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左右为难 东西难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1日 19:48 《财经时报》 | |||||||||
□ 姚望(莫斯科) 叶利钦:不再给你提供石油。 库奇马:你不给我石油,我就不给你粮食。
普京:你不给我粮食,我就不给你天然气。 尤先科:你不给我天然气,我就不给你钢铁…… 前苏联大家庭的“老二”乌克兰自立门户后,它和老大俄罗斯之间的“你不给我,我不给你”的系列游戏,就一直是独联体“12国演义”中最夺人眼球的章节。 但这种“人之所欲,不施与人”的游戏只具有欣赏意义,却在现实中使双方都受害不浅。对基辅来说,这首先就对其外交路线图提出了一个尴尬的问题:是投入欧盟的怀抱,还是继续抱着独联体的大腿? 在一定意义上,独联体同欧盟一样是超国家的邦联,以苏联继承者自居的俄罗斯却一直想把它打造成自家的后院,乌克兰在独立后则把加入欧盟作为国家的目标。如何疏远一个团队加入另一个团队,成为了乌克兰的两难选择。 2004年,欧盟的东扩使乌克兰成为了它的东邻,也使乌看上去成为最有可能加入欧盟的独联体国家。 对于乌克兰而言,加入欧盟甚至是它的国家理想:在政治上,西欧的民主意识是促使苏联解体的思想武器,也是乌立国者向往的国家制度;在经济上,欧盟象征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在文化上,西乌克兰的天主教与西欧有着共同的信仰;最后,加入欧盟后,虽然不是主导国家,但形式上还是欧盟的平权一员。 而在独联体内,乌克兰就总感觉自己是俄国势力下的一员。尤其是刚独立后,西方的援助没能为国民经济提供最根本的需要,倒是原苏联延续下的经济纽带使乌克兰度过了最初难关。 尽管随着经济改革的展开,乌克兰对独联体的经济依赖降低,向西靠拢的呼声日高,但今年的天然气事件,使乌克兰经济对独联体的依赖彰显于世,也是莫斯科给基辅亲欧派的一个醒—“不要离我太远,天然气的价格就能把你远离我的好处抵消”。 天然气对局使乌克兰在对欧盟关系中进退维谷:如果俄罗斯断气,乌只能截留输向欧盟的气,就会得罪欧盟;如果乌克兰以截断对欧盟的输气线要挟俄国,使欧盟也断了气,乌欧关系还是会受牵连。 对于俄罗斯来说,维系独联体的存在,是其大国地位的重要保证。波罗的海三国的远离,虽然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却无伤大雅。但乌克兰在独联体内却具有突出的意义。 从感情上,俄罗斯认为自己的源头来自于乌克兰的土地,是基辅罗斯的延续,乌克兰是小俄罗斯,是俄罗斯族的亲兄弟。但在亲欧的乌克兰人看来,俄罗斯的历史只能从莫斯科大公开始算起,乌克兰人与俄罗斯人在历史上早就分道扬镳了。 从战略层面,乌克兰连接着东西南欧。驻扎在乌克兰的黑海舰队,是俄罗斯在地中海区域抗衡北约的重要手段;在乌克兰领导人眼中,却是对本国主权的威胁,也是乌克兰加入欧盟的一个障碍。 此次的灯塔事件,明显是人为制造的事端(就单独一个灯塔而言是没事找事)。这虽然是乌政府拉回民心的手段,但也表达了部分人的一种心态:宁愿加入北约,提供美军基地,也不欢迎黑海舰队的留驻。 人们习惯上把介于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间的巴尔干半岛称作欧洲的火药库。在土耳其身处北约,并积极加入欧盟的今天,处于天主教与东正教文明交汇处的乌克兰是否将取代巴尔干,成为新的地缘政治争夺的导火线?亦或是东西兼顾左右逢源,成为沟通欧洲大一体化的纽带? 这不仅是乌克兰,也是身旁的俄罗斯和欧盟都急切需要解答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