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俄贷款换石油全解读(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5日 03:25  21世纪经济报道

  搁置油价争议,续签长期合同

  《21世纪》:2005年,中石油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在政府框架下签订过一份长期石油供货协议。中方向俄罗斯石油公司支付60亿美元,俄方保证在2005-2010年间向中国输出石油4840万吨。请问这次“贷款换石油”与2005年的石油协议,有什么关系?

  王海运:此次石油长期贸易协议的签订,与2005年协议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在时间上可以看作是2005年协议的延续。因为新协议从2011年开始执行,而2005年协议恰好在2010年结束。

  《21世纪》: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增长,2005年合同后来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争议,你是怎么看的?

  王海运:这60亿贷款签的是长期贸易合同,到2010年完成供油4840万吨。执行情况总体还是不错的,每年约1400万-1500万吨石油通过铁路运入中国。为完成这一任务,俄方铁路运输公司还专门改造了铁路系统,提高了运力。

  这份协议目前还在继续执行中,今年供油大约1300万-1400万吨。从来没听说过俄方要撕毁协议,但在合同执行中有一段插曲。签约时国际市场油价约20-30美元/桶,中俄以此为参照,约合120美元/吨,这在当时是双赢的安排。后来随着油价飞涨,加上开发勘探成本增大,俄方要求中方涨价。中方考虑到俄方确有困难,做了一些让步,稍稍提高了一点油价。今年上半年,俄方再次提出涨价要求,中方顶住了。这次贷款换石油,可以看成续签了长期贸易合同。

  “不怀疑俄罗斯的履约能力”

  《21世纪》:这次石油协议是在俄罗斯面临金融危机时刻签订的,今后形势好转了,合同履约是否存在问题?

  王海运:我觉得从签约背景、俄罗斯资源潜力、今后两国关系的发展大局来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俄敢于签约是有资源支撑的,不可能是虚假合同。关于资源量,中俄双方是经过反复论证的。中石油是有丰富国际合作经验的大公司,如果没有可靠的资源量,绝对不会签署这一协议。事实上,仅明年即将投产的东西伯利亚万科油田的年产量,就可达2500万吨。对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油气资源储量,很少有人怀疑,现在只是探明储量增长缓慢。这对中国企业来说,又是一个机遇,可以和俄方联手勘探开发。

  开辟中国油气市场是俄罗斯的战略需要,协议的签订符合俄罗斯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符合俄罗斯培育亚太石油市场的需要。

  此外,通过中国支线供应中国的1500万吨石油,其中1000万吨要用于保障中俄合资企业天津“东方石化”的需要。而“东方石化”的建设与运营,对俄罗斯实现开发中国下游市场的目标至关重要。

  中俄经济关系有互补互利的一面,也有复杂困难的一面。单方面追求利益最大化行不通,这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此外中方企业家感觉与俄罗斯人谈生意很困难,按与西方公司打交道的程序往往谈不拢。这也影响了中方企业扩大合作的积极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