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美联储迎来伯南克时代 通胀目标制可能走的更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30日 09:32 中国经营报

  作者:彭兴韵

  本·伯南克,这位长着大落腮胡子的经济学家兼美联储理事,即将成为美联储新的掌门人。在获得布什提名后,伯南克立即表示,他将尽一切力量,与美联储的同僚合作,确保美国经济维持繁荣稳定。寥寥数语向市场传达了非常明确的政策信号,在短时间内,新任联储主席不会执行与格林斯潘风格迥异的货币政策。10月24日,道琼斯指数以劲升170点的方式
,表达了对伯南克执掌联储的喝彩。

  就未来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而言,主张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伯南克显然只会比格林斯潘走得更远。

  格氏推祟利率目标制

  伯南克说:“我们所了解的最佳货币政策是在格林斯潘任内演化出来的,而货币政策将会继续演化。然而,若获通过任命,我首先要做的事情将是维持格林斯潘任内政策的延续性,及其任内所建立的政策策略。”

  20世纪70年代,在格老上一任沃尔克任联储主席期间,一直以单一货币供给增长率作为联储货币政策目标。随着美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效力不断下降。

  1993年,格林斯潘对货币政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实行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操作体系,强调的是真实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关系,进而明确联储的货币政策应当通过真实利率的调整来促进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实现。这一转变实际上是货币政策操作理念的转变,即让利率水平既不对美国的经济起抑制作用,也不会起到刺激作用的中性货币政策。在“格林斯潘时代”的大多数时间里,美联储都是将联邦基金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借助于新经济的东风,迎来了一个非常的繁荣时期,美国经济获得了历史性持续增长。这或许就是伯南克所说的格林斯潘演化的“最佳货币政策”。

  然而,人们对真理的认识都是相对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格林斯潘自己就已经承认,新经济和全球化等都极大地改变了货币政策环境;一些联储的理事也发现,按照经典的理论模型演绎出来的结论——如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复存在了。因此,“货币政策仍将演化”,一语道破了伯南克承认格林斯潘货币政策对经济规律把握的有限性。

  可见,伯南克不会教条地把自己当做已在货币政策操作中执牛耳的格林斯潘影子的守护者。这也许反映出身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与经济学家的伯南克身上的科学精神!

  伯氏倡导通胀目标制

  那么,伯南克货币政策演化的方向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伯南克本人的货币政策理念中看出端倪。

  上世纪90年代,国际上对货币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有了新的进展,更强调公众与中央银行之间的博弈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包括英国、加拿大、新西兰和

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实行了通货膨胀目标制,旨在为中央银行设定一个名义锚来改变公众的预期,从而提高货币政策在物价稳定方面的有效性。实践证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确行之有效。

  伯南克正是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积极倡导者。他主张设立正式、公开而明确的通胀率目标,货币政策操作应当围绕确保通胀目标的实现来展开。由此,伯南克在任期内,在保持格林斯潘政策连续性的同时,也将会逐渐淡化其影响,转而实行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的新的货币政策体系。

  与此相对照的是,在格老18年的联储生涯中,由于其在独立领导美联储和掌控美国经济方面的出色表现,美国从未设立过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虽然格林斯潘本人一直是以反通货膨胀的斗士形象活跃在美联储这个舞台上的,他对通货膨胀的反应也几乎出自本能。几年前,有一则关于格林斯潘对通胀反应的

幽默笑话:“老婆啊,你看看床底下有没有通货膨胀的苗头。如果有的话,帮我一脚踩死它。”这足以说明通货膨胀在格林斯潘对货币政策的理解中居于何等重要的地位。

  就未来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而言,主张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伯南克显然只会比格林斯潘走得更远。但是,伯南克可能更强调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知情权,通过目标规则来稳定公众的预期和引导公众自动地调整其经济行为。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