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经济参考报:美赤字缘因世界其它地区过剩储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 10:56 经济参考报

  本报记者 肖莹莹 

  美联储理事本·贝南克今年3月10日对一些经济学家发表演说时表示,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不断扩大不能怪美国人乱花钱,而是外国人太爱存钱。英国《金融时报》的评论员文章称,这标志着美国官方认可了这种“有些新奇的观点”:造成美国赤字的原因是世界其它地区的过剩储蓄。

  近期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也引用了贝南克的这番话,认为他的论点颠覆了传统的经济思维:政策制定者过去一向担心的是储蓄不足,经济学家也认为全球化会导致资本短缺和利率上升,但令人困惑的是,为什么现在利率这么低?为什么美国人能够从国外借到大量金钱来花,而似乎不受到任何惩罚?如果贝南克的观点是正确的,所有这一切都需要重新审视。

  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表的《全球经济展望》指出,全球经济今年的增长率将达到4.3%,虽低于2004年的水平,但仍保持了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经济的快速增长一般都伴随着高水平利率,然而各国的长期利率水平却都处于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按照贝南克的理论,低利率表明储蓄相对于投资有些过量,然而《全球经济展望》却指出,如果按照市场现有汇率水平计算全球储蓄占产出的比例,这一数字在过去30年中一直在走下坡路,2000年至2002年间下降得尤为明显,虽然最近两年略有上升,但目前的全球储蓄率也并不是很高,只是接近于近20年来的平均水平。《经济学家》的文章认为,这就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企业的投资热情日渐冷淡,二是全球储蓄的地理分布发生了变化。

  按照传统理论,一国储蓄率的高低多由消费者决定,而投资水平则取决于企业。然而近年来这一情况却发生了转变,企业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将利润用于再投资,它们反倒成了银行的“座上宾”。这一变化在日本体现的最为明显,在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企业一改过度投资下的负债经营方式,大量增加银行储蓄。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在经历了金融风暴后,企业投资额下降。在本世纪初的网络泡沫破裂后,美国和欧洲企业的投资热情也大大降温。

  尽管企业的“节俭”之风已成全球趋势,但各国经济结构和决策者反应的不同决定了由此给各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也不同。虽然美国公司投资下降的幅度远远小于日本和其他经济体的公司,但美国政府的反应却比其他国家都要强烈,2001年至2003年,美国多次采取刺激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这在战后是很少见的,短期利率的降低推高了房价的上涨,同时也鼓励人们贷款消费,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也因此居高不下。有数据显示,美国人一年花的钱要超出经济生产总值7000亿美元,相当于赚100元要花106元,结果导致美国对外赤字自1999年以来翻了一倍。

  1997年至1998年金融危机后,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下降了10个百分点,但这些国家出于对资本外逃的担心没有像美国那样降低利率,最后只能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为了推动出口和增加外汇储备,许多东亚国家的货币在金融危机后仍处于被低估的状态,导致的后果是这些国家的公司不愿投资,国内储蓄和外汇储备却都激增。

  日本和欧洲的情况界于这两种极端之间。尽管日本政府也采取了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但似乎效力并不大,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储蓄出口国,其经常账户赢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996年的1.4%上升到去年的3.7%。欧洲国家的情况不一而足。德国的情况跟日本很像,储蓄余额增长很快,但国内需求却不足。其他欧洲国家的情况则更接近美国,英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都变得很宽松,西班牙的经常账户赤字几乎和美国的不相上下。

  这样造成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资本主要从贫穷国家流向富裕国家,2004年从新兴经济体流向工业化国家的资本总额达到了3500亿美元。其次,真正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是居民的消费而非企业的投资,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负债生存,这从全球楼市的持续升温中就可以看出。

  这种变化会变成永久性的趋势吗?《经济学家》的文章认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部分经济学家称这只是暂时和周期性的现象,日本和欧洲的投资迟早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利率也会随之上升,如果美国的投资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外国投资者就会抽走资金,导致美元的急剧贬值及利率的上升,出现令人担忧的“经济硬着陆”。而另一些经济学家却认为,所谓“全球储蓄过剩”是经济结构变化造成的结果,可能持续数年,甚至几十年。他们认为,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和油价的持续高涨意味着发达国家的居民储蓄也会大量增加,利率水平会下降更多,而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为了防止本国货币升值必然会继续向国外转移他们的高储蓄。文章最后的结论是,全球储蓄的转移和投资结构的变化虽不会成为永久,但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改变,因此全球经济发展的这种非常规现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1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