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农业:苟开放 毋宁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5日 11:49 《财经时报》 | |||||||||
面对着外部要求开放其农产品市场、内部农民激烈反对开放的双重压力,韩国政府比一般国家都更坚决的保护本国农业 □ 詹小洪 推进全球农业一体化的“国际歌”是WTO第六次部长会议的主旋律,韩国农民在游行时
苟开放 毋宁死? 在世界各地的农民“反对经济全球化、声讨富国欺压穷国”阵营中,韩国农民抗议队伍的声势最大、行为最激烈、方式也颇另类。作为经济全球化中的弱势群体,韩国农民为保卫自己的生计,甚至多次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2003年9月10日,世贸会议在墨西哥坎昆召开,为抗议外部施压韩国开放农产品市场尤其是大米市场,1500多个韩国农民来到了墨西哥示威。他们的首领李京海在会场前切腹自杀的血淋淋一幕震惊了全球,引发了悼念李京海的“世界农民活动”,李被法国媒体称为“怀着农民的痛苦西去”的“殉教者”。 在不久前韩国釜山举行APEC峰会期间,照例出现了“反对全球化、呼吁消除贫富两极化”的示威活动,又有两个韩国农民服药自杀,死前留下遗言:如果开放大米市场,他们就没有未来。 韩农爱大米 没有未来,就只能尽量维持现实。 韩国农业基本上还是小农经济耕种方式。在2004年,仍有93%的农户耕地在3公顷以下。由于土地经营面积小,韩国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再加上随着工业化进程,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都大幅上升,使得韩国的农产品价格比国际市场平均高2.85倍。 2004年,农产品总值330亿美元,其中大米产值占1/3。笔者2004年在韩国光州讲学时,发现当地的大米价格比我国高六、七倍。 韩国的工业制成品却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很强的竞争力,它的汽车、家电、手机、电脑等产品的出口,每年为韩国创造数百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由于通过工业制成品出口获得了巨额顺差,每次WTO部长会议上,要求韩国开放农产品市场尤其是大米市场的呼声总是不绝于耳。 然而无论是WTO、还是APEC这种多边贸易协定、抑或是FTA式的双边贸易协定,但凡涉农产品市场开放、贸易自由化,韩国农民总是最起劲地反对,并希望将韩国列为发展中国家,推迟农产品市场开放的步伐。 韩国农民认为,稻米是韩国主要农产品,是350万韩国农民的生计所系,应该成为开放的例外,一定要守护韩国的粮食主权。 政府“惧内症” 面对着外部要求开放其农产品市场、内部农民激烈反对开放的双重压力。政府任何可能损害农民利益的经济决策都可能引发政局震荡。各党派为争取农民的选票,保护农产品市场口号一个比一个叫得响。 而在具体行动上,韩国政府也比一般国家都更坚决的保护本国农业。 首先是构筑了全球最高的关税壁垒。据韩国租税研究院郑才豪博士研究,2001年,韩国农、水产品进口关税率高达35%,是日本的12倍、美国的10倍、欧盟的7倍、澳大利亚的186倍。 韩国农业补贴在OECD会员国中也居首位,占GDP的4.7%。根据《2002年OECD会员国农业报告》,在OECD30多个成员中,这个平均值为1.3%,其中在农产品保护上与韩国齐名的日本也只有1.4%。 另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从政府对农民收入的支持比例看,中国仅为6%,美国为20%、欧盟为34%、日本为58%、韩国高达63%——仅低于北欧的瑞士、挪威、冰岛,他们将近70%。 韩国的大米还得到了严格的进口配额保护。目前进口大米仅占韩国市场份额的4%,到2014年,也只能达到近8%。 中国“危害”论 外国农产品即越过层层壁垒进入了韩国,也很难直接进入消费者的餐桌,一般都是用于加工成熟食出售或支援北朝鲜。韩国有些地方政府和议会甚至还规定“优先使用韩国农产品”。农产品包装上“身土不二”字样更是无处不在,对来自国外的农产品则吹毛求疵。 笔者在阅读韩国几份主流报纸时,发现凡是从中国输往韩国的农、水产品,几乎都遇到韩国媒体的诋毁与指责:劣质大米、垃圾水饺、中国啤酒被检测出甲醛、中国产鳗鱼含孔雀石绿、中药材二氧化硫含量过高、中国茶叶铅含量超标。 炒得最厉害的莫过于最近两个月的“泡菜风波”。先是说中国出口的泡菜铅含量超标五倍,后又说被检测出有寄生虫卵。 上述指责有些是证据不足,有些是以偏概全,有些是事后经韩国食品和药品检查部门证实食用并无大碍,还有些是不仅存在于中国进口的食品,韩国自己生产的同样存在问题。韩国上下就是用这种方式,给国民灌输一种农产品惟有韩国产最好的印象。 (作者为中国经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