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华尔街的盛夏寒流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9日 00:38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程明霞 安士莲 芮秉游北京报道 坏消息,好消息,更坏的消息,好消息,又一个坏消息,又一个好消息……8月3日起,因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而动的一连串多米诺骨牌虽然还不至于让美国经济庞大的身形受重伤,但已经令华尔街屡受惊吓的基金经理们神经崩溃。 而最新的一则消息将既令华尔街狂喜,又让全世界隐忧。华盛顿时间8月17日上午8点,美联储在距离上次例会仅10天,下次例会还有一个月时,突然宣布降低银行贴现率50个基点! 接二连三的破产、跌跌不休的股指、拯救、放弃、连“反通胀斗士”伯南克先生都终于让步了!金融领域从前的无名之辈——“次级债”,在这个盛夏8月让全球为数不少的金融大鳄们遭遇到一场彻骨的寒流。“所有方法似乎都没有用,此前不相关的因素最近都有影响,让投资者们无处可藏。”花旗集团在8月第二周的一份报告中说。 仅8月的头几天,据华尔街一位对冲基金经理透露,涉及次级债的基金经理们平均损失已达15%。全球股市市值也受其拖累在进入8月的第一周缩水达2.1万亿美元。 恐慌因此迅速蔓延出华尔街,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市场甚至比华盛顿反应更激烈:注资、拯救、咒骂、争论、预言……华尔街到底发生了什么?这股始自华尔街的寒流,会不会随之带来一场全球经济的漫长寒冬? 寒流来袭 8月的美国正处盛夏假期之际。国会山自8月4日起开始休会一个月,白宫主人布什先生也在8月9日起身赴缅因州的海滨度假。美国金融市场一股暗潮涌动的危险潜流,似乎选准了偏要在这个政治淡季汹涌而出,考验华盛顿的智慧。 其实早在8月之前已时有冷风吹:3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6月,美国贝尔斯登(BearStearns)旗下两只对冲基金损失惨重导致其总裁走人;7月,远在澳大利亚的麦格里银行也传出消息,称其旗下基金在美国市场遭受了高达25%的损失;之后不久,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宣布关闭旗下多项业务……这一连串的坏消息都来自同一个源头——美国房地产业的次级抵押贷款业务。 次级抵押贷款业务,是为美国那些低收入且信用级别不高的购房者提供的贷款。在2002年以来美国房价持续上涨的繁荣景象中,这类买房者可以不支付首付、不提供严格的收入证明就得到贷款,为自己买下房子,代价则是他们要负担较高的还贷利率。而提供贷款的公司们也在股市大好、房市大好的怂恿下,为了高利率的回报而拼命放贷。 “虽然这类买房者有很高的不按期还款的可能,明显风险很高,但是,美国股市和房市的火爆,让放贷者们忽略了风险,”北京大学金融系教授施建淮分析说,“他们会想,即使这些人还不了贷款,还有房子做抵押啊,房价还在涨,所以一定不会赔的”。施建淮教授一直关注并研究全球经济发展及失衡状况。 遗憾的是,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并没有一直配合买房者与放贷者的热情。随着美联储的连续加息,美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房价也开始降温。结果,这些原本信心满满以为自己绝对不会赔本的放贷者,发现越来越多的买房者真的违约不还贷了,而与此同时,房价的下跌导致他们并无利润可赚。 房市的持续降温与越来越多的违约不还款者,终于累积到了令放贷者资金链断裂的边缘。率先崩溃申请破产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是全球第二大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轰然倒下。 恐慌蔓延 更可怕的事情还不是房地产公司的破产。隐藏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公司背后的,是整个庞大的美国及全球金融业。 因为,这些放出高风险贷款的公司,并没有将债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而是将其证券化,再将这些债券卖给了全世界的金融机构,包括各国的商业银行(比如中国的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保险公司、一些国家的央行与外汇投资公司等等。 于是,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发现自己旗下的基金开始亏损,且均由美国房地产的次级债市场而来。一场人人自危,清理抛售次级债的恐慌由此蔓延开来。 且不说一些原本就经营不够完美的巨无霸公司,比如贝尔斯登是全美第五大投行,在受到冲击后先期倒下,即便一些堪称完美的金融大鳄,也未能幸免。 比如高盛,上周也宣布将为旗下几只基金注入资金,以解救这几家因次级债损失而陷入困境的基金。 瑞银也提前发布盈利预警,称其今年的盈利将受累于次级债。 即便远在大洋之外、金融市场还相对封闭的中国,也有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卷入了这场次级债寒流的侵袭。 所幸中国的资本市场因尚未完全开放而暂时将这场寒流挡在了门外,其他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所有股市都无一幸免地悲惨下跌。 继欧美股市随着次级债恐慌连续惨跌,市值大幅蒸发后,亚洲股市在上周也经历了一次集体惨跌的“黑色星期四”。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亚洲某些股市的惨淡景象堪比“9·11”后的那些糟糕日子。 华盛顿出手 保罗·克鲁格曼 (PaulKrugman)却认为这次美国次级债的危机,更类似于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的情形。 保罗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也是《纽约时报》最热门的专栏作家之一。8月10日,保罗就此事在《纽约时报》撰文《非常可怕之事》(“VeryScaryThings”)。 一向对政府不留情面的保罗,在这篇文章中透露,在1998年那场危机时,他与一些人曾被美联储官员请去进行了一次闭门讨论,当会议上有人问:“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时,美联储官员答曰:“祈祷”。 面对九年后的这场华尔街危机,美联储官员们显然没有只是闭门祈祷而已。在华尔街一片要求减息,以缓解市场资金饥渴的哀鸣声中,美联储8月7日的例会仍然坚持维持原有利率,似乎对次级债市场的寒流并不太在意,反而还在强调对通货膨胀率的担忧。但仅隔一天,8月9日,伯南克即拿出240亿美元注入商业银行。 随后的两天之内,美联储又接连4次注资商业银行,为饥渴的华尔街提供了400亿美元。这笔巨资立竿见影,股市在随后的开盘日没有再延续之前的大幅下跌。 美联储的强心针虽然给了华尔街一些微弱的希望,但坏消息仍然接连不断,澳大利亚、英国,仍不断有公司发现自己也深陷美国次级债的亏损拖累中。 “国际金融市场似乎仅仅得了次级债券抽风病,一会儿因为似乎问题不那么严重而兴奋地狂飙,一会儿又突然担忧债券风险蔓延而沮丧地崩溃。”美国RydexFunds基金经理吴谦立撰文如此形容。 像所有事情一样,在前景未明之前常常会有两类人:乐观者和悲观者。 施建淮属于乐观者。“美国次级债市场的这次危机,只是其金融市场一次流动性不足的危机,势态完全在美联储的可控范围内,美国的消费依然强劲,实体经济依然强大。” 保罗则是悲观者,“让我们期望这场危机能像1998年那次一样快些过去。但是,我可不认为真会这样。” 而全球闻名的中国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则像是这场寒流中惟一的勇敢者。他号召大家都准备好迎接全球经济的衰退,因为“全球信贷的泡沫已经开始破灭,并以华尔街衍生品市场的崩溃为开端”。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