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方媒体基本服气中国成为世行老三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7日 09:27  环球时报

  据4月27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中国25日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然而“老三”的头衔对中国社会早就没了冲击力,中国头上现在顶着全球出口量第一、汽车产销量第一等一大堆“第一”的帽子。世界舆论对“老三”的易主感慨万千,纷纷将中国称为这次世行投票权改革的“最大胜利者”。被中国从“老三”位置挤下去的德国人以及与其惺惺相惜的欧洲人喟叹自己“失败了”,投票权被缩小的日本也心里很不是滋味。昨天环球网的投票者71%认为这项改变对中国“有利”,但留言中要求中国“别太高兴”的声音占了相当大比例。这似乎折射出中国作为崛起中大国的疲惫和不安:中国必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攀,然而高处不胜寒的风险越来越紧迫。中国成长越快,大国的麻烦来得就越快。“其实从今以后,世界秩序涉及中国的调整很难说对中国是绝对的好事或者坏事。中国要做的是,既然迎来了这种变化,就认真面对它。”中国学者江涌昨天对《环球时报》说。瑞典专家尼尔森26日对《环球时报》说了另一番话:“跑到季军、亚军的位次当然不错,但世界经济竞争却有着残酷的一面,冠军有金牌,亚军和季军可能什么都没有。”

  对世行增加中国投票权,西方媒体反应不一,但基本服气。加拿大广播公司网站上,网民omegachopstick说,中国只自己的外汇储备就是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起来的好几倍,只要愿意,中国就能造出几个他们自己的世界银行。另一名网民JohnDrake则透着一点不情不愿,“生活在大江中,就得和鳄鱼交朋友”。德国《明镜》周刊评论道,富国的影响在萎缩,世行的改革增加了中国的影响力,而中国已经从德国夺走了世界出口冠军的称号,现在北京又让德国在世行的权力成为“过去”。瑞士《每日导报》认为,这次会议标志着世界银行的转折点,经济和政治版图正在转变。

  成立于1945年的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被称为“20世纪世界经济的孪生子”,也被看成是“美国世纪”主导世界经济的一大标志,这次世行投票权排名的变化被看成是对新世界经济秩序的确认,因此25日世行与IMF在华盛顿举行的春季会议变得意义重大。日本《东京新闻》说,这是1987年以来世行中大国投票权位次首次发生变化。世行行长佐利克认为,改革反映了世界经济现实,“对世行的合法性至关重要”。(●本报驻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记者 萧达 孙秀萍 青木 陶短房 ●本报记者 王跃西 ● 汪析 王燕 张伊珠 柳直)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