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货币体系三足鼎立 人民币与美元欧元比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 03:51 第一财经日报 | ||||||||||||||||
何志成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即走向世界的问题,在人民币改革开始起步之后,除了中国官方表明了期望的态度之外,已有国外知名学者对此给予关注。 近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肯尼斯-罗杰夫发表文章称:“未来,如果全
罗杰夫教授还对人民币改变盯住单一美元的措施颇为赞许。他认为,人民币升值2%或更多,都不会改变中国经济运行的轨迹。中国央行近年来在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有能力在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同时实现低通胀,保持人民币的稳定和坚挺。 显然,罗杰夫教授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有充足信心,并因此坚信中国经济将长期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理想局面。如果按罗杰夫教授的逻辑推断下去,一个保持高速、稳定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调控效果显著,国际贸易权重不断增大的国家的货币在未来成为世界货币,的确是有很大可能的。 当然,对这种可能性表示怀疑的学者也不少,其中有国内学者,他们提出如下怀疑理由: 首先,国际公认的世界货币,至少应该是一种储备货币,而要成为全球大多数国家选择储备的币种,客观上要求中国经济、社会必须稳健发展,保持连续多年不低于7%的增长速度,特别是不能经常出现重大的、信息不透明的波动。但是现在,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因素不断增加,如能源和资源的硬约束,各项内部改革困难重重,国际贸易争端层出不穷,在这种前景难确定的情况下,实在令人难以设想人民币能成为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必须是一种稳健的货币,而货币的稳健,必然与经济体的运行稳健、社会的稳定紧密相关。如果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如果在未来10至20年内,这种不确定性持续存在,试问谁敢把人民币当成本国的储备货币呢?如果无法成为主要的储备货币,那么所谓的“世界货币”也只能成为空话。 其次,一国货币成为世界货币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该国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对全球金融市场调控能力的考核过程,在此期间,中国的央行必须表现出出色的调控能力,这种调控能力不仅仅是对内的,同时也是对外的。很显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对于一个刚刚在解决汇率形成机制问题的央行,对于一个尚未实现货币完全可自由兑换的央行,寄予厚望还有待观察。只有在顺利解决这些问题之后,那么才可以说,中国的央行行长已经慢慢成为“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之一。 最后,反对者还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成为世界货币是需要历史的。从历史角度上看,一国货币成为世界货币往往表面上是经济强大的一种结果,其实不只在经济,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的国际政治影响力在全球得到认可。我们的问题是:希望和平崛起的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力缓慢扩散的过程中,已经遭遇不少国际挑战。现在我们几乎每天都看到,世界在出现许多不利于中国成长的争端,如对东海油气资源的争夺方兴未艾;贸易冲突政治化;商界在欧洲和俄罗斯的正当权益受损等等。所以,表面上的货币金融问题,其内在实际充满着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关系。 他们的结论是: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也许是一种有待历史检验的梦想。 作为早在5年前就提出人民币应该走向世界(参见《生存还是毁灭——货币异化与产权革命》一书)的一个普通学者,我很高兴看到有这么多的经济学家参加讨论,也很高兴看到一些国内经济学家提出怀疑的理由。但是,我在读完上面的理由后深深地感到,尽管他们的担心并非无由,但如此忧心忡忡却反映了他们对人民币改革缺乏信心,更进一步说,是对中国真正建设民主、科学、法制、统一的和谐社会缺乏信心。 我坚信,人民币改革的设计者已经充分考虑了未来路途的艰难,而之所以选择迎难而上,就是为了中华民族长远的发展。人民币改革不仅仅是为了使人民币走向世界或自立于世界“货币之林”,而且是为了使中国真正融入世界,为了使中国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理解和尊重,为了这个世界更加稳定与和平。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佩服罗杰夫教授,他提出三足鼎立(美元、欧元、人民币)构成未来世界货币体系的设想并非只有经济学意义。他相信中国这一代人的政治智慧,更相信中国对未来世界稳定的重要性。所以,他对人民币未来的考量已经参考了政治上的变量,即随着人民币改革进程过渡到可自由兑换阶段,中国将与世界越来越密不可分。当全世界都认识到这一点时,人民币走向世界的梦想就会成真。 我与罗杰夫教授的结论都是:只要坚定地坚持人民币改革进程,人民币走向世界并非遥不可及。(作者为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营业部高级经济师)
|