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元泡沫新演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31日 14:09  新华网

  对美元霸权而言,美联储回购美国国债的“非常行动”,短期看有利,长期看令人担忧

  美联储3月18日宣布,将在未来6个月购买最多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同时增持“两房”发行的房屋抵押证券7500亿至1.25万亿美元,以阻止美国经济进一步恶化。消息既出,美国股市强劲回升,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和美元对西方主要货币汇率应声大跌,油价当日站上50美元,黄金价格更是创出一个月来新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涨。

  40年前,美联储为影响收益率曲线、抗击经济衰退并消除贸易逆差,曾大量买入长期国债,同时抛出短期国库券。40年后照方抓药,效果究竟如何,舆论议论纷纷。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多数学者担忧,这一举措在未来有可能加剧美元泡沫化。

  美联储的“不得已而为之”

  对于回购国债这样的“非常行动”,接受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美联储这一最新的重大救市决定,是在利率已降至零区间,且美国经济衰退持续恶化的背景下作出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中心主任江涌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一行动显示出美联储对目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依然是很严峻,而所谓宽松货币量化政策,实际上就是印钞票。为了弥补政府融资的缺口,同时也是在用尽恢复经济的传统手段后的放手一搏。另外,近期多国央行都采取了类似的政策,加上其他国家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美联储的做法似乎也没有了道德的限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也认为,美联储采取的是面对大萧条的处理方式,购买国债实质就是蒸发货币,货币有贬值可能,以美元结算的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上涨。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认为,美联储出手购国债有两大目的,一是降低市场利率,放松信贷市场;二是改变国债价格下降预期。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救市措施,去年底以来美国财政赤字不断扩大,意味着国债发行量也要大幅增加,如果市场需求有限,国债利率就会上升。而国债利率是市场贷款利率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如果国债利率上升,意味着贷款利率也会上升,这对实体经济是非常有害的。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央行都持有美国国债,市场的普遍预期是美国财政赤字上升后会大量发行国债,国债价格会下降,收益率会降低,美联储购买国债就是为了降低这种预期,给市场信心,使得各国愿意增持美国国债。

  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美联储的这一非常行动,短期对美国经济恢复是积极的,但未来可能诱发美元贬值、通货膨胀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报道称,它或许为美国国债大量发行的前奏,也可能是美元贬值的序曲。海外有舆论甚至断言,美联储购买国债的行为已经变成了一颗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被引爆。

  陈凤英认为,目前该措施对美国是利好的,但对持有美元的国家是一个风险。她认为这种非正常时期的货币发行手段目前看是处理危机的几着险棋,但又是此刻美联储必须走的。

  长期来看,最让人担忧的是国际社会有可能引发货币战。在江涌看来,美国这一没有顾忌的政策调整,源于如果美国发生通胀自有全世界来承担后果。英国巴克莱资本公司评论说,美联储此举相当于将其利率调整了75个基点,增强了流动性。他认为,美国这样做是损人利己。

  洪平凡认为,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最近的变化来看,目前大部分货币以超额准备金形式回流到美联储,并没有增加实体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量;从实体经济看,产能过剩的情况也要到明年才可能有所改善。因此,短期来看,美联储购买国债不会导致美元贬值和通胀。

  美联储直接购买美债,是缓解美国信贷紧缩,刺激经济复苏的一剂货币政策猛药。但是从长远看,这将导致美元贬值,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国际金融研究工作的谭雅玲认为,美元在全球泛滥的结果将是黄金、原油等价格的上扬,而作为黄金储备的最大持有国,当投资者追捧黄金的时候,美国最终将换回越来越主动的地位,其他持有美元资产的国家则会变得越来越被动。

  从静态角度来看,美元发行量在增加。但从动态角度看,美元在银行以外的流动并未因此增加多少。从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上可以看出,央行投放的资金又以商业银行的储备金形式回流到央行。这一方面是因为银行惜贷,另一方面也因为实体经济和商业投资在萎缩,需求也在减少。

  不过,受访专家也指出,美元汇率还要考虑许多其他因素,未来形势的发展还要看美国接下来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目前欧洲财政政策的力度还比较小,如果美国经济提前稳定和复苏,则美元对欧元未必会贬值。另外,现在虽然美元投放量增加了,但流动速度大大降低,所以整体的流动性仍然不够。

  洪平凡指出,重要的是一旦经济复苏,美联储完全可以采取相反的操作,抛出国债和抵押支持债券,将资金收回来。从上世纪90年代末,日本便开始通过购买国债的形式实行量化的货币政策,但并未使日本走出通缩,可见量化政策并不一定会造成通货膨胀。(记者 李洁) 来源:瞭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