国的贸易、投资、金融、就业和经济增长,都与是否加入欧元息息相关。

  因此可以说,利与弊的权衡,代价与利益的比较,将会促使英国人在欧元和英镑之间尽快地作出利国利民的选择。(本报驻英国记者 史宗星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张晖)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