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兴经济体发出变革呼声迎接伦敦金融峰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30日 17:53  新华网

  新华网记者 傅云威

  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即将开幕之际,有“金砖四国”之称的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及其他一些新兴经济体围绕如何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机构、稳定国际金融体系和反对保护主义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发出变革呼声。

  争取更大发言权

  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局限性,代表性不足作为其突出缺陷成为新兴经济体关注的焦点。“金砖四国”财长日前一致呼吁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并使改革进程反映全球经济变化,保证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拥有更大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长期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规则制定中占据垄断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却游离于决策圈之外。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例,按照规定,重大事项需有85%以上的投票权决定,而美国投票权超过17%,高于规定的15%否决票,这意味着美国在重大决策上握有否决权。

  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呼吁,应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有效、全面改革,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巴西财政部长曼特加则提出,新兴经济体应该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决策中拥有更多投票权,发出更强声音。另外,墨西哥政府宣布,墨西哥在峰会上将与阿根廷、巴西共同努力扩大拉美地区话语权,还将建议国际金融机构更多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危机。

  面对这些呼声,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斌指出:“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已紧密地融入全球国际分工链条中,传统发达国家的相对经济地位在减弱。”他认为,在国际经济格局已经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是大势所趋。

  稳定与发展

  在金融危机依然肆虐的背景下,如何稳定国际金融体系、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长远健康发展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金砖四国”提出了一系列近期和长远策略,以防危机重演。

  四国财长日前提出,应优先考虑通过资本重组、增加流动性和清理银行资产负债表等措施稳定国际金融体系;如有必要,四国会继续采取措施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必须加快建设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机制步伐;监管所有金融活动等。

  另外,这些国家还就加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等问题提出长远构想。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发表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文章,提出“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作为可以替代美元的新型国际储备货币。这一提法得到巴西总统卢拉的赞同。卢拉谈到巴西与阿根廷在双边贸易中已建立用本地货币结算的体制时指出,“贸易不一定非要与美元相联系不可,因此对于中国的建议,已经有事例证明是可行的。”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29日也表示,国际货币体系应建立在一篮子货币的基础上,如果各方就这个问题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则未来还可以谈论创建某种超级货币”。梅德韦杰夫先前还提出,应当建立相应机制以监督对世界金融状况有影响力的国家的宏观经济指标,避免其国内金融和经济问题对全世界产生不良连锁反应。

  反对保护主义

  金融危机发生后,美欧一些国家越发表现出保护主义倾向,可能使本已遭受严重冲击的发展中国家经济陷入更大困境。为此,“金砖四国”一致呼吁反对保护主义,要求发达国家顾及发展中国家利益。

  印度总理辛格指出,新兴经济体是危机的受害者。他呼吁发达国家重视金融危机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害。此外,印度政府多次警告相关国家不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否则将采取惩罚措施予以回应。卢拉日前也表示,愿同其他新兴经济体一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重启多哈回合贸易谈判,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中国商务部今年2月组团赴欧洲大规模采购更是以实际行动向外界发出了秉持开放理念、反对保护主义的积极信号。

  中国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者张宏良指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一些长期鼓吹自由市场的发达国家表现出保护主义倾向,新兴经济体却在反对保护主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这种反差令人深思。他指出,危机时期,实行保护主义无异于饮鸩止渴,非但不能自保,还会加剧危机,国际社会应当积极回应新兴经济体的正义呼声。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