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际财经 > 股神巴菲特卷入评级调查风暴 > 正文
三巨头的三重局限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李永群
“专家意见比数学模式重要”
法国经济学家库埃与雅克近日在《经济回声报》联合撰文披露了信用评级机构的内幕。评级机构成立一个世纪以来,依赖被它们评级的企业或国家生存。目前大约有100个国家成为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的客户。
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包括金融标准、生态标准、社会标准与道德标准。以评估国家为例,第一步,评估税收政策、预算状况、到期债务等;第二步,评估政治、社会环境,尤其是国家保证偿债的愿望。“评级机构相关专家意见比数学模式重要”。最终评级决定由一个委员会做出。在标普,这个委员会由5—7个高级专家组成,并由同一个人主持对某个国家的评级会议,以确保对这个国家评估的一致性,只有这些委员才能对评级结果进行表决。在穆迪,所有负责某个国家债务分析的专家都有权参加针对这个国家的评估结果表决,相关国家可以提前1—2个小时获得结果以便进行核对。
“要么慢半拍,要么快半拍”
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和货币事务的委员奥利·雷恩在日前于布鲁塞尔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欧洲会议上批评信用评级机构“要么慢半拍,要么快半拍”。
目前对评级机构的主要指责是,反应迟钝、鉴别力差。评级机构从来未能预测金融危机,无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评级机构均未能“先知先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三大评级机构甚至无一例外地给予了美国国际公司及其衍生次贷产品“AAA”的最高评级。
法国前景研究与国际信息中心副主任卡佩勒—布朗卡尔教授对近期欧元区一些国家被降级感到蹊跷,“在国际金融危机来临时,评级机构未能先知先觉,还打高分;对主权债务危机又过分小心,实行降级。前后不一致,令人生疑”。安盛公司投资战略主任帕里斯—奥尔维茨甚至怀疑标普对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的降级时机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当希腊与欧盟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援助希腊的谈判取得进展之时,我看不出为何迫切宣布对上述国家降级”。他认为评级机构调整作为债务市场无法回避的角色,对债务危机的扩散具有不可逃避的责任。
“背后的原因通常被遮掩”
法国经济形势研究所的经济学家安托南指出,评级机构通过给那些要求评级的企业打分而收取费用,评级机构与企业的关系好比美食评论家与餐馆的关系,美食评论家通过为餐馆评级而收取餐馆费用。因此,评级机构也被人揶揄为金融领域的“米其林指南”。俗话说“吃人嘴软”,评级机构与被评级企业之间显然存在利益关系。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通常要求几家评级机构同时为其评级,即所谓“模拟评级”,然后企业选择最高分作为自己的评级加以公布,其他模拟评级的结果一般不会公开。
评级机构表面上是独立的,但这种独立有局限性,即使其资本是独立的,它们也取决于客户,利益冲突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是长期的,评级结果因此受到质疑。在次贷危机中,评级机构给具有很大风险的金融产品打最高分,显现了其局限性。
法国学者帕特里克·若利认为,三大评级机构几乎全是美国公司,对债务的评估只取决于美国市场。更为严重的是,评级机构虽强调只发布看法而非建议,但是“评级背后的原因通常被遮掩”。评级机构只是英美加强对世界经济操控的一个工具,人们只看到它们对欧洲一些国家实行降级,却令人惊奇地对美国与英国的灾难性经济形势视而不见。其目的就是为了转移视线,故意制造其他地方的混乱。4月底,标普宣布欧元区三国信用降级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斯特劳斯—卡恩也称,虽然评级机构有一定用处,但不能太相信它。
目前,必须经过评级机构的评级,企业或国家才能在正常渠道融资。国际金融危机及欧洲债务危机促使人们思考对评级机构的操作加强监管。欧盟已经着手考虑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去年4月,欧盟内部达成初步协议,提出评级机构日后要在欧盟市场上开展业务,必须统一登记注册,并提高评估的透明度。按照计划,相关监管规定有望于今年底生效。而在此次欧洲债务危机之中,欧盟一直认为评级机构对事态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主要是市场监管不足及缺乏竞争所致,因此声称要建立属于欧洲本土的评级机构,以打破“三巨头”垄断评级市场的局面。
组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