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跨国并购考验瑞士经济承受力 瑞士成并购者天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8日 12:21 《财经时报》

  大批瑞士企业遭受并购,是因为瑞士证券交易市场上许多企业估值过低造成的。同时,也有人认为,瑞士关于并购的法律规定也有利于并购交易的达成

  □本报记者 刘洋

  一向以宁静、祥和、富有而著称的欧洲小国瑞士,几日来正遭受罕见暴雨的袭击,瑞
士经济因此遭受着一场不大不小的打击。而另一场发生在瑞士企业并购领域的暴风雨,也在悄然考验着瑞士经济的承受力。

  近日来,诸如Forbo, Unaxis, Leica Geosystems和Saia-Burgess等在内的瑞士标志性企业,频频遭受国际企业的恶意收购。瑞士并购委员会主席Hans Caspar von der Crone在一次受访中,甚至毫不掩饰地将瑞士比做企业并购的“天堂”。

  用“天堂”来形容发生在瑞士国内的并购狂潮并不夸张。目前,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并购瑞士国际航空公司的方案已经获多方认可。根据此方案,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将斥资4500万欧元收购瑞士国航小股东的

股票,然后以2.65亿欧元的成本,受让大股东瑞士政府、瑞士联合银行手中的股票。瑞士即将失去其国家航空标志性公司。

  日本Sumida(胜美达)集团欲斥资5.83亿瑞士法郎(约4.5亿美元),收购瑞士Saia-Burgess(思博公司,一家从事开发电子系统的瑞士公司)同样备受关注。针对接连不断的国内企业遭并购,令瑞士工商界和媒体开始有所反应,一些政界要员也卷入其中。据外电称,瑞士部分议员已要求Saia-Burgess公司所在地——弗莱堡州州政府采取措施,阻止日本公司的并购。

  然而,这种来自于政治上的声音,似乎并不能有效地遏制住这股并购狂潮,蜚声世界的瑞士钟表行业同样摆脱不了被收购的宿命。今年上半年,瑞士著名手表品牌、成立于1911年的Bertolucci(伯乐)表厂也转手给了中国人。它的新主人是香港的Dickson-Concepts(迪生集团),一家从事时装、珠宝首饰、手表和打火机批发与零售的公司。

  瑞士国内舆论认为,之所以大批瑞士企业遭受并购,是因为瑞士

证券交易市场上许多企业估值过低造成的。同时,也有人认为,瑞士关于并购的法律规定也有利于并购交易的达成。比如瑞士本土企业的会计制度透明、并购法简单明晰等等。

  上述说法确有可取之处。瑞士证券交易法中明文规定,企业监事会在并购中有中立的义务;在其他企业提出并购方案时,目标企业不能从事大于经常项目收支额10%的交易,除非企业得到监事会特别批准。

  在瑞士并购企业相比其他国家而言,程序也显得十分简单明晰。企业股东最终决定该企业的归属,倘若并购方能够说服企业股东,交易就能迅速完成。而在美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可以改变股本结构,从而加大并购难度。法国政府在收购中的强势赫赫有名。而德国企业普通雇员在收购中的表决权,也很容易使并购计划破产。

  瑞士对企业资金和利润的转移基本上无限制,这给并购者很大的想象空间。1991年之前,瑞士企业资金、利润转移如超过规定限度,需向政府当局申报。但是瑞士1992年开始取消了这一规定,企业资金利润完全可以自由转移。

  无风不起浪。瑞士的证券市场和并购法律已成型多年,为何会在瞬间集聚了如此强烈的并购狂潮?在证券市场和并购法律之外,似乎还存在着其他诱因。

  根据瑞士联邦经济总局(SECO)每季度对千余家庭的调查,瑞士人对瑞士本国经济发展状况表示忧虑。消费者7月份的情绪指数较4月份下降了6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1年半以来首次有所下降。

  究其原因,主要是缘于瑞士经济竞争力下滑,经济形式不容乐观。同样是在今年7月份,瑞士经济总局公布了其对瑞士经济的最新预测,瑞士2005年经济增长率为0.9%,2006年经济增长率为1.5%,远低于经济总局先前所做的预测。

  而瑞士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瑞士破产企业比2003年增加7.4%,达到10500家,是1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倘若将发生于瑞士的企业并购、关闭和歇业统统计算在内,2004年全年,瑞士有25000家公司已不复存在。

  瑞士洛桑国际发展管理学院(IMD)在《2004年度世界竞争力年鉴(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2004)》中指出,在60个国家和地区中,瑞士的综合排名已被排除在全球竞争力(根据经济表现、政府效率、商业效率、基础设施等四大类323个细项评审)10强之外(图)。根据这个竞争力排名,瑞士竞争力等同于捷克、爱沙尼亚和圣保罗,竞争力的优势渐失。

  瑞士国土疆界狭小,市场规模有限。出于保护工商界利益,瑞士大部分攸关国计民生的行业高度垄断。这种以保护主义和限制竞争为特点的垄断,使得瑞士经济和企业缺乏自由公平竞争。

  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的加速融合,瑞士原有的

垄断行业逐渐暴露出来,落后的传统立法也更是失去了屏障作用。这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外国企业千载难逢的并购良机,瑞士骤然间变成了世界企业的并购“天堂”。

  在过去的10年内,瑞士的经济增长累积为10.7%,周边的国家荷兰为45%,瑞典的经济增长也接近30%。如果这种经济缺乏活力、经济结构性问题迟迟悬而未决、吃老本的“惰性经济”没有改变,瑞士必然会变成一个本土企业的“墓地”。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