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创建一个更加国际化的资本市场(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9日 14:08  《中国金融》

  吉布森-史密斯:简言之,伦敦证交所的特点就是古老与创新。说它老可以追踪其300多年的历史,说它新是因为它永立潮头,数百年来一直保持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管理良好的证券市场。伦敦证券交易所累计上市融资量目前居世界第一,上市公司3300多家,具有机构投资人占主导地位、资金量极大、流动性强、国际化程度高、融资成本低等特点。2006年年底,美国汤姆森金融公司发布统计结果,纽约证券交易所该年度首次公开招股集资总额为187亿美元,而伦敦证交所则是320亿美元。因此不少美国人意识到纽约已经不是无可争辩的世界金融中心了。

  谈到伦敦证交所如何推动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我想反过来说,假如没有伦敦证交所,伦敦金融中心的存在不可想象。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在,包括将来,伦敦证交所都处于金融中心的核心,在资本的聚集与流动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几个具体方面来看。

  首先是搭建了一个平台。伦敦证券交易所为伦敦提供了世界上最繁荣的市场。 24小时连续营业,跨越多个时区,与纽约和东京金融市场实现对接。伦敦证交所推广的是全球标准的公司治理,无论是全球跨国公司还是较小的成长型企业,都能在我们的市场上顺利对接。除了前面谈到的四个重要板块外,我们从产品和交易媒质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整合了这一平台,使其综合功能增强:伦敦证交所的交易服务为范围广泛的各种证券,包括英国和国际股票、债券、备兑认股权证、交易所买卖基金、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固定收益产品、差价合约以及存托凭证等,提供了一个非常活跃和有效率的交易市场;伦敦证交所2007年6月推出的“tradelect”是一个新的交易体系,容量和速度大大加强,业务范围与服务能力得到拓展,使得每日的交易增加了60多万笔,每笔业务完成只用6毫秒;伦敦证交所正在成为世界上最有效率和最具流动性的衍生品市场和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投资市场。

  其次是贡献了一套指数。伦敦证交所与英国《金融时报》合作,及时向全世界播报富时指数,包括富时100、富时英国50、各类富时行业指数等,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主要参考指数,为其他市场指数设置起到了参照作用。近年,我们还与中国的新华财经合作设立新华富时A50和A100等指数。伦敦证交所的市场数据信息直接从源头上,向全球金融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实时和历史价格以及最新的各种金融数据信息。我们还大量投资改进数据分析技术,与世界一流的数据提供商密切合作开发,不断提高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是提供了低廉的融资环境。这使得伦敦金融中心更具竞争力与亲和力。伦敦证交所和伦敦金融城曾共同委托Oxera咨询公司对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伦敦证交所,纽约证交所,德意志交易所及纳斯达克交易所中的股票和债券发行成本及融资做了国际比较,在首次募集(IPO)及以后的阶段中,伦敦证交所的融资成本比此次调研涵盖的其他交易所的都低:IPO价格折扣率低33%,发行费低50%,专业服务费用总体较低。伦敦证交所上市成本相比其他地区市场平均水平低很多,而承销费用折扣率明显高于其他交易所。

  概括地讲,伦敦证交所有机整合了伦敦金融中心所带来的各种能量,借助历史形成的独特优势,成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证券交易所。由于是大宗交易的股票池,市场流动性很强,近期平均每天电子撮合150万笔交易,日交易额180亿英镑。高度机构化使得伦敦证交所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此外,2007年我们与意大利证交所实现了合并之后,企业如在伦敦证交所上市,就可以同时在伦敦和意大利两地交易,能扩大其在欧洲的实力和影响力。

  当然,伦敦证交所背靠伦敦金融中心,使得伦敦证交所的理念与实践都会大大超前。伦敦拥有深厚专业技能的投资群体,机构投资者在伦敦证交所各市场的投资和交易都占绝对优势,资金来源丰富,使得伦敦市场形成很多行业优势。同时,伦敦金融中心一直在努力使全世界的公司到伦敦上市变得更加容易,没有类似美国萨奥法案之类的法案,提供了宽松便利的法律环境,使企业到伦敦上市尽可能简便灵活。

  记者:英国实行的是金融单一监管模式,请您结合伦敦证交所的实践,谈谈对英国金融监管的看法。

  吉布森-史密斯:监管问题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去年由万事达撰写的最新研究报告称,由于法律和经济构架上的稳定性、商业监管上的透明性、交易上方便性等优势,使得伦敦超过纽约成为全球经济中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伦敦能够成为全球的金融中心,主要靠的就是他的开放性和世界各国企业在伦敦可以方便地做业务。正像刚卸任不久的前伦敦市长肯·利文斯通 (Ken Livingstone)所说,正是监管的可预见性和透明性是伦敦明显胜过纽约之处。我同意他的观点,英国的监管总的来说是明智、宽松、有效的。伦敦以及英国单一金融监管模式的确立是金融综合化经营、全球化经营的需要,是英国金融业保持竞争力、伦敦国际金融中心保持领先地位的需要。除去节约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之外,我认为英国FSA的监管有几个特点。

