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日本邮政金融挤压民间资本 邮局局长实行世袭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1日 13:17 中国经营报

  作者:刘军红

  近日,随着日本邮政民营化改革法案受挫,日本“邮政公社”成为关注度颇高的一个名词。它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或机构),邮政民营化为何能牵动日本政治神经,我们特意邀请专家撰写此文,希望能帮助读者了解一个真实的日本邮政公社,也从一个断面了解日本经济改革的艰难。

  2003年4月,日本邮政公社正式成立。自明治维新以来,这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庞大官僚机构终于走向企业化经营道路。但邮政系统的近28万名员工依然享受

公务员待遇,邮政系统的三大主要业务也依然延续着绝对垄断的地位,任何民间企业或个人依然无权进入邮政市场参与竞争。

  日本的邮政事业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业务,即一般邮递业务、邮政储蓄和简易保险业务以及邮政物流业务。从形式看,日本的邮政与其他国家的邮政没有太大区别;但就其内容看,日本的邮政体制则具有突出特点。

  邮政金融:严重挤压民间金融屡遭外资金融投诉

  邮政金融规模庞大,成为阻碍日本金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截至2005年5月,日本邮政储蓄余额高达214.1万亿日元,约为2004年度日本实质国内生产总值的40%,而邮政储蓄业务部门的总资产更高达264.8万亿日元,经常利润达1.2万亿日元,其利润规模超过丰田公司。如此庞大规模的官办金融产业,对民间金融业形成了严重的挤压。

  日本行政改革前,日本的邮政储蓄资金几乎原封不动地被大藏省“资金运用部”运用于财政投融资项目,也就是投资于政府直辖的“特殊法人”,进行公共项目建设。如投资于道路公团,修高速公路;投资于石油公团,搞海外石油开发等。在日本高速发展时期,邮政储蓄资金弥补了财政资金不足,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同时,由于这种资金的运用不需要国会审批,成为日本政府的“第二国债”,从而保证了在不扩张财政状况下,成为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财源。

  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银行等民间金融机构信誉下滑,风险陡增。百姓为回避银行风险,将资金大量存入政府的邮政储蓄网络,促进了邮政储蓄空前膨胀,从而形成了庞大的“官办金库”。如今,日本银行系统全面改革,力图参与全球金融竞争,而庞大的邮政储蓄的存在,吸收了巨额民间资金,严重制约了日本金融系统改革的深化,成为日本金融产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阻力。

  而受政府补贴的简易保险业务,更全面挤压民间保险业扩大市场分额。2001年以后,随着日本金融大改革的完成,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和自由化,欧美金融资本长驱直入日本市场。但在邮政保险业务上,欧美等外资金融资本无法参与简易保险业务,使日本金融市场的开放和自由化大打折扣,成为美国等金融资本的众矢之的。8月8日,日本邮政民营化改革方案遭到参院否决后,美国保险协会立即发表言论,指责邮政公社体制下的简易保险受政府补贴,违反WTO服务贸易一般原则,拟向WTO提起诉讼,反映了欧美金融业对日本邮政金融的不满。

  邮政投递:局长世袭大选期间兼选票“护送队”

  日本的一般邮递业务既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又与政治盘根错节。截至目前,日本全国共有24715个邮局,186200个邮筒。日本的总人口约1.2亿人,从人均邮政设施的分布上看,可谓网点密集,服务周到。但此项业务并不赚钱,通常由政府补贴。尤其是随着网络的普及,该项业务的社会需求明显下降,邮政业务亏损严重,迄今日本邮政公社的账目上累计赤字高达8500亿日元。

  不可思议的是,尽管日本拥有近百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但日本的邮局,特别是边远地区的邮局局长,却延续着一种“世袭制度”,局长职位是老子退休交给儿子,世代相传。同时,邮局的“世袭制”与议员的“藩属制”相互结合,形成了紧密的政治链条,使日本的邮政系统演化为日本的政治基地。在自民党长期单独执政的背景下,培育了一大批所谓的“邮政族政治家”。如今这批自民党“邮政族政治家”成为改革的“钉子户”。特别是大选期间,这些“邮政族政治家”的选票基本通过庞大的邮路低成本传递,邮局又成为自民党的选票“护送队”。

  邮政物流:改革时机一再延误无缘诞生世界级物流巨人

  日本的邮政物流系统几乎控制了日本物流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日本陆路运输最大户。如,2004年度,日本邮政系统承接的信函、包裹总数达250.4亿件,日本著名的物流企业“大和运输”私宅配送部门的交易量仅为10.6亿件。

  在邮政物流领域,民间企业或者个人完全没有资格参与竞争。即使2003年日本邮政公社启动,实行所谓的企业化经营,至今负责邮政行政的总务省依然不批准民间企业参与邮政物流竞争,使总务省与民间企业的对立成为邮政改革的焦点。

