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家石油价格补贴引火烧身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 08:52 经济参考报 | |||||||||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亚洲国家都对石油产品进行价格补贴,导致国内和国际市场出现明显“价差”。这种“人造”的低油价环境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经济增长,但也造成本国居民和企业对低价石油的过度依赖。有分析指出,部分国家油价补贴政策的副作用已然显现,而美国《新闻周刊》日前刊登的一篇文章更是称,亚洲各国迟早会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现状,拖得越久越麻烦。
印度尼西亚虽是欧佩克成员国,但同样深陷油价补贴困局。如今,印尼已经变成石油净进口国,不得不按国际市场价格购买他人原油,但国内市场油价还维持在每桶30美元。出现这种情况的首要因素就是政府推行的补贴政策。统计资料显示,去年印尼对石油产品提供的价格补贴高达64亿美元,超出政府预算4倍以上。有人预测,今年印尼政府提供的补贴将攀至140亿美元,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4%,比去年高出1.1个百分点。 “慷慨”的补贴政策造成国内石油需求激增,再加上本土能源开发不利,导致印尼经济突遇拐点。今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攀升,迫使印尼国内的石油公司不得不大量兑换美元,结果导致本国货币持续贬值,同时连累雅加达股市连续下跌,而通货膨胀率也向8%逼近。8月30日,印尼盾对美元的汇率一度猛跌9%,跌至11800印尼盾兑换1美元的4年来最低水平。 印尼盾大幅贬值引起东盟各国金融当局极大关注,担心印尼货币贬值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东盟其他主要货币会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那样受到牵连。渣打银行驻雅加达的全球市场分析师伊赫桑称,问题已不局限于石油范畴,印尼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与日俱增的金融风险和财政危机。8月31日,印尼总统苏西洛宣布,政府将在能源、金融、财政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此稳定汇市和股市,恢复投资者信心。 尽管马来西亚是东南亚保持石油净出口的国家之一,但长期执行石油价格补贴政策同样令执政者感到不安。根据摩根斯坦利分析师陈岱伊(音译)和丹尼尔·连日前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马来西亚对石油产品实行的价格补贴政策不仅造成国内市场出现供应短缺,而且导致当地企业漠视节能增效。报告称,出口石油虽然给马来西亚带来贸易顺差,但石油价格补贴将前者对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完全抵消。 作为推动亚洲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力引擎之一,印度已经感受到了石油价格补贴政策带来的阵痛。从去年6月至今印度进口原油价格飙升60%,但在政府调控的成品油市场机制下,同期国内成品油价格只上涨了20%。这就造成印度国有石油公司入不敷出,2005年至2006财年第一季度的亏损总额高达2.81亿美元。有分析指出,目前印度对进口原油的依存度占其全部石油需求的70%,除非国际油价出现大幅回落,否则印度对石油产品实行的价格补贴将使石油公司背负沉重负担。此外,当地经济学家帕纳迪科估算,国际原油价格每上涨10美元,印度经济增幅就要损失0.5个百分点。 曾有外电报道说,国际原油价格居高难下,导致亚洲一些国家在对石油产品实施价格补贴时陷入两难选择——维持补贴有可能威胁经济增长,而取消或削减补贴势必导致石油产品价格大涨,从而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亚洲开发银行认为,印度、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对石油产品实施价格补贴的做法有害无益,应把目前的高油价看作是对补贴政策进行改革的绝好机会。还有分析指出,实行石油产品价格补贴的国家应当转变观念,借鉴贫油国日本的诸多经验,鼓励国内企业降低能耗,同时号召国民自觉节约能源。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在高油价下继续执行补贴政策会戕害亚洲经济。东盟秘书长王景荣日前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国际油价升至60美元就会导致东盟2005年的经济增长损失1.5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罗德里戈·拉托表示,油价上涨成为亚洲经济的主要威胁,尽管目前的冲击不是太强,但油价长期高位徘徊带来的后果难以想像。《新闻周刊》的文章称,很多亚洲国家不能忽视的一个基本因素是,别再指望从低廉油价中获得经济繁荣了。 作者::王龙云 (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