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纵论天下)建起围堵中国的墙欧盟自己碰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 10:30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继“香蕉大战”、“钢铁大战”后,“胸罩大战”一词近日被正式引入国际贸易的经典案例讲解中,只是稍带一些滑稽。

  休战是暂时的

  这场战争的起因和结果都已经为人所熟悉:在今年6月,欧盟屈从于区内纺织品生产商
的压力,对中国纺织品实施配额限制。不料这大大地损害了区内的零售商的利益,欧盟各大港口堆满了滞港中国纺织品,而欧盟的零售商店却闹起了“衣荒”。两周前,曼德尔森派代表匆匆来京,原想求助薄熙来卖个面子,给中国积压在欧盟各国港口的纺织品一条出路,中国的态度很明确:造成大量中国纺织品滞港的过错全在欧方。曼德尔森于是明白了:欧盟费了极大的力气建起围堵中国的高墙,结果让自己碰了壁。9月5日晚间,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和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终于在北京签署了纪要,双方就解决中国输欧纺织品在欧盟海关滞港问题达成妥协。目前滞留在欧盟海关的全部中国纺织品将被放行。至此,从6月11日开始的胸罩大战暂告休战。注意,是“休战”而已。问题在于,欧盟内部对于胸罩大战的看法并不统一。拥有庞大纺织业的国家,如法国和意大利,大有“誓死保卫”配额制之势;而欧盟北部国家则倾向于保护其国内的零售业,坚决反对配额制。丹麦首相就曾抨击欧盟的保护主义政策。清醒的观察家无不站在丹麦首相一方。众所周知,纺织业是一个低科技含量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劳动力成本可以决定企业是成功还是失败。中国企业完全是凭借着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取胜的,这是在欧盟成员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根本不存在的优势。由此可见,中欧双方此次达成协议,并没有改变事件的结局:到了2008年,配额制就必须彻底取消,对于欧洲生产商的保护也会彻底终结。

  欧纺织品生产商不能与日俱进

  欧盟的纺织业者称此前没料到中国企业的发展会如此迅速,他们需要时间来调整,但实际上这种借口已经存在了10年,经不起质疑。特别是最近几年来,中国的GDP以惊人的高速增长,只要是生意人都不会不知道,这里面就有中国纺织业的一份功劳。甚至在取消这些配额之前,欧盟和美国的生产商就发出了风暴警告,要提防来自中国的纺织品大潮。实际上,《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的签约国一直都明白,在10年的调整期之后,配额制度本应寿终正寝不再复活。该协议本应彻底消灭过时的配额制度,而且与进口品竞争的产业已经获得了整整10年时间来准备取消配额。它们丝毫不应感到惊奇。撇开中国的因素不说,欧盟的生产商实际上还受到来自其它国家(如孟加拉和摩洛哥)同行的威胁,什么是“大势所趋”,他们比谁都清楚。其实,配额制限制与纺织品生产国的反配额制限制,已经不是一两天前的故事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作为“临时”措施的全套配额体系,欧美也对快速工业化的日本实施过配额制限制。这些配额代价高昂,估计数据显示,在欧盟的一个4口之家,平均每年要为此类配额付出330欧元(合411美元)。它们还导致富国和穷国关系紧张。欧盟国家,特别是地中海国家的纺织品和服装企业的老板们可能想当然地认为欧盟会保护它们。它们有理由这样想,因为在逐步取消配额的10年间所放开的产品,反映了偏向地中海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倾斜。比如,在最初的两个阶段(1995和1998年),德国生产的产品中,有60%放开竞争,而同期所有欧盟产品仅有33%被取消配额限制。而希腊直到最后两个阶段(2002和2005年)之前,88%的出口产品都受到保护,不受竞争威胁。地中海的欧盟成员国在逐步取消配额的10年间,服装价格都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而欧盟北部国家服装价格则下跌,这突显了地中海国家普遍受到了更大程度的保护。事实上,欧盟的纺织业者没有选择适应这一潮流,而是选择向政府施压。在这一点上他们与美国同行倒是同声同气的。美国商务部宣称,在今年上半年,胸衣等纺织品进口数量比去年增加了35%,而合成纤维的进口数量竟超过了去年同期的10倍!直至今日,美国仍不断引用这些数字,仿佛美国的制造业者个个都是受害者。用美国《纽约时报》3日发表的社论文章的话说,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是越来越“愚蠢”。欧洲面对低收入者的商店货架上空空如也,就是限制措施的彻底失败。但是美国政府却完全无视“大西洋对岸一个同样不明智的举动所提供的教训”。

  2008年再见

  中欧在3个月内两次签署协议,这充分表明:配额制这堵墙,是根本没有地基的。欧盟的消费者最终会发现,配额制的重新实施,意味着欧盟再次从他们的家庭预算中拿走钞票,用来填满特殊利益群体(比如在地中海沿岸投资的欧洲企业)的口袋。零售商则早已经发现,生产商拿走了他们的利润,自己却没有受益。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还能长久吗?曼德尔森倒是吸取了这一教训。他在接受BBC访问时警告欧盟的纺织业者:与其把精力用在如何游说政府上,倒不如想办法突围。还有3年时间,对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的厂商来说都足够了,他们完全可以把工厂迁到中国去。章军

  (金陵/编制)(来源:金羊网)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