  在全球化大潮下,西方发达国家的邮政改革全面落实。各国全面放宽邮政物流市场管制,培育了参与全球竞争的大型邮政物流企业。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德国邮政改革的结果,促成了“德国邮政”全资控股的全球快递物流企业敦豪(DHL)。而更早进行邮政改革的美国则形成了联邦快递(Fed ex)这样的全球企业。面对如此强烈的全球竞争,日本的邮政物流市场依然维护者半封建的国内市场垄断,与时代潮流大相径庭。这一局面,不仅限制了国内企业参与邮政物流体系竞争,同时也极大地限制了日本的邮政物流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特别是,东亚经济快速发展,东亚物流市场规模日益扩大,欧美大型邮政物流企业纷纷进入东亚市场,扩展市场分额。而日本的邮政物流产业依然被封闭的体制羁绊,无法参与全球竞争。显然这种状况最终必然抑制日本的整体竞争力。

  原改革方案:日本经济总设计师亲自操刀

  显然,在全球大竞争的时代,日本的邮政改革,已不仅是小泉执政的响亮口号,而是日本经济参与全球竞争的现实要求,也是日本维护日美关系的关键牌。

  实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曾根内阁顺应时代要求,推行国有铁路民营化改革开始,日本经济社会改革便不断深入。90年代中期,桥本内阁提出改变日本经济社会结构的六大改革后,日本更进入了空前的变革时代。之后,日本将这种改革称为“平成开国”。但邮政系统改革始终未纳入政治日程,成为日本改革的巨大“死角”。

  2001年小泉高举改革大旗,平步首相宝座,旋即推行邮政三事业改革。2002年日本通过成立邮政公社法案,2003年日本邮政公社正式挂牌启动。2004年日本参院选举后,小泉重新组阁,任命日本改革的总设计师竹中平藏全权负责邮政改革蓝本。2004年9月,竹中平藏提出邮政改革框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将邮政公社一分为四的改革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将现行的邮政公社改组为政府全资控股公司,同时将邮政业务部门分为政府100%控股的“邮递事业公司”和“窗口网络公司”,将邮政储蓄部门改组为“邮政储蓄银行”,简易保险部门改组为“邮政保险公司”,并对外出售

股票。改组后的公司拟于2007年启动,实行所谓的民营化。2017年通过进一步出售公司股票,实现政府“减持”,政府只控股1/3,搞所谓的彻底民营化。但销售的股份仅限于邮政金融股。邮政业务的两个子公司依然维持政府100%控股权。

  新改革方案:党派利益争夺下的妥协产物

  实际上,这个改革方案吸收了德国邮政改革方案。1995年德国邮政系统实行民营化改革,将整个系统一分为四。10年来,四大业务发展迅速,不仅为日本提出了改革的样板,更令日本倍感危机。可以说在日本,改革的春风始终没能吹到日本邮政领域。邮政改革的滞后,不仅拖累的日本整体改革步伐,更使日本的相关产业竞争力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

  参院否决邮政民营化法案后,日本经团联、经济同友会等主要大企业联盟的头面人物倍感沮丧,反映了企业界对日本邮政改革滞后的担忧。日本央行总裁福井俊彦对邮政民营化法案遭否决,直接表示这将对深化金融改革,追求金融政策的有效性带来不利影响。这或许也是小泉决意解散众院,“问信于民”,以“全民公决自民党地位”的方式,唤起民众对邮政民营化的支持,唤起民众对改革滞后的危机感。

  但在民主党借题发挥,展开夺权大决战的背景下,小泉不得不做出让步。不仅在众参两院表决前放弃对邮局的改革,而且在解散众院后,又拟放弃对邮政金融领域的民营化。显然,即使特别国会通过新的邮政改革法案,这个改革方案也发生了质变。届时的日本邮政民营化能否实现邮政民营化的全球竞争效果,将是个很大的疑问。

  显然,小泉的改革意图并不在提高日本邮政的整体竞争力,而更多的是考虑其政治目的。早在1992年小泉出任邮政大臣时,便提出改革邮政事业设想,不仅遭到自民党的反对,同时遭到当时的邮政省上上下下的孤立,终日躲在大臣办公室里独自享受他的古典音乐。作为邮政世家出身的小泉,也许还很难忘记那段被架空的政治历史。事实上正如日本媒体所言,小泉的目的就是要看到“日本邮政公社”的牌子翻版为“日本邮政控股公司”,至于这个民营化究竟属于什么,已经超出了他的政治智慧。

  爱问(iAsk.com)
  日本邮政 相关网页约27,4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