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牌携手科林涉足生物炼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 02:04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王佑 发自上海 近日,壳牌与德国科林工业有限公司(下称“科林公司”)在德国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生物合成炼油领域全面合作。记者从科林公司中国项目开发经理布海黎那里了解到,该合作的核心内容是把生物质经过低碳化、高气化的方式提炼合成,转化为柴油,产出比为5:1。一旦技术成熟且产量稳定的话,壳牌将在其销售网络中推广该类柴油。
壳牌中国公司方面对此事表示并不了解。科林公司则称,由于前期属于试验阶段,因此对外一直处于保密状态。这次科林公司是为了参加中国生物质能/煤转油技术交流及投资研讨会而来,希望在中国也寻找到类似壳牌的合作伙伴。 这项技术全称为“生物合成炼油”。具体技术是,通过利用生物从根部到茎部的所有能量,用相关技术提取出一氧化碳和氢气,然后加工合成为柴油,正在试点的生物是木屑和麦秆。 “它不同于以往的生物炼油。”布海黎说,常规生物炼油技术如玉米提取乙醇,只能利用玉米的一小部分,每亩玉米地产出乙醇后,玉米的其他部分基本没有利用价值了,不少专家持有投入大于产出的观点。而使用新的生物合成炼油技术后,提炼率将极高。 用新技术提炼柴油,目前产量约为600公升/天。大众公司和戴-克公司正在使用这种新型的生物柴油,用于自己的新车型上。明年底,科林公司的中型设备将启动,到时其柴油的年产量将达到15000吨/年。 不过,两家公司还是有些担忧其在中国地区的推广。“中国的柴油轿车并不普及、壳牌的加油站网点也不是很多,因此推广上会有一些难度。” 上海石化(600688.SH)董秘室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现在生物炼油技术还不成熟,其安全性和污染性的测试也都不到位。国内主流炼油企业,在这方面多无建树,上海石化尚未开展类似研究。“但是,作为炼油公司而言,确实需要开阔思路,以最经济的眼光选择生物炼油技术,代替原油制造汽柴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