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石油危机还是热钱危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0日 11:53 《财经时报》

  用强势需求和供油风险等经济因素解释此轮油价飙升不无道理,但此次油价波动带有明显的炒作特征,游资在原油期货市场的炒作,使油价的走势距离基本面越来越远

  □本报记者 李文科

  

国际油价屡创新高,不断吸引人们的眼球。与此同时,国外有对冲基金为吸引投资者
,直接在广告语中打出“中国因素”字样,引人深思。

  随着商品市场牛市局面持续,美国大量对冲基金加大对商品市场尤其是原油、基础金属的投资。“中国因素”成为这些投机资金进入商品市场的重大炒作主题。

  与“石油危机”一起成为游资投机筹码的是中国因素。中国作为原油消费大国,目前还没有完全形成一套得力的防范国际油价风险的战略体系,“大而不强”的特点增加了游资炒作的内容。

  用强势需求和供油风险等经济因素来解释此轮油价飙升不无道理,但需要强调的是,油价波动中带着明显的炒作特征,尤其是游资在原油期货市场的炒作,使油价的走势距离基本供求渐行渐远。

  剩余产能不足

  当前油价上涨的背后是供求关系的紧张,但远没有达到“石油危机”的地步,只是供求矛盾在当前表现异常突出,北京德润林公司的首席分析师李磊告诉记者,目前原油频创新高一般都是指期货价格,而期货价格体现的是“未来价格”。

  目前的高油价并不意味着当前供需状况的紧张程度,而是对未来需求增长的担忧和对未来供应短缺的预期。

  由于全球的原油供需具有刚性特点,而且目前为止基本不可替代。中国、印度的能源需求上涨迅速,而老工业国家美国、日本、欧洲的原油需求也没有降低。原油的强势需求遭遇了供应风险的挑战,这给市场一个极大的炒作主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室副主任邓郁松告诉《财经时报》,产油国缺乏剩余产能是造成市场紧张的原因。欧佩克成员国当前基本都是在满负荷生产,日增产量能否达到200万桶还是个未知数。

  这就意味着欧佩克无法通过供应来左右价格,这也是为什么近两年来,欧佩克对现货市场的定价能力越来越弱的原因所在。李磊说,即使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时期,由于欧佩克成员国剩余产能充裕,现货市场的话语权在其一手掌握中,“日产限额”成为其调节市场价格高低的旋钮。

  由于产油国闲置产能明显不足,新的产能形成周期需要很长时间,无法满足市场短期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原油市场就极易受到各种非基本面因素的冲击,比如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以及热钱流入。

  游资兴风作浪

  尽管投机资金等游资在商品市场的价格形成中不起决定性作用,无法决定商品价格走向,但其强大的“放大效应”却足以让市场惊心动魄。

  没有人知道究竟有多少热钱流入了原油市场,广州中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的李志成告诉记者,目前投入原油市场的热钱主要是投机基金。一些基础数据表明,大量的对冲基金、CTA(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基金、指数基金等投机资金在原油市场的投资份额成倍增加。

  李磊告诉记者,近年来,由于美元持续疲软,各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全球股票和债券市场表现低迷,对国际游资的吸引力下降,致使大量投机性基金转向原油期货市场进行投机炒作。

  当前,石油期货交易量为现货交易量的好几倍,真正的需求只占交易量的三成,也就是说,国际原油市场资金中有七成都是套利者。

  主要原油期货市场持仓数据显示,多数时候游资持多头大于空头。在此前油价大幅波动中,对冲基金获利至少在10亿—20亿美元之间。而本轮油价屡创新高期间,从基金持仓来看,纽约原油期货市场中基金以增持净多单为主,从5月中旬到8月中旬,基金增持净多单5万多手,而原油价格从每桶46.8美元上涨到66.8美元,再次让投机基金赚得“钵满盆满”,基金的获益在100亿美元左右。

  上海期货交易所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这进一步吸引基金加大投资力度,并吸引一些大  投资银行增加在原油期货上的投资,比如高盛、摩根士丹利在能源、原材料投资比例都在一路上升。

  投机溢价日高

  能源牛市吸引资金流入符合市场规律,值得关注的是游资在市场资金结构中所占比例过高,以及一些基金的操作手法。有一些基金比如宏观对冲基金、指数基金其投资周期从几个月到两三年,但还有一些基金比如CTA基金的做法却是在“兴风作浪”。

  这类基金一般进行超短线操作,有时一天可以进行上百次交易,通过高买低卖,赚取短线利润,但一旦当很多CTA基金同时对市场做出同向反应时,由于其数量巨大,市场价格就会随之大幅波动,“油价上涨的背后存在着疯狂的投机行为”。

  按照每桶60美元原油期货价格计算,现在油价中有近20美元是西方游资的投机所致,正常投机溢价大概在5-10美元之间,这说明投机性已经非常高,风险很大。

  原油市场中游资所占份额增大以及投机溢价升高都加大了市场风险,使油价的走势距离基本供求渐行渐远,这也是为什么国际对冲基金叫嚣“石油危机”,因为这是其投机的筹码。

  中国深受油价上涨之害,“中国因素”却成为对冲基金狩猎的依据,其根源就在于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得力的防范国际油价风险的战略体系。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