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美能源安全合作联合声明(全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5日 23:41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25日电 中美能源安全合作联合声明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在保障能源安全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责任,也面临共同挑战。中美两国保证坚持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原则保障能源安全;认识到能源安全和清洁能源相辅相成;同意加强在稳定国际能源市场、保障能源多元供应、合理有效利用能源等领域的合作。

  稳定国际能源市场

  中美对维护世界能源市场的稳定具有共识。国际能源市场对满足能源需求,稳定能源供给具有重要作用。尽管过去几年国际能源价格大幅波动,但通过市场机制满足未来能源需求仍然是两国的首要和最佳选择。

  中美重申五国能源部长达成的共识,建立公开、透明、高效和有竞争力的能源市场,包括透明、有效的法律和监管框架。双方决定提高能源市场透明度,避免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继续与国际能源署(IEA)等国际能源组织(机构)密切开展合作,确保国际能源市场的安全和稳定。两国期望就建立能源预警应急体系展开交流,加强能源市场监管,共同防范操纵石油期货市场。

  中美重新确认在二十国集团峰会提出的提高市场透明度和稳定性的承诺。最好是每月完整、准确和及时地公布生产和消费数据,并在合适的情况下,公布炼油和库存数据。

  中美重新确认在二十国集团峰会提出的在中期内规范并逐步取消低效的、鼓励浪费的化石燃料补贴;以及刺激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能效领域投资,为发展中国家在这些领域中的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的承诺。

  中美认识到在提高能源市场透明度和稳定性,促进在国际国内能源问题上的相互理解、加强双边合作等方面的共同利益,允诺建立一个工作组,为美国能源信息署和中国国家能源局的合作作出正式安排,包括信息共享、技术支持,能源生产(常规和非常规)数据搜集,通过调查获取终端消费数据,短中期预测方法,以及能源信息分析和传播策略等。

  保障能源多元供应

  中美两国充分理解全球能源生产,尤其是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性。双方有意在坚持立足国内、多元发展、加强合作原则基础上共同致力于保障能源的稳定安全供应。探讨两国在能源供应发生重大危机时的快速沟通和协调机制,维护能源生产国的稳定,确保国际能源通道安全,鼓励两国企业在第三国共同开发油气资源增加油气供应。

  中美两国共同承诺增加能源领域的投资。中美致力于通过开放市场和广泛的竞争发展国内能源供应。两国欢迎外部投资勘探和开发相关资源。

  中美认识到充分开发利用本国非常规能源资源的重要性。根据《美国国务院和中国国家能源局关于在页岩气领域合作的备忘录》,双方制订并签署了《美国国务院和中国国家能源局关于中美页岩气资源工作行动计划》,计划运用美方在开发非常规天然气方面的经验,在符合中国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就页岩气资源评价、勘探开发技术及相关政策等方面开展合作,以促进中国页岩气资源开发。两国借此机会认同美国能源部,美国贸易发展署和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页岩气领域的接触。两国宣布第5次中美能源政策对话和第10届中美油气工业论坛将于2010年9月在美国召开。此次油气论坛的议程将以开发页岩气为主,包括到美国页岩气田参观调研。

  中美两国充分认识到清洁能源技术在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重申双方在《关于加强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美可再生能源伙伴关系的合作备忘录》,《关于建立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合作议定书》、《中美关于进一步加强西屋AP1000核反应堆核安全合作备忘录》中达成的共识,本着“共同研究,共担风险,共享成果”的原则,继续在清洁煤、核电(先进核能)安全和运营、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页岩气、先进生物燃料、电动汽车等技术研发方面开展联合投资、研发、生产、推广等深入务实合作。中国国家核安全局和美国核管制委员会愿意在妥善解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基础上,并按两国核能技术转让的模式,为推动高温气冷堆核安全技术合作而努力。

  中美一致认为汽车燃料多样化对今后几十年内两国能源安全至关重要。为此,中美致力于促进电动汽车,先进车辆节能技术和先进替代燃料技术的推广。双方重申“中美电动汽车倡议”合作的重要性。

  合理高效利用能源

  中美认识到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可以为双方解决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挑战作出重要贡献,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美重新确认五国能源部长会关于通过促进节能和能效措施,以及开发和利用环境可持续的能源技术,加强全球能源安全的承诺。

  中美双方计划在《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能效行动计划》框架下开展节能和提高能效合作,并加强对话,举办能效论坛,努力提高工业领域、建筑领域、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推动双方在工业能效审计与对标、建筑规范和标识及评级体系、终端用能产品的测试和标识、人员培训、示范项目、以及促进贸易和投资等方面开展合作。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