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外金融人士想来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9日 18:00  《商务周刊》杂志

  为了各自的华尔街梦想,像陈思炜一样的中国学子花费着一年半70万美元的高额学费,每天4个小时的睡眠,在异地他乡执著着他们的华尔街之梦。但现在这个梦已经由清晰变得模糊起来。“去年我们学校金融类毕业的华人都能去各大投行做事。但这一届即将毕业的15个华人中,除了一个有绿卡,另一个拿的是香港的offer外,只有3个拿到北美的offer,并且不是在大公司。”陈思炜感叹道,“现在大家不光是地区散开了,连职位也开始变得更加分散。我们专业更适合在大型投行做模型,做金融产品设计,做交易员,做风险管理研究等。但现在大家只要有相关工作就做,也不在乎与专业是否相关了。”

  虽说美国政府已经开始注资救市,布什总统也在各个公开场合谈论经济即将好转,但作为专业的金融人士,他们有自己预测寒冬的方法。正如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前结构性融资部门总经理Gary Witt所说,“整个行业在今后几年都很难有好转。这次危机会导致至少两三年的经济衰退,今后会有更多人失去工作”。

  华尔街似乎是最信奉“树挪死人挪活”的地方,“美国梦”的破灭并不是世界末日。10月15日中国最著名的投资银行中金公司在哥伦比亚商学院的招聘宣讲会上,面对一个IBD(Investment Bank Division)的岗位,有很多都是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Dartmouth Tuck)、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等常春藤盟校的MBA跑来应聘。

  “在与众多国外金融精英接触的过程中,你能明显感觉到,他们比国内的金融从业人员视野更开阔,经验和能力也更强,让这样一批优秀人才进入我国,能够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准。”石永明说,“经历过金融风暴的华尔街金融人士,在业务发展选择思考和风险控制理念上会更加理性和成熟。国内商业银行知识性、技术性要求较高的业务需要他们。通过他们,中国金融机构开设国外网点的步伐会更快更稳健。”

  在国外镀了金的金融人士想来中国,国内公司也想找到有海外从业经验的人才,这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上真正招进来的人却非常之少。“我们目前又通过国内及国外猎头和网站积极寻找国外的优秀人才,也和许多人进行了洽谈。但他们的业务内容太新,太超前,我们根本不需要这样的人才。所以,我们找了很久,目前都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国内一家著名基金管理公司招聘负责人给《商务周刊》透露。

  为了更加适合中国目前的金融环境,精英们又开始了一场转型,从专业技术人员转变成管理人员。“与其在今后几年呆在一个不稳定的商业环境中,等着一个几乎确定的打击,我觉得还不如利用好剩下的时间,去重新充实自己。”52岁的Kevin Callaghan最近辞掉了纽约Barclays Capital的债券工作,转而到中国读EMBA。

  据石永明介绍,这方面已经有了成功例子,一位在德国某银行产品设计部门担任总裁的华人在任期结束前就积极联系国内金融机构,经过多次的洽谈,即将成为某大型商业银行北京分行的行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