  首先是FSA的监管是建立在金融机构严格自律前提下的。对于伦敦交易所等这类大型金融机构,FSA使用了绝大部分的监管资源,实行的是靠近的持续的监管。但事实上,其监管理念仍然是审慎的,而不是以“控制”为基础的监管。FSA始终在我们的“外部”,与我们保持一定距离。并且,他们在监管中依靠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充分重视金融机构的会计报告。比如FSA认为,对于机构的健康发展来说,管理层尽职尽责是相当重要的,而这实际上也正是机构自身的要求。对于像伦敦证交所这样的市场重要参与者来说,我们内控的标准比监管要求还要严。有史以来监管几经变化,金融机构的自律却是自始至终的。如果说,英国长期以来真是实行“软监管”的话,那么前提就是金融机构的高度自律。事实上,越是建立在充分信任基础之上的监管,越是能够成为金融机构的自觉行为,监管与被监管者之间就越容易形成一种良性关系,而市场的各参与方也能够在FSA倡导的建造一个共同高效、有序且清洁的金融市场中达成一致与默契。

  其次是英国的金融监管很好地处理了前瞻、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回头来看,在最大限度保持传统的同时,英国的确是在不断地追求前瞻性,鼓励市场与金融机构创新,目的是努力保持英国金融业的竞争力以及金融服务与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伦敦交易所对此体会很深,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全球市场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这与监管环境不无关系。如基金市场,纽约创造了那么多的产品和工具,而伦敦则成为最大最活跃的基金市场。

  最后由于金融市场的平稳发展,投资者和消费者成为最终受益者。维持一个公平而合理交易的市场是FSA所努力倡导的,与之前英格兰银行、证券与投资管理局等9家分业监管不同的是,FSA不仅在第一时间以最小的半径让消费者了解所有的新产品与服务,还要求所有的金融机构详细告知。一些机构打包出售金融衍生品时,FSA要求一定要拆分开来,让消费者买得明明白白。尽管不少人抱怨监管信息过于庞杂,但是我认为英国对于消费者的教育来说是极为成功的,英国的金融市场发达与消费者拥有相当的专业水平是不无关系的。

  记者: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交易所,伦敦证交所遵从的是怎样的理念,而如今其传统又是如何被演绎的?

  吉布森-史密斯:伦敦证交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的伦敦交易街露天市场,是买卖政府债券的“皇家交易所”。这个市场在18世纪开始经营股票,1760年伦敦的一百多名股票中间商自发成立了一个买卖股票的俱乐部——伦敦咖啡交易屋, 1773年他们将露天市场迁人室内,并正式改名为“伦敦证券交易所”。19世纪在英国各地出现很多证券交易所,高峰时期达到30余家,它们中的多数都逐渐消亡了,而我们200年来一直保持着业界的领先位置,我想这是因为伦敦证交所具有“言而有信”和“保持创新”两大文化法宝。

  “言而有信”(My word is my bond)是伦敦证交所在1801年就确定的座右铭,当时的场内交易多用的是公开喊价,手势交流,交易过程没有书面的文书和实物的抵押,基于的是一种买卖双方相互的人格上的信任。作为中立的交易平台,伦敦证交所将“言而有信”的含义在处理交易所和有关方的关系上的表现,就是在保护投资者、维护市场信心和保证上市公司的自由和选择这两方面取得平衡。具体来说,我们坚持“遵守或解释”的原则性监管,承认上市公司和其他市场主体需求的多样性和解决方案的非唯一性,同时确保其对市场必须的披露和解释。我们珍惜伦敦金融市场的高度有序的传统和高度流动性的效率并不断地强化,例如引入终身保荐人制度的高增长板块。事实上,当一个公平有序有效的市场高效运转时,它总能惩罚失信者,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也对我们在其中的努力深感满意,这也是我们的“言而有信”传统积淀的最好回报。

  另一个传统就是创新。物竞天择,伦敦证交所起起落落数百年岿然不动,持续前行。这本身就证明了其活力来源于不断创新。比如很关键的一次是在1986年被称作的“英国金融大爆炸”,我们改革了包括固定佣金制,允许大公司直接进入交易所进行交易,放宽对会员的资格审查,允许批发商与经纪人兼营,证券交易全部实现电脑化等等。这些改革措施使伦敦证券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确立了我们在世纪交替中的国际证券市场的领先地位。近年,我们又适时地推出了很多新的服务平台与产品,在并购中不断壮大,刚才已经谈了不少例子,这些都是伦敦证交所创新文化内涵的集中表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