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形成东北亚区域经济体还需时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 04: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新闻观察 形成东北亚区域经济体还需时日 本报记者 李雁争 对于“黄金水道”通航的意义,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这条“黄金水道”开通后,珲春市将成为东北地区新的出海口,它不仅会给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新的动力,还将推动俄罗斯远东地区乃至整个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而东北亚处于连接欧洲、北美贸易和交通的要道,东北亚发展将对整个世界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日韩GDP总量超过欧盟 东北亚地区近年来迅速崛起,被誉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据联合国贸发会统计,中、俄、日、韩、朝、蒙等东北亚6国的出口总额已占世界出口总额的21%,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16%;从2000年到2004年,该地区区域间贸易额增长近一倍,达到3207亿美元,占整个亚洲内部贸易额的近40%。 国际航运业独立权威经纪公司克拉克森公司发布的全球造船业最新统计报告显示,2006年韩国现代重工集团以全年完成造船载重总吨位1230.1万吨连续4年摘取世界造船桂冠,其造船总吨位约占全球当年造船完工量的16.1%。目前全球排名前10位的造船企业全部出自东北亚地区。 在今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关于东北亚的讨论会上,来自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赵东成教授指出,虽然有关该地区一体化的努力仅限于讨论,但是根据购买力评价,东北亚三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过了欧盟。 其中,作为在全球范围内都举足轻重的两个经济体中、日两国在过去35年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2年中日贸易突破千亿美元大关,仅用了4年时间,2006年就超过两千亿美元大关,达到2074亿美元,是两国建交时的200余倍。在投资领域,中日两国间的相互投资近年来也不断增加。1982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只有1.7亿美元,2006年达到46亿美元。中国企业对日投资虽然起步较晚,但短短几年却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华为、海尔等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已进入日本市场。截至2006年底,中国累计对日投资企业320余家,实际投资1.7亿美元。 形成区域经济体尚有难度 但是,作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重心之一,东北亚的中日韩三国在经济力量和发展前景上足可匹敌甚至超越美国、欧盟,但在整体影响力上却远未达到与经济力量相称的水平。 赵东成认为,原因之一是三国缺乏共同的对手,因此没有类似欧盟当初为了在经济上对抗日本,而形成规模经济的动力。除此以外,历史问题、对资源的竞争、环境问题等也影响东北亚地区一体化。 此前,中日围绕俄罗斯石油管道等能源问题出现过竞争。与会学者普遍认为,中日之争已使两国能源合作进程受到了负面影响,未来能源合作前景亦不容乐观。专家指出,能源合作绝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其本身事关各国的经济安全,因而需要通过加强互信来扫清合作进程中的障碍。 美国咨询公司摩力特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克·福勒也对东北亚合作提出两点忧虑,首先是日本和韩国企业越来越感受到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其次是本地区缺少自由贸易协定。 东北亚经济圈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作为一个概念被提了出来。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种设想只是停留在探讨阶段,一个大的区域经济体尚未形成。 专家建议启动货币一体化 为了推进东亚经济合作,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建议,应启动“东亚货币单位”或“东亚货币指数”的框架研究,最终建立某种形式的东亚共同货币,以更好地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挑战。 吴建民认为,目前清迈货币互换体制的互换规模已经达到了790亿美元,还应该进一步向前推进。推进的主要方向一方面是要进一步扩大其规模,他认为,2008年最好能够将其扩大到1000亿美元;另外一方面应该进一步扩展其功能,在目前已经具备的金融危机救助功能之外,再增加游资监管、宏观政策协调等方面的功能;此外还应进一步推进其多边化、组织化,可以考虑一下在2015年前后将其提升为某种形式的“东亚储备合作基金”。 启动东亚共同货币问题上,欧元无疑给亚洲货币一体化提供了一个参照样板。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也曾表示,欧元之所以能够成功问世是因为欧洲国家将货币合作问题“制度化”,东亚国家在区域货币合作问题上需要让渡一些自主性,建立统一的制度约束。 何帆表示,美元作为一种主权货币、一种国际货币,实际上享有一种特权,美元的汇率波动非常剧烈,这就给东亚国家带来了很大风险。在盯住美元汇率政策下,东亚各国有竞相使货币贬值的倾向,以维持出口竞争力。1995年之后,美元大幅升值,由于东南亚国家实行盯住美元的政策,出现了大幅逆差。实际上在分析东亚金融危机的时候,确实有一种分析把美元汇率和利率作为两个变量。建立一个区域性的货币,实际上就是为了打破美元的这种特权。 上海证券报同日相关报道: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