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一周媒体观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5日 18:11 21世纪经济报道

  法国《费加罗报》(9月22日)

  法国大企业面临“根”的问题

  法股CAC40的大型企业该季度总收益超过400亿欧元,平均收益上涨32%。这些辉煌的结果表明了这样的事实:大企业令人羡慕的财政状况与法国本土迟缓的增长率之间的鸿沟。
这一差距产生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除了诸如零售或银行的领域之外,CAC 40的大公司公布的主要利润都不是他们在法国的活动所带来的。通过进入更有活力的世界市场、重新制定策略、提高劳动生产力、积极参与到世界竞争中。

  但这条鸿沟并不会长期存在。2005年的世界经济将不可避免的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为保持

竞争力,企业将冒风险,对更有活力的地区追加投资。因为他们并不确定法国本土是否可以帮助他们迎接挑战。然而,将生产转移到国外之后,企业们面临着“根”的问题,因此,大部分企业仍保留在法国的本部,以维持原有的企业之本。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9月22日)

  全球金融系统正处于虚假的平静

  众多的财政官员和银行董事齐聚华盛顿,参加由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举办的年会。许多专业人士认为,目前全球金融系统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稳定之中,实则未必。

  过去三四年里,全球相互协调是加强金融系统和阻止危机偶发的重要因素。其它原因还包括低通货膨胀、降低税率以及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但是,良好的发展势头背后是隐忧:信贷过程变得繁冗,这导致监督机构无法有效进行评估和监督;长期低税引发人们疯狂追逐高利润率,将钱投资到高回报但高风险的领域,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经济总量中的巨额赤字也是经济危机可能发生的因素之一。

  要阻止危机的发生少不了灵活的反应。投资者必须警惕,现在并不是一个投资国外的好时机,因为高额利益背后很可能就是大风险。

  法国《世界报》(9月22日)

  美国不会重走旧路

  有关伊朗核计划的危机是令人不安的,目前的情况与美国军队之前侵入伊拉克时是相似的。相同的原因将可能产生相同的效果。自2004年11月,伊朗与德、法、英签订协约以来对监察员非常配合。这种配合足以维持谈判的继续,但不足以撤销对其配备核武器的怀疑。由于会谈进展缓慢,伊朗单方面重启了核浓缩试验。

  在目前的阶段,布什重拾伊拉克战争的旧路不是太可信。原因有三:一、美国专家用于证明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被曝不真实;二、对伊拉克战争是场血腥的困境;三、布什可能难以取得国民的支持去进行新一轮的军事活动。他的支持率正处于最低点。并且,这可能会刺激伊朗动用石油作为武器。

  日本《读卖新闻》(9月22日)

  宪法与安保问题:已达成共识

  决定一个国家性质的关键是宪法,一个国家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政策是安全保障政策。目前这两个问题已进入波澜壮阔的改革推进阶段,执政党与在野党为此努力合作,创造着有利的客观环境。

  或许朝核问题使日本存在一些未知的安全隐患中,但第三任小泉内阁组织以压倒性的执政党势力为基盘,并已开始运转。另一方面,民主党的代表表示在宪法修正与安全保障政策上不会与政府持相反观点。

  飓风VS经济

  《华尔街日报》(9月22日)

  美国经济不会因飓风而衰退

  卡特里娜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但我们应研究它对GDP的实际影响。在很短的时期内美国工业的产出会下降,发生于8月29日的飓风使8月的产量轻微下降0.3%,9月数据还未公布,但较此将会更高。

  9月预计将会出现从2003年5月以来美国第一次工作岗位净减少的情况,但随之进行的重建将恢复工作数量。8月的失业率是4.9%,预计9月将会升高,但仍保持在历史上的低位。虽然卡特里娜对第三季度经济表现发生消极影响,但重建工作将在第四季度为GDP做出重大贡献。届时失业率会降低到4.9%之下。

  下半年美国经济增势仍会保持在3.5%-4%之间,不会出现衰退。所以卡特里娜对美国经济长期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但人们不能因此忽视美国经济结构的一些问题,联邦税、财政开支和监管制度上的结构改革是保证长期增长所必需的。

  《金融时报》(9月22日)

  飓风丽塔逼近 油价再次面临考验

  随着飓风丽塔的威胁加大,美国石油工业的心脏休斯敦昨天开始撤离该市的低洼和易被洪水淹没地区的人员,一些休斯敦居民昨天开始离开这座美国人口第四大的城市。据预测,飓风丽塔将于周五登陆。专家们指出休斯敦的准备工作值得推崇。

  原油期货再次大幅上涨,直指上月卡特里娜飓风过后创下的高点。纽约市场早盘交易中,石油期货价格升至每桶68.27美元。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和康菲石油公司已要求员工撤离墨西哥湾地区的石油平台。这些石油平台的产量占美国总产量近1/3。约有5%的美国炼油产能仍不能开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昨天表示,高油价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并不大。这份报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仅仅下调了非常小的幅度,但它指出了前景有“向下降趋势倾斜”的风险。

  关注德国大选

  德国《商报》(9月22日)

  德美关系的空间

  德国人正仔细地分析着这一场折磨人的大选。它可能又一次影响德美两国的关系。

  毫无疑问,布什政府希望两国关系可以更进一步。但就目前德国大选的情况来看,还是不要寄望太高。因为施罗德固然不是两国关系不佳的根源,默克尔也不会是灿烂光明的标志。施罗德执政时期,德美关系跌至冷战时代以来从未有的低谷。但如果默克尔当政,这一切就会重新恢复正常吗?不可能。原因乃是德国潜伏着反美主义:施罗德虽然没有发明反美主义,但却很好地利用了它。

  显然,美国更希望由默克尔政府来消除双边关系上的分歧。但是这也只是模糊的猜测。相较之下,默克尔是比施罗德亲美,因而在伊朗问题、对巴黎及华盛顿的态度问题上可能会改善处理。但是她在土耳其加入欧盟和欧盟农业改革问题上都不会退步。

  此外,任何德国政府都不会派兵前往伊拉克。德美两国的伙伴关系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紧密,但仍是跨大西洋双边关系的重点,德国人得学会接受这一矛盾。

  英国《卫报》(9月22日)

  德国经济的迷局

  大选之后的僵局给本已低迷的德国经济又蒙上了一层阴影。分析家一致认为,政治上的动荡会使德国政府更无力应对德国经济的一些结构僵化,如劳动力市场和社会基础设施,从而在短期加剧已经11%的失业率。

  所谓的“德国经济奇迹”现在只存在于出口领域,出口总量和人均值都高于包括美日在内的其他国家。出口旺势和进口与国内消费的低下,使得德国的贸易盈余达到2000亿美元。

  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失业率上升和政治不稳导致人们不愿消费。7月的零售总量下降了3%。欧洲央行和IMF已经建议德国降息和放松财政政策。

  如果像IMF预测的德国经济今年和明天分别增长0.8%和1.2%,出口就将依然旺盛,外包将增加,失业状况将恶化。从降息开刀进行结构改革将是正确的,但这仅仅只能是个开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