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联不是大欧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2日 14:22 《财经时报》 | |||||||||
独联体的一体化,更多的是来自上层的推动,注重的也是政治和安全领域,缺乏经济基础的实际支撑,这与市场机制下自发的地区一体化进程存在悖论。 独联体第三人口大国乌兹别克加入独联体唯一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无疑将促进独联体组织的一体化进程。欧亚经济共同体与中亚合作组织相比,显然更加富有活力和效率。因此,抛开政治因素,这次合并从经济学上来讲也是一次理性的行为。但这次战略重组的最初动
与欧盟一体化进程不同的是,欧盟的一体化的动因虽然也是对两次大战的政治反思和防范苏联的安全考虑,但一体化的经济基础早在一战时期就已形成,并且在二次大战期间又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法德所要做的就是在政治上为这一自然的经济趋势松绑和引导。 而独联体目前的一体化限于前苏联的经济体制模式,更多的是来自上层的推动,注重的也是政治和安全领域,缺乏经济基础的实际支撑,这与市场机制下自发的地区一体化进程存在悖论:只有在经济领域的一体化进程非常成熟,参加国从一体化中获得切实的收益之后,才能有在政治和安全这样的“高级领域”进一步推进一体化的意愿。 而目前独联体的经济一体化却只是在协商如何分配前苏联留下来的能源资源,参加国的经济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参差不齐,真正的一体化合作根本无从谈起。 俄罗斯作为一体化的发动机,并不愿为目前的这种现状付出“早期红利”,以促进各国经济水平的趋同。莫斯科主要是利用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解决独联体内部的政治和安全问题,利用欧亚经济共同体来协调处理独联体内部的经济事务。因此,它在一体化组织中首先是要找到一个盟友作为地区支撑点,而这样的政策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地区的一体化。 这样的例子已不鲜见,比如,与白俄罗斯的国家联盟妨碍了俄、白、哈、乌四国统一经济空间的进一步深化,与纳扎尔巴耶夫类似的联盟宣言也让阿塞拜疆和塔吉克对莫斯科敬而远之。 这与中国的立场正好相反,中国希望上海合作组织能在中亚地区发挥更大的影响,尤其是在经济和能源领域,以此来促进中国西部地区的开发。 乌兹别克回归独联体后,欧亚经济共同体和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已基本上将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纳入其中。中俄两国在对待与中亚诸国的合作和促进当地的一体化上,只有采取协调一致的立场,才能确保欧亚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都能够有效率运转。 两国在该地区各自不同的利益目标,并不意味着必然会出现两种机制之间的争夺,只要双方能明确划分各组织在中亚地区的责任和分工,中俄合作将成为中亚发展的最重要动力。(梁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