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美国市场准备接受中国制造涨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6日 03:04 第一财经日报
美国市场,准备接受“中国制造”涨价吧 贺军 8月9日,笔者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发表了分析文章《为“中国制造”讨个公道》,近日就看到一则令人触动的报道:涉案美泰公司铅污染玩具召回事件的中国佛山利达玩具有限公司(下称“利达”)老板,在美泰披露了中国玩具供应商身份数日后自杀身亡。 目前,利达老板的自杀是否与玩具召回案有关还不得而知。但据透露,美泰的高管上周曾与中国官员讨论召回事件。此外,美泰公司在最近与中国制造商的会面中,要求所有与会厂主签署一份新的安全合同,重新确认他们几年前所作的承诺。 这个案例之所以令人震惊,是因为它再次告诉人们:中国厂商向美国市场输出廉价产品,表面上看是赚取了廉价的加工费,但背后的代价往往是血汗,甚至生命。从过去的经验看,每当发生危及与大客户关系的事件时,中国制造商往往会遭受严重损失。这些大客户会取消订单,而中国工厂常因此被迫裁员。 当然,中国参与全球化是自愿的,中国供应商向美国市场供货,这是市场行为,我们也承认,参与全球化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问题是,在这个利益链条上,中国得到了多少,又付出了多少?在发达国家大谈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道德的时候,是否也应该考虑全球制造链条上的利益分配不平衡? 在当前的市场格局中,为了能够挤进发达国家市场的供应商行列,中国供应商以及关联的下游公司,必须确保成本上的竞争力,它们始终面临极大的价格压力,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些质量问题。 “中国制造”付出的代价是中国的一些工人长期的低工资、缺乏健康保障、环境污染、高能耗和水耗……这一切难道都与美国市场无关吗? 显然不是。美国市场是中国供应商梦寐以求想要进入的市场,而进入的代价就是拼命降低成本。在沃尔玛这样庞大的“采购机器”面前,中国供应商几乎没有议价能力。欧美市场一方面要求廉价商品,一方面又要求商品的合法性与道德感,此外还要求商品有足够高的质量和安全性。我们不能否认欧美采购商要求的合理性,但当三方面要求同时压向中国供应商时,这实际上制造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不公平和不道德。 在市场与竞争的框架内,看来不可能讨回什么公道。唯一可做的就是通过市场说话——涨价。人民币升值、中国劳动力的工资上涨、“中国制造”的升级换代,以及越来越高的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都预示着一个趋势的到来——“中国制造”应该越来越贵。据报道,美国进口中国商品的平均价格指数今年5月份的同比增长出现由负转正,这是自2004年编制该指数以来的第一次;在过去3个月中,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了1%,折合年率涨幅达到4.1%。 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美国市场,准备好接受“中国制造”的涨价吧!(作者为安邦集团研究总部高级分析师)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