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雨谦 20国集团金融峰会将于4月2日在伦敦召开,以共商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之策。峰会到来前夕,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高官频频发声,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强烈关注。专家指出,新兴经济体增加话语权的诉求,或许将成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突破口。
势在必行
资料显示,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结构中,中国有3.66%的投票权,印度为1.9%,而德国是6%,英国4.9%,欧盟成员一共占有32%份额,美国占17%。
“在这种架构下,新兴经济体明显处于弱势。而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给了他们一次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实现自我突破的机会。金融机构的改革是它们寻求话语权的重要一步。”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秦池江对本报记者说。
在此之前,“金砖四国”共同发表了一份联合公报,呼吁提高新兴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发言权和地位,使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能够代表更加广泛的国家利益。
同时,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人强调,中国会积极考虑为扩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库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但必须保证权利和义务的对等。
“这说明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已经取得了相关金融机构的关注,这是一大突破。不过,要想真正获得话语权,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袁增霆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3月14日,作为预备会议的20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召开,会后发表的联合公报指出,应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体制,使它们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
公报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在2011年1月前完成成员国认缴份额的重新审核,并将于2013年举行下一阶段配额分配和投票权改革。“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包括最穷经济体,应该具有更大发言权和代表性”;世界银行改革则应该在2010年春季会议前完成。
“由此看来,对于新兴经济体在未来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对由发达国家主宰的两大经济机构的改革势在必行。”袁增霆说。
主动出击
不过,新兴经济体金融话语权的突破注定不会很轻松。“要想获得话语权,新兴市场国家应该将自己视为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主动参与到国际金融架构的建设上来。”秦池江表示。
在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中,美国实际上控制着国际金融运行机制,在许多金融事务的决策中拥有一票否决权;欧盟各国和日本有一定的参与权,但缺乏足够的决策力;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则基本被排斥在决策圈之外,难以获得相应的权益。
而从G20各成员国透露出的立场来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改革金融机构的态度比较冷淡,有的甚至直接发表了反对意见。其中德国和法国因呼吁支持改革,被斥为是对美国的分权行为,以此提高自身的主导权。
袁增霆表示,由于改革存在损害既得利益者的可能,因此它们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总体上并不积极。
“在发达经济体制定的规则下,新兴经济体获得施展空间的难度相当大。”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本报记者说。
他认为,中国作为“金砖四国”经济实力最强的成员之一,已经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对中国争取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也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财政部的资料显示,中国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实现增资,同意世界银行、泛美开发银行和非洲开发银行对其资本充足性进行审议。而且还参与了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贸易融资计划,为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贸易提供融资、担保等方面支持。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东亚区域财金合作。截至目前,中国已签署的双边货币互换规模达6000多亿元。
“这些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救援措施,给我国金融外交开拓了一个新的空间,将有助于我国提升在国际金融中的话语权。”秦池江说,要获得并保护国家利益,中国政府就必须主动参与到国际金融秩序重建的对话、谈